最近看到马光远痛批国内教育内卷,逼的你读研读博。说现实社会中好多工作根本就不需要硕士博士。对于这个我也不做评论,这属于上层的一些问题,咱也不知道,咱也说不清。

我其实就想说说下层。

好巧不巧的,我同时还刷到一个教育部关于整顿大学生学习风气的视频。而这个才是我今天想说的。

我是一个可爱的95后(我们这代大学生啊)(1)

痛批大学生

我们这代大学生,其实当时正处于国家大力扩招的年代。不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分录取扩招。跟之前年代的同等级大学生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成色”肯定是相差甚远。甚至也有可能出现“降维”照样打击的情况。

既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那不管怎么说自然也是从高中三年甚至是四年、五年辛辛苦苦学上来的。能通过高考这个独木桥,也说明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可是,从普遍认知来看,进入大学后,学习最上进,心里最充实,最用功的也就是大一。这个也很好理解,刚刚经过高三的熏陶,一下子放松下来也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但从后期开始,逐步就会出现天天逃课,天天打游戏,天天喝大酒要不就是谈恋爱层出不穷。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顾此失彼。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你在别的地方花的时间多了,心思多了,你自然而然的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就花的时间少了。更有甚者,最后毕业都是个困难。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谁的责任更大呢?

当然,学校的教育和制度是有问题。我今天暂且不论学校,因为我开头说了,咱不懂,也不知道,所以不妄加评论!但是作为毕业十年的一名大学生,我更认为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举几个例子:

  1. 大学每周的课表上,哪天安排哪节课。难道是学校不允许你去上课吗?
  2. 上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你在下面看NBA或者左顾右盼搞小动作,这是学校强迫你这样的吗?
  3. 学校的图书馆有规定禁止你入内学习吗?(我看围墙也都挡不住你去上网逛街)
  4. 下课了,老师难道说有问题的同学你自己解决,禁止你向老师提问吗?
  5. 课后的业余时间你自己有没有重视起来做一些跟课堂内容相关的,实践性的活动,有没有用来预习或者总结相关的专业知识。

再多的例子我也不说了,总归是自己的自律能力太差。什么也没有学到,毕业后。科研能力没有,专业能力不够,学习能力更是一落千丈。这样,我们之前的努力,大学的时光,父母的血汗等等,最后,换来的都是什么呢?

当然,环境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我本身也是一所非常低层次的渣二本毕业的。以上的话再毕业后我也不止一次的问过我自己(time time again)。可是,时间已过,再有的后悔和不甘心最终还是沦为过去。再后悔也没有用,只能接受和承受你过去的经历和轻视带来的后果。

但是,我这里还想再说一个事情,也算是一个观点吧。不管怎么样,专科有机会上本科,本科有机会读研,又或者是目前正在高中的学子们,有机会还是一定要争取去上更好的学校,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因为真的不一样。

这是我要说的另一个原因,环境因素确实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自律性相对更差的人来说。

我有幸在大四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同济大学进行最后的毕业实习。其实,也就是开眼界。当时我们在同济学校实习了9天。给我的震撼有这么几点:

  1. 当时我们是住在学生的宿舍楼里的。特别是晚上的时候。甚至是9点多到十一点的样子,宿舍楼里静悄悄的。我不能说所有人都在学习看书,但至少跟自己学校可以进行对比,看看那个时间你们的宿舍楼里都在干啥。
  2. 周末整个校园和操场上的那种名牌大学的氛围。完全就是不一样。我就像是刘姥姥看大观园一样。
  3. 去阶梯教室听课,授课老师是刚从日本出差回来的结构老师,好像是当时日本正好地震什么的,他就顺便带回来了新鲜出炉的地震相关数据,来研究这个地面波动的问题。作为同一个专业,我根本听不懂。而且课堂上老师跟学生的互动,老师每次有问题都会有很多人举手跟老师进行沟通和探讨。而我们再想想我们自己学校的课堂氛围。

反正,当时给我的一个主观想法就是,我还有没有机会上这样的大学?我没有选择读研真是一个错误?我真的后悔了。我当时差点就一咬牙一跺脚准备回去报班考研了。所以我说这个环境确实也很重要。

我是一个可爱的95后(我们这代大学生啊)(2)

同济大学

综上,我想说的就是,不管怎么样,不管在哪个阶段。大家还是要珍惜自己的时光,给自己指定好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学习计划,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打磨。永远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改善自己的机会。加油!

其实,后来工作几年后,我还是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去读研了。这个我们有机会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