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在去苏联之前,曾对钱希均说过,打算在外学习两年就返回延安。但是她离开后不久,就得到了毛泽东和江青结婚的消息。

因此,她在苏联待了9年的时间,这9年对于她来说,是人生中最艰苦的9年。1947年贺子珍回到中国,她曾两次提及过在苏联的事情。

一次是刚回国,她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我在苏联经受的一切比长征还要苦。

还有一次是在她70岁高龄病重之际,记者专门问过你在苏联经历了什么,贺子珍表示:在苏联经历的事情,我不想说。

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1)

贺子珍

而毛泽东对贺子珍在苏联的遭遇,大多都是从女儿身上得知的,所以多年来,毛泽东一直对贺子珍默默地照顾和关心着。

贺子珍的微笑

1934年湘江之战前,毛泽东和贺子珍踏上长征路途,这是和贺子珍陪伴毛泽东的第六个年头,临走前把“小毛毛”交给了毛泽覃,现在贺子珍的肚子又鼓起来了。

“子珍,你憔悴多了。”毛泽东让警卫员端来了一碗红烧肉,非要给贺子珍吃,贺子珍看着这珍贵的饭菜,迟迟不想下口。

这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在长征途中第四次见面,前三次都是匆匆分别,由于董必武老先生的精心安排,贺子珍才找到毛泽东。

贺子珍知道毛泽东喜欢看书,便带来了几本小说:“我猜你喜欢看书,这些都是给你带来的。”

毛泽东笑着说:“是不是又是从哥哥的书架上偷的。”贺子珍哈哈一笑:“是啊,我家里是不允许女孩看这种书的。”

早从井冈时期开始,贺子珍就经常给毛泽东“找”书看,由于环境的恶劣,可以买到一本好书真的太难了。贺子珍每当下山,必然会去找很多别人不要的报纸,打包带回来。

毛泽东看到这些报纸弥足珍贵,每当看到毛泽东如愿以偿,贺子珍就会露出别样的笑容。

贺子珍喜欢毛泽东的博学多才,毛泽东喜欢贺子珍的温柔细腻,两个人成为了井冈山的模范夫妻。

一年后,贺子珍跟随红军卫生部来到盘县的一个小村庄,但是刚没来多久,就听到了从天山一跃而下的飞机轰鸣声。

率先发现敌机的人马上大喊“快卧倒!快隐蔽!”贺子珍正在一边包扎伤员,看到大家正在喊,马上去组织大家快速撤离。

就在这时候,有两个人抬着一个伤员突然跌倒了,贺子珍在一边看到非常着急,马上冲上去帮助战士们转移伤员,但此时,一架敌机看到了贺子珍的位置,朝着贺子珍便俯冲下来。

随着尖锐的轰鸣声划破长空,一个炸弹落在了贺子珍的身边,此时贺子珍想要撤离已然来不及。

砰!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地上被炸起浓浓的尘土,当烟雾散去,旁边的刘英等人撕心裂肺地叫起来:贺大姐!贺大姐!

贺子珍已经倒在了血泊中,昏迷不醒。邓颖超等人赶过来,看到贺子珍的情况非常严重,浑身是血,惨不忍睹。

由于当地随行的队伍中没有多少医生,战士们马上去总部请来了李芝医生。医生经过仔细的检查后发现,贺子珍的体内共有17片大小不一的弹片,但是当时缺少麻药,只能暂时先把贺子珍的一部分弹片取出来。

手术完成后,贺子珍满头是汗,昏迷不醒,医生告诉邓颖超,现在贺子珍的情况十分危险,必须尽早地把她体内的弹片取出来,不然会有生命危险的。

不仅如此,贺子珍现在身负重伤,红军正在行军的关键阶段,如果强行带着贺子珍,必然会需要一些人来照顾。所以有人提议说,贺子珍的情况不行了,可以放在当地的老乡家,听天由命。

邓颖超得知后马上给毛泽东打去电话。

毛泽东正在前线指挥,天上敌机也在狂轰滥炸。毛泽东接起来电话,沉默了很久,然后突然大声说:“必须让贺子珍跟着队伍一起走,就是抬,也要抬走!”

说完,毛泽东骑上战马就赶到贺子珍身边。当毛泽东赶来时,贺子珍已经基本脱离生命危险,毛泽东在贺子珍的面前簌簌流下眼泪,贺子珍则摸着毛泽东的脸笑着说:润之,我没事,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2)

1936年,贺子珍和毛泽东在延安

但毛泽东知道,这个伤对贺子珍来说,影响了她的一生。

贺子珍在苏联经历了什么?

1937年毛泽东正在参加洛川会议之时,贺子珍借着要去上海看病的理由离开了延安,当时上海刚刚沦陷,贺子珍转身跟着去苏联学习的同志去了莫斯科。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贺子珍第一次对毛泽东提出这个请求了。毛泽东说:“现在国内情况还不稳定,等过些日子再说吧。”

但贺子珍认为,自己和党内的一些同志知识差距大,而且自己身体也不好,所以去了苏联。

贺子珍临走的时候,她和毛泽东的第五个孩子娇娇(李敏)不满一周岁,毛泽东对此曾派人去劝说贺子珍不要走,但是无果。

那么,贺子珍在苏联经历了什么呢?

第一,亲生孩子的夭折

贺子珍离开延安的时候,还怀着一个孩子,后来苏联生下,取名“廖瓦”,但是这个孩子出生不久,受不住寒潮的袭击,患上了严重的感冒,最后没有抢救过来。

毛岸英曾回忆过这个孩子,他说这个小弟弟长得非常可爱,每天都会哇哇地哭。李敏对毛岸英的话记忆犹新。这件事对贺子珍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当毛泽东得知后,才决定把女儿娇娇送到苏联陪伴贺子珍。

第二、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

但是莫斯科所面临的遭遇是物资非常匮乏,以至于东方大学停办,贺子珍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去帮助别人织毛衣,每天领取300克的黑面包,但是贺子珍还要照顾毛岸英和毛岸青,所以身上的压力很大,甚至吃了很多苦头。

李敏曾这样回忆当年妈妈的痛苦:为了战胜饥饿,尽可能地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母亲每天除了完成了固定的工作外,还拿出爬雪山过草地的劲头,顶着伤痛,自己开荒下地种土豆和胡萝卜等,自己忙个不停。

第三,李敏病重

由于战乱,李敏所在的儿童院的食物供应没有原来的富足,李敏每天的牛奶和面包都没有了,而且李敏从小就身体不好,所以当凌冽的西伯利亚风暴袭来的时候,李敏突然病倒。

当时贺子珍得知后去学校找领导,但被告知说,娇娇已经因为病重而去世,并且已经被推到太平间了。这对贺子珍来说,是个五雷轰顶的消息,所以性格倔强的贺子珍去学校大闹一场,把奄奄一息的娇娇从医院抱了出来。

“她活着!她活着!”

贺子珍不停地呼喊,最后恳求医生让她把孩子带回家。最后经过贺子珍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娇娇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日后李敏曾对毛主席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毛泽东也感动而落泪。

第四、被关进疯人院

贺子珍在苏联的经历知情人很少,在她回国以后很多年的时间内,也从来没有主动和谁讲述过,所以贺子珍为什么被关进疯人院,原因复杂。

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3)

贺子珍在苏联留影

1947年王稼祥和夫人到苏联治病期间,曾专门找到贺子珍,了解贺子珍的境况。当时经过多方交涉,贺子珍终于离开疯人院,恢复了自由。王稼祥曾问贺子珍:“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贺子珍说:“我要回国。”

所以王稼祥当即请示了国内的毛主席,毛主席很快便回电:“同意回国。”并让蔡畅沿途照顾贺子珍母女。

庐山重逢,千言万语说不尽

贺子珍从1947年回国后,一直到1959年,这十年间是贺子珍感觉时光流逝最快的十年。

贺子珍回国后,以为会尽快见到毛泽东,但是她这个愿望等到了十年之久。

1958年,贺子珍从上海搬到江西南昌,在这里,她迎来了和毛泽东时隔22年的重逢。

1959年7月7日,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水静来到贺子珍的住处,水静一来,贺子珍便认了出来。之前贺子珍去医院看望杨尚奎的时候和水静相识,二人的关系很好,水静比贺子珍小20岁,所以亲切地称呼贺子珍为贺大姐。

水静告诉贺子珍说,今年南昌的天气格外的热,想邀请贺子珍去庐山玩两天。贺子珍一听非常高兴,在这个院子里贺子珍正愁着没有人说话呢。于是,贺子珍一口答应水静。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天后,贺子珍被水静邀请上山,水静告诉贺子珍,我想带你去见一个老朋友。

贺子珍此前听曾志说过,中央要在庐山开会,在这里能见到老朋友也是正常的。

所以贺子珍没有多想,但是她不知道,她要见的人就是毛泽东。

原来,曾志前几日去看望过贺子珍,作为贺子珍在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曾志自然是感慨万千,想到这些年物是人非的变化,曾志不能自已,随后便去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曾志在和毛主席的谈话中,刻意透漏了自己刚见过贺子珍一事,不想,毛主席一听到贺子珍的名字,马上变得感伤起来。

毛主席说:“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呀!”

就在曾志不知道如何安慰毛主席之时,毛主席动情地说:“我很想见见她。”

于是,这才有了汪东兴去和杨尚奎商量一事。

汪东兴时任中央警卫局局长,长期跟随在毛主席身边,得知毛主席要见贺子珍,马上和杨尚奎进行了秘密讨论,最后为了事情的保密性,决定让大家不太认识的水静同志(杨尚奎的夫人)去请贺子珍。

7月9日晚上,水静秘密把贺子珍引到毛泽东的住处,在进门之前,贺子珍依然没有想到她要去见谁,直到看到毛主席的警卫员后,才突然感到,她在这里要见的人就是毛泽东。

当贺子珍和毛泽东目光交汇的那一瞬间,她泪流满面,内心有千言万语,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毛泽东招呼贺子珍坐下,并给她倒了一杯茶,但贺子珍无动于衷,毛泽东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在毛泽东的耐心安慰下,贺子珍才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和毛泽东说起话来。

至于贺子珍和毛泽东谈了什么,无从知晓,多年以后,从贺子珍的回忆中可以了解个大概:

毛泽东曾问贺子珍,这么多年生活得如何,贺子珍做了详细回答,又问贺子珍在苏联生活得如此,贺子珍也回答了,还讨论了女儿李敏的婚事。

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4)

毛泽东和女儿李敏

后来毛泽东感叹道:“你当初为什么要走呢,我一直劝你,你就是不回来。”

贺子珍说:“都怪我,都是我年轻不懂事。”

这次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时隔22年,他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当年在长征时期的故事也一定尽在脑海。只是,现在的贺子珍已经整整50岁了。

谈话尾声时,毛主席站起来说: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见,再谈。

随后毛主席叮嘱水静:

“她很激动,你要注意她的情绪。”

“明天你就送她下山,下山以前,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

其实,贺子珍真的以为毛主席会和她第二天再见面,但第二天刚睡醒,她就被工作人员通知:主席有事已经下山。

阔别22年,等待22年,只盼来了一个多小时的见面。

这一面,成为了人生最后一面。

庐山一别,毛泽东对贺子珍反倒更“不放心”了。

回到北京后,毛泽东特地嘱咐汪东兴,要对贺子珍多加照顾。并让汪东兴给上海方面的人打电话。

毛主席嘱咐:请他们多关心贺子珍,对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尽可能地给予关怀和照顾……

人生第一次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毛泽东和贺子珍可以在建国后长时间地保持联系,李敏是其中重要的桥梁。

在李敏的心里,毛泽东是个好丈夫,更是一个好爸爸,从1936年李敏出生到1976年毛主席病重期间,李敏从一个“小鸡蛋”长成了大娃娃,后来又结婚生子,毛主席倍感欣慰。

1976年9月9日,李敏正在洗漱,突然听到电话响,她接起来后,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马上准备好,十分钟后中央办公厅有车来接。

李敏听到后愣了很久,然后马上收拾好东西出门。司机一句话不说,李敏心想,可能是爸爸想自己了想看看自己,李敏不敢往坏处想,心里十分忐忑。

等到她进入中南海,走进毛主席的卧室的时候,李敏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医生已经停止了抢救工作,输氧的气罩已经摘下来了,床上躺着的是毛主席的遗体。

那一刻,李敏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她直接扑在爸爸的遗体上悲痛地哭起来:“爸爸,我的爸爸啊……”

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5)

图|李敏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和毛主席遗体告别

李敏说:“我好后悔,我9月8日还见过爸爸,我好后悔为什么没在爸爸的身边多呆一会呢,为什么没有和爸爸多说几句话呢,没想到这竟是我们父女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李敏和丈夫和爸爸的遗体告别后,马上就奔赴上海,因为李敏知道,妈妈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受不了的。

下午4点,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报了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贺子珍从3点就已经守在收音机前了,她没想到听到的居然是这样的噩耗。

贺子珍的家人回忆道:

当贺子珍得知毛主席逝世后,眼角干瘪而没有泪水,嘴里喃喃自语:怎么好好地就走了呢?

从那以后,贺子珍一病不起,因为意外中风,贺子珍的半个身体几乎不能动了,活动也只能靠着轮椅活动。从1927年的井冈山之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贺子珍似乎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她对自己的女儿偷偷说了最后一个愿望:想去北京看看,想去见毛主席最后一面。

去北京是贺子珍藏在心里整整30年的愿望,这也是她第一次去北京。

1979年9月18日,贺子珍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如愿来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在毛主席的大理石雕像前,贺子珍要求摄影师给她照了一张照片,李敏说,这是妈妈自1937年以来,第一次和爸爸合影,也是最后一次和爸爸合影。

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回京后)(6)

照片上的贺子珍老态龙钟,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历史的年轮无情地掠过她的容颜,半个世纪如同一夜之间。

5年后,贺子珍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前没有留下遗言,如果有,那就是临终前一天留给女儿最后的微笑。

曾采访过贺子珍的记者曾这样总结:

贺子珍是巾帼英雄,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