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过大半,昨天有妈妈在聊天群里问大家孩子们的作业都完成得怎么样了,这句话引发了一波妈妈们的吐槽:

“不怎么样啊,我们这个从放假开始就完全放飞自我了,早上喊不起,晚上喊不睡。”

“我家的也是,虽然报得有兴趣班,除了兴趣班以外的时间,都献给平板和手机了。”

“我家的虽然暑假作业做完了,可是每天也是除了睡就是玩,根本管不了啊。”

只有一个妈妈说自己家孩子如上学时一样的作息时间,每天定时完成作业,按时完成钢琴及其它兴趣班的作业,有多余的时间就拿来看书。其她妈妈看了之后都问:“ 你是怎么做到让孩子这么听话的?”妈妈回答:“只要家长足够自律,孩子自然而然就变得自律了。”这句话说完群里没人再吭声,想必那些吐槽孩子不自律的家长,也在反思问题是否因为自己不自律导致的。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1)

最近网上流传个段子,说“人到中年,最怕防暑假”,为啥呢,都是因为熊孩子太闹人了,家长完全关不了。其实,对付熊孩子,有个秘密武器,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自控力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学会自律呢?

01、成功来源于强大的自律

今年的奥斯卡把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一部叫《徒手攀岩》的纪录片,为什么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得到奥斯卡奖的垂青呢?

原来,《徒手攀岩》记录的是一位叫Alex的职业攀岩运动员,徒手攀爬一座叫“酋长岩”悬崖的过程,这块叫“酋长岩”的岩石是地表上最大的一块单体花岗岩,高914米,比迪拜的哈利法塔还要高,而Alex竟然在没有任何工具和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历经几个小时在这个近乎笔直的悬崖上攀爬到了山顶。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2)

这就是Alex攀岩的酋长岩

可是,在整个纪录片中最大的看点并不是这个攀爬过程有多么惊险,最终的成功多么让人兴奋,而是Alex在这次攀岩前的准备工作和攀岩后的生活态度。

在纪录片中,Alex说了这样一句话:“风险和后果是两回事,徒手攀岩的风险很低,只是后果很严重。”什么意思呢?在Alex看来,攀岩这件事虽然后果严重(一不小心摔下来就会粉身碎骨),可是只要事先做好准备、勤加练习就可以把这件事的风险降到最低,那么他为了这次攀岩准备了多长时间呢?

不是几天,也不是几个月,而是8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他在不同的条件下练习攀岩,光酋长岩,他就爬过将近60次,一遍遍地考察路线,一点点记笔记,这块岩石上哪个地方有一具微小的凸起部分可以借力,哪个地方手脚如何配合,他都了如指掌!正是这样严格的自律和无数遍的预演,才能成就他今天的成功!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Alex这个人真的是具备“十年磨一剑”的刻苦精神和非常坚毅的探索能力呢?事实上,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强大的自律能力。

纪录片里有一个细节,在Alex成功攀上酋长岩之后有记者问他:“你下午有什么安排?”要是我的话,我可能会说我要庆祝一下,放飞一下自我,或者去吃一顿大餐,可是Alex却说:“我要回我的拖车继续引体向上!”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3)

你看,8年训练一朝成功,Alex并没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颠峰可以放飞自我,也没有如我们想象中的狂喜,连行为上的大波动都没有,还要回去继续引体向上,他这种高度的自律精神已经融入了他的骨髓,刻入他的血液里了,这样的人不成功,谁能成功呢?

02、不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才更有自控力

我们都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闻名世界的“棉花糖”实验,这个试验让我们了解到,那些在5岁的时候,能够等待延迟满足的孩子,在之后的学习上要相对好一些,事业发展上也更优秀一些。

在1998年,棉花糖实验进行以后的30年后,沃尔特·米歇尔和她的学生重做了一个实验,叫做“陌生情境”实验,以此来弄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孩子出生多久才能看出是否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米歇尔选取了18个月左右的孩子,分成三个阶段来分别完成实验:

第一个阶段是自由活动阶段,母亲和孩子单独待在实验室的房间里,就像在家里一样玩耍5分钟。

第二个阶段是分离阶段,学校负责人打电话给母亲走出房间,只留孩子一人与一名志愿者单独待上两分钟(孩子事先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与这名志愿者有过17分钟的互动)。在母亲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除非孩子表现出不安的样子,志愿者才会简单安慰他,告诉他母亲马上就会回来。

第三阶段是团聚阶段,母亲与孩子分开两分钟后,又再次回来,此时志愿者悄悄离开房间,让母亲与孩子活动3分钟。

这个实验的结果证明,那些在“陌生情境”最后30秒转移注意力,顺利坚持了2分钟的孩子,他们长到5岁时,也能更有效地获得第二颗棉花糖。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4)

米歇尔解释说:

有较好自控力的婴儿通常能够应对母亲的控制,但并不是通过仅仅粘着母亲,而是与母亲保持距离(1米以上)、自己发现与探索房间、玩玩具,以此来转移注意力。孩子一旦能够控制自己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也就能在母亲做决定时不完全听从母亲的控制,在5岁随时参加棉花糖实验也就可以等待更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与父母保持一定距离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控制力,而那些平时经常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反而在离开父母之后容易放飞自我,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脱离笼子之后反而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飞,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样说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家长会陪写作业陪到心梗了。我记得我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写字总也写不好,我就在旁边指挥她起笔从田字格的哪个地方起,收笔到哪个地方收,上下如何划分结构……几乎是我说一句她写一下,我说开始她开始,我说停止她停止。这样几天下来,我不坐旁边陪写,她基本上就不敢下笔,生怕自己写得不好又得擦了重写。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写一晚上作业我在旁边累得不行。

后来为了纠正她的依赖心理,我教给她如何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在田字格里的格式占比,观察好之后再下笔,她写的时候我不在旁边,这样她就没有了依赖对象,而且没有人在旁边指挥她也更能放松自己,反而写得比我指挥着时更好一些。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5)

我们常常说孩子没有自律能力,所以忍不住去插手孩子的事,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口婆心,从而少走弯路。却不知道越是管得多,孩子越是不自律,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被管束和依赖他人、习惯了不动脑筋、习惯了在父母的规划下行事,所以一旦离开了父母的控制,有的孩子会迷失方向不知所以,有的孩子则索性放飞自我。

03、如何培养孩子强大的自律能力

“自律”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从小就被大从教育做事情要坚持,可是最终“坚持”这两个字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成了一个口号,试想一下,你口口声声要让孩子自律、不玩手机,可是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不放,孩子能学会自律吗?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孩子坚持、自律、独立,可是,除了自身要做好示范作用,我们还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6)

  • l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潮湿水泥期”

科学家将孩子的3-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将7-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形成。

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那么我们必须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潮湿的水泥期”,在这一时期将孩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良好定格。我们要知道,自律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教孩子:如何定计划;制定后,如何执行;执行时,如何自我觉察、自我跟踪;对于执行情况,如何定期总结;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计划,如何调整……

当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引导孩子去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满足,用这个小小的成功去肯定自我、增强力量,而不是用“补偿性”的放纵去庆祝和奖励。

当孩子暂时屈服于诱惑、失控了,用同理心、同情心去安慰TA,引导TA学会自我原谅,摆脱羞耻感和罪恶感,尽快从这个小小的失败中恢复过来,而不是从此“破罐子破摔”。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7)

  • l 采用“糟糕情境预测法”

我们前面说过,父母过度控制下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律能力,那么为什么父母会过度控制孩子呢?归根结底在于父母的教育焦虑,那么我们不妨采用“糟糕情境预测法”来预测一下自己所焦虑的事情最终的结果。

比如还拿前面说的让孩子写字这个事情来说,我所焦虑的是害怕孩子写不好导致交了作业之后老师又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然而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同,大多数一开始写字好的孩子都是在上学之前就上过专门的写字班进行过培训,而没上过补习班的孩子,刚接触写字写不好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写不好字,最差的结果无非是被老师批评,我们也有解决方案啊,如果孩子真的是在认真写,但是因为之前没有写作的经验,需要适应最初的握笔姿势和写字技巧,那么作为家长可以跟老师私下沟通,跟老师说明一下情况,请老师在学校多指点一下孩子如何观察格式占比,也不要跟别人比,只跟孩子每天的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写得好,就肯定并鼓励孩子的作业态度,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并且越写越好。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8)

  • l 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事实上是两种相反的心理需求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一个是求成,孩子想要取得成功,这是一种内在需求;另外是避败,即避免失败这种需求,当求成的需求大于避败的需求时,这个人才会开始追求成就。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如果一个人一直活在低价值感中,那么他必然处于自卑的状态。

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自律的,因为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直面苦难和解决问题,一个不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不可能主动要求自己解决问题。

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获得价值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当孩子遇到苦难的时候能够耐心的诱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化解,而不是直接帮助孩子解决,必要的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还要学会示弱。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9)

04、良好的自律能力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有了目标才要利用自律去实现目标,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如果是一个不自律的人,生活过得乱七八糟,他就无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太远的目标对他来说就是空话。只有过上了自律的生活,才能在减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由此才能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律起码可以有以下两个好处:

一是TA对时间的利用更高效,就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更多领域,就有可能更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二是TA在自律的过程中,常常进行总结和回顾,就会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只有这样,TA才能在自律的生活里对自己大体的目标有简单的认识,而确定好目标之后,这个目标又会反过来激励孩子更加自律实现目标,孩子才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控制感,才会越来越自律,不把生活的责任都寄托在父母或者别人身上。

深度解析最顶级的自律(8年准备一朝功成)(10)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陪宝宝写日记,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