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过中秋,大部分是吃月饼、拜月和赏月。除了这些之外,古人还有哪些玩法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香文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文化史学者孟晖告诉记者,现在中秋节的内容,完全萎缩了,它变成一个私人家庭的聚会。实际上,至少从宋代开始,中秋节就有公众性,它是上元节之外的最大的狂欢节。

中秋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孟晖在古代中秋节不仅是团圆节)(1)

中秋佳庆图(局部) 清·张廷彦

记者:孟老师,我们现代人一提起过中秋,好像就是吃月饼、拜月亮,请问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

孟晖:古人过中秋节,实际上是十四、十五、十六都要聚会赏月,连过三天节日。期间,每天的聚会形式不同,像家宴,讲究的是气氛温馨,全家团圆;另外,文人雅士也会邀请知己佳友举办雅集,叫“看月会”(《清俗纪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有一首诗叫《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讲述他和一群文人朋友在洛阳同赏嵩山与洛河的月色,可见,中秋节时文人雅集,是从唐代就流行的风雅。

文人的看月会气氛优雅,和其他赏月聚会不同。文人赏月,是有文化内容的,对文人来说,最快乐、最开心的娱乐活动是现场作诗。对传统文人来说,作诗,就和我们今天滑冰滑雪、唱歌跳舞、吃甜品那么开心。所以,文人的看月会上,大家要尽情发挥才华。最流行的活动就是联诗,也就是大家按照限定的韵脚,你一句我一句,现场咏成长诗,《红楼梦》中,贾府中秋夜宴之后,黛玉与湘云、妙玉即景联句,其实就是文人看月会的翻版。

家宴温馨,文人雅集风雅,那么,传统上,还有一种赏月聚会,则是讲究热闹,是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方的人,约定俗成,自发地前往适合赏月的风景胜地,举办秩序井然的大联欢。像明代的苏州,就是中秋节当晚,任何人,不论是本地家庭,还是外来的人,都自己带着坐毡和美酒佳肴,带上乐器,甚至请好乐队和歌手,自动汇聚到虎丘。于是,当晚,虎丘所有景点都坐满了人,根本不留空地。大家成群结队,找一处铺下坐毡,摆开酒肴,然后就开始各种娱乐活动。一旦到了月亮升上来,会有几百处争着奏乐庆祝。然后再改成伴着音乐唱歌,就这样一直玩到半夜。这时人渐渐少了,现场就会有高手表现合唱、独奏、独唱。

现在老有一个笑话,说五十六个民族里只有汉族不会唱歌。可是明朝人是很会唱歌的,苏州人就很会唱歌,唱当时的流行歌曲。总而言之是各种各样的玩法,玩得花样百出,一直玩到后半夜。

明代文学大师张岱有一篇《虎丘中秋夜》,就生动地记述了苏州人一起聚到虎丘,一起过中秋节的美好景象。

大家都说张岱是明末文学大家,他的《陶庵梦忆》人人都读,然而大家都读的是《湖心亭看雪》。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好像只能欣赏那种清冷的文章,欣赏不了快乐的。同样是张岱写的这种狂欢和热闹,文化人好像看不见。

记者:张岱大家都熟悉,在《陶庵梦忆》中,他也记录了不少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内容。他还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了在绍兴过中秋节。

孟晖:他在绍兴过中秋节也是模仿虎丘过中秋的风俗。他向朋友们发出邀请,让每个朋友带上坐毡、一斗酒、五样肉菜、十样蔬菜和水果,中秋夜一起汇集蕺山亭,结果很多陌生人闻风也兴致勃勃地赶来,中秋节的黄昏,蕺山亭周围聚集了七百多人,大家临时搭凑酒席,席地而坐,拼出了七十多席。七百多人中又有一百多人善于唱歌,于是,酒宴开始后,这一百多人不断同声大合唱,唱当时最有人气的流行歌曲。月亮上来之后,张岱让家中的戏班把蕺山亭当做舞台,在明月和灯光烛光之下演了十多出戏。到了半夜,大家又借寺院的厨房做夜宵。

总之,抱着轻松和欢乐的心态,张岱和他的朋友们玩了大半夜,到了凌晨三点才散席。张岱在文章中写得非常美,说,那个时刻,“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夜半,白云冉冉起脚下。”

所以,传统上的中秋节,并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团圆节,而是所有人集体的节日。人们不仅摆家宴,不仅与亲朋好友一起赏月,更有集体赏月的风俗,无数人聚在一起,共享团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中秋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孟晖在古代中秋节不仅是团圆节)(2)

中秋斋月烧斗香 周慕桥

记者:三四十年前的农村集市,紧靠着中秋前的一个大集,会特别热闹。大家都在买卖过节的食物之类。古人过中秋时的街市又是什么样的呢?

孟晖:像在南宋临安,主要繁华大街上的大店铺,会在店铺前把自家最高档的商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一样样堆成塔形,搭成很美的形状,供大家品评欣赏,因此,南宋临安的中秋节那几天,实际上也是商业街上的团体展销会,商家向公众强力自我推广。

在中秋夜,很多城市都是彻夜开张买卖,商铺和人家会在门前摆设关于月亮主题的工艺品,让走过路过的人看了开心。所以,在家宴或者雅集结束之后,精力好的人根本不是去睡觉,而是结伴去热闹的大街上踏月,欣赏月亮,也欣赏中秋节的热闹街景。

中秋节还是中国的第二大灯节。好多地方从宋代开始,中秋节晚上要点花灯。有的地方还放水灯,南宋时,浙江江上就要放水灯,放几十万盏的小羊皮灯。这个放水灯的风俗后来在很多地方也延续下来了。而且花灯还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说有些地方产柚子,就点柚子灯。大家吃完团圆饭,要去逛街赏花灯,这就又很热闹。

在经济发达的江南,有女性集体“走月亮”的风俗,中秋节晚上,女性结伴走出家门,到大街上看月光,看灯,看店铺前的摆设和商品,看街景市容。再像苏州,尽管所有人都喜欢聚到虎丘,但是实际上虎丘容不下那么多人,所以从虎丘到苏州城门,著名的七里山塘,游船画舫一艘挨着一艘,无数人家是在游船上参与中秋节的欢乐之夜,七里山塘的河道上下,灯光与月光争辉,歌声乐声说笑声连绵不断。

所以,传统的中秋节,真正的中秋节,大家是玩通宵的,一定到玩尽兴才回家。可以说,中秋节本来拥有着“独乐乐不若众乐乐”的特点,是所有的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一起享受祥和团圆之夜。

所以,我老讲中秋节不仅仅是团圆节,它也是一场狂欢节。上元节是最重要的第一大狂欢节,中秋节几乎是第二大狂欢节。

记者:吃团圆饭、看花灯、聚会、唱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娱乐活动吗?

孟晖:明清时代还有一个活动,特别考验男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是成群的男孩子一起到野外去捡各种碎瓦碎石头,在中秋节的黄昏之前,用那些碎瓦碎石搭起一座塔,然后在塔上点上很多盏油灯。这种活动现在延续下来,演变成了烧宝塔。你看今天各地的烧宝塔,就是用瓦片搭一座塔,在塔里头燃火,就特别壮丽。

金华有一种“香球”灯特别神奇,是在大柚子上头扎上几十支线香。把线香全点燃之后,在夜色里,人们就能看到,一只全部由光点组成的圆球浮在半空中,非常美,还带香味儿。

另外,还有高台拜月等等,这都是中国中秋节的风俗。

我想说的是,传统的中秋节并不仅仅是私人的节日,它也是公众的节日,它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团圆节,它也是所有人的狂欢节。公共场所也好,商业街也好,街道上也好,村郊野外也好,都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让大家一起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臧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