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成就非常之高,在盛唐的文学史上留下了非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晚唐的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和盛唐的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这是非常高的历史评价。

从这个层面来讲,说李商隐延续了唐诗最后的辉煌,并不为过。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绝句吗(李商隐夜雨寄北)(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最脍炙人口的绝句之一。关于这首唐诗写作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多数人都已经非常熟悉。无论这首古诗是写给妻子的,还是写给在长安的朋友的,都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渴望改变的心态。

而且其中有着非常美丽的图画美感。无论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还是“何当共剪西窗烛”,都是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绝句吗(李商隐夜雨寄北)(2)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诗歌本身的时候,这发现其中的遣词造句很有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这里的“西窗”作何理解?为什么不是“北窗”、“南窗”还有“东窗”?其实,这几种“窗”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

北窗:白居易《阴雨》“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东窗:程颢《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南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绝句吗(李商隐夜雨寄北)(3)

​在古代文化当中,东西南北的“西”在古代多和客人有关。“西窗”一般都是指的书房,一般教书先生居住的地方,也暗含着诗人读书弹琴的地方。

从这个层面来讲,这首古诗更倾向于写给友人的。而这个友人,更大程度上是和自己一同有过读书经历的令狐绹。诗人非常巧妙地用“西窗”拉近彼此距离,用青少年的回忆来打动对方,而使对方也动情于往昔的交往。

字李商隐之后,“西窗”也逐渐在诗词中出现了,诸如西窗映雪、西窗满月等等,也开始逐渐富有诗意了。

而一句“西窗”,显然写的是友人,而很少有夫妻团聚的意味了。所以也暗含了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而并非写给妻子的观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