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症,有桂枝汤治疗的症候表现。伤寒论当中讲的症侯,更多的是叫一方一证。一个方子对应一个病证。而我们现在临床上经常辩证的不是方证,而是应用的病机证,所谓病机证,举个例子比如说:肾阴虚症。是由于肾阴虚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表现,那么治疗不一定都用六味地黄丸,还可以用其他的药治疗,六味地黄丸最早是医学大家钱已研究出来治疗小儿发育不良的方子。如果出现了六味地黄丸证的话,那么就只能用6味地黄丸治疗,不能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杞菊地黄丸症,只能用菊地黄丸治疗,而不能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也就是说这个方证他讲究一个临床效果的最大化,最准确,用一句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这叫精准辨证,精准治疗。
所以我们在治疗疾病时更主要讲的是方证,在伤寒论当中,讲的是症侯表现,比如说,原文当中就提到桂枝证,柴胡证。今天我们讲的是桂枝证,它主要的条文是太阳病原文第12条,大家看看这个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实际上这个条文讲,太阳中风,实际上这是在讲太阳中风证,提到太阳中风,我们应该想到。在六经辨证当中的原文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原文的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中风,脉缓者名为中风。那么这个条文详细的又解释了。发热出汗产生的原因,还提出了恶风恶寒发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治疗这个病人的病变机理和脉像。这个条文当中。重点强调的是阳浮而阴弱。在学习伤寒论的条文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一点,有些条文,它有核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这个条文的题眼,这个条文的最主要的那一句话就是阳浮而阴弱,把这句话理解好了,太阳中风证就好理解了,桂枝汤治疗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也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阳浮而阴弱呢?阳浮,顾名思义,阳气浮生于人体的肌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人体的阳气是必藏于内的,不能随便的往外泄,我们从黄帝内经当中讲,阳气闭藏,特别是肾气,要闭藏好。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讲阳气为什么要浮出来了呢?主要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机表,肌表有邪气人体的正气就要有一些抗争,这个正气就是调动了人体的阳气,阳气与体表的阴寒之邪抗争,正邪交战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发热,大家记住在中医学当中,外感病的发热的机理就是正气与病邪对抗的一个表现。
那么由于人体的阳气浮生于体表与一些外邪抗争交战的结果必然会出现发热,所以说原文讲杨:阳浮者热自发,也就是说这个发热是人体自身的一个状态,是以人体自身阳气调动起来的一个表现,而不是用药的药物,不是由于外力的缘故,是由于我们人体自发保护身体抗外邪的一种现象,所以说总结一句阳浮者,热自发。由于卫气浮在于肌表抗邪了,那么卫气保护营阴的作用失常。
所谓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人体的营阴之所以能够在内保存,而不随意的往外泄露,是由于阳气在外的固摄守卫作用正常。现在卫阳去与外邪抗争,那么它固摄守护阴液的功能失常,因此阴液就往外漏,这时候要就叫阴弱者汗自出。由于汉出来了,人体阴液往外泄漏,阴液的总量在减少,这就是前句的解释。#清风讲划#
这就是讲的阳浮而阴弱的机理,它代表桂枝汤证的一个病变机理。同时还代表桂枝汤的主病的脉像,它的脉像是什么呢?阳浮而阴弱,浮取有力,沉取不足。我们手指接触到病人脉口时,浮就是应指明显,有力。沉取时,脉弱而无力。桂枝汤治疗的症状表现当中的脉象是脉浮而偏无力的脉像,如果脉浮而偏有力的脉象,那是阴阳俱紧的伤寒症。今天这篇就分享到这里,下篇我们继续聊桂枝汤的病机特点。#健康真相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