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B货及其鉴定】

翡翠B货在市场上最常见,在某些旅游区看到的则差不多都是B货。“国标”(GB/T16552-2003)规定,只要是漂白酸洗过的翡翠都可定义为翡翠B货。翡翠B货的确是翡翠,有着与A货相同或相近的折射率、比重和硬度,不过是用质地较差档次较低的源白酸洗再充胶而成。很多商家用B货划伤硬度只有5的玻璃,向顾客表明其是“真货”。而实际上,A货、B货都能轻易划伤玻璃,且硬度测试为有损鉴定,在成品珠宝的鉴定中不宜采用尽管B货制作的水准日益求精,行家亦常常为之头痛、但只要我们全面掌握翠的各种特征,结合B处理过程中对翡翠结构破坏所留下的痕迹,总有办法将它识破。结合多名专家、业者的经历体会,识别B货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十二个方面。

满色翡翠高货鉴定方法(翡翠货类的鉴定)(1)

翡翠B货制作流程

(1)观察颜色

A货翡翠的颜是B色像从某一特定部位(称为色根)向外扩散;漂色过的B货翡翠则色根不明显,鲜艳却不自然,有“漂”的感觉,有时使人感到带有黄气、邪气。在B C货翡翠处理的过程中,有时会在树脂胶中加入颜色并随充胶工序着色,所以使得整个翡翠底色变为淡绿色,翡翠原有的颜色也同时加深。这样处理的翡翠具有B货的鲜明特征,但染色痕迹不明显,在八三玉的B处理过程中,这种情况最常见表面涂色制作的B C翡翠虽具欺骗性,但肉眼容易识别:它没有色根,颜色形状也不是翡翠所特有的发散状。

满色翡翠高货鉴定方法(翡翠货类的鉴定)(2)

B货翡翠

(2)观察光泽

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如果抛光精良,呈现的是玻璃光泽。翡翠B货由于加人了树脂胶,光泽显示为玻璃光泽,反光度强,而时间一长,则会因胶的老化而变得暗淡、整体干裂甚至断裂。但随着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树脂质量的提高,光泽的强弱变化已不再是某些B货的鉴别特征。现在,很多B货存放三五年也不会变暗,而在佩戴初期因为人的皮肤摩擦、汗液浸润,看起来甚至还有光泽变好的假象,许多B货虽在视觉上干净无瑕,但光泽暗淡,结构松散,无翠性。尤其是一些低档翡翠,由于加工工艺粗糙,容易从光泽的强弱上加以识别。

(3)观察结构

翠性是翡率的一个重要特征。经过处理的翡翠B货结构被破坏,因而变得松散,粒状颗粒边界模糊、圆化,有晶体被错开、位移,失去了方向性,翠性因而变得不明显。处理程度较重的翡翠,不仅难以看到矿物颗粒的边界、更看不到翠性;处理程度较轻的翡翠,即使可以看到翠性,也看不清矿物颗粒的边界。特别是豆种翡翠,在10倍放大镜下,能很清楚地看到B处理后结构的变化。

(4)测定比重

B货会比未经处理的同种翡翠手感稍轻,这是因为酸洗过程洗掉了部分杂质。但这并非绝对,因为翡翠比重有一个上下变动的范围,而每件翡翠的比重也有不同。因此测定比重仅能作为参考。

(5)观察在紫外灯光下的反应

一般来说,经过B处理的翡翠,内部注入树胶,从而都会具有粉蓝荧光性,这是一个参考指标。但是,影响荧光性表现的因素很多,如深绿色的B货翡翠就不具有荧光性,而B C货的荧光则为粉绿色。因此,不能机械地用荧光灯观察翡翠的荧光性,要根据其原来的颜色作详细分析,方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6)观察杂质

A货翡翠多少含有杂质,如石花、黑色矿物包体、次生色等。经B处理后,翡翠的可能出颜色变得纯净,次生色消失,底变得较好,而由于表面杂质在酸处理过程中被腐矿物包体反而现在次表的提面。所以,B货翡翠的表面多一般较干净,无次生杂色。但有杂色的也不一定是A货。为掩人耳目,作假者可能无翠会在充胶前向坯料中加人杂色成杂质,使其与A货相似,增加欺骗性。

(7)观察表面特征

观察表面特征是B货翡翠鉴别的重要方法翡翠是多晶质结合体,由于各种矿物硬度、排列方向的变不一致,以及抛光过程中颗粒的表面结构边缘磨蚀快慢的不同,A货翡翠成品表面会凹凸不平,即出现“橘皮效应”。翡翠矿物颗粒越粗,橘皮效应就越明显。而翡率B货表面是酸蚀网纹结构,也称龟裂纹。用10倍放大镜在反射光下观察,B货翡翠的酸蚀纹十分清晰,尤其是在有裂纹的B货翡翠中,裂纹处的酸蚀痕迹、树脂胶和龟裂纹都十分清楚。

满色翡翠高货鉴定方法(翡翠货类的鉴定)(3)

20倍放大表面

(8)利用显微镜观察

这是最可靠的鉴定方法。在放大30-4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翡翠的品体结构(即人们常说的“玉纹”)是否遭到破坏,若受到破坏,就可以断定经过了人工处理,有时还可以看到里面的树脂。当然,操作显微镜观察鉴定,要对翡翠的原生结构有完整的认识,否则难以作出正确结论。

满色翡翠高货鉴定方法(翡翠货类的鉴定)(4)

宝石显微镜

(9)用红外光谱吸收仪观察

红外光谱吸收仪是一种特制仪器,在宝石学领域用途广泛,主要用来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用这种仪器能够测出翠中是否含有环氧树脂,从而鉴定其是否为B货。B货翡翠与天然翡翠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图像明显不同那些做工极为逼真的B货,只能用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检查。虽然该设备价格昂贵且操作不易,且通常只在研究机构或大型质检站才有,但因其对鉴定最具准确性,所以选购价格昂贵的高档翡率时,最好采用红外光谱仪测试。

满色翡翠高货鉴定方法(翡翠货类的鉴定)(5)

红外光谱仪

(10)通过声音鉴别

色、透、匀、形、敲、照—这是检测翡翠的六字明训,也是业内人士鉴定翡翠的座右铭。其中,“敲”在鉴别B货中用场更大。因充填胶的存在,用硬物轻轻敲击B货,常发出沉闷的声音;而敲击A货时,多会听到清脆的声音不过,这种鉴定方法也只是辅助性的手段之一。现已有用特别充填胶做的B货,敲击时同样声音清脆;而质地较差或有裂的翡翠A货,敲击时声音反而不清脆。此外,敲击玉件时还要讲究技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被敲击的物件,否则敲击声会变得沉闷,要用细线或细绳将其吊起,使其悬空来敲击。

(11)用盐酸试验鉴别

如果在未经处理的翡翠上滴一小滴纯盐酸,几分钟后,会有许多小圆水珠出现并围着小滴处。而以同样的方法测试漂白注胶B货翠时,则无此现象。用此法检测要免在干热的地方或冷气房内进行,因为盐酸会在出现反应之前蒸发掉,需要不断地滴盐酸才可以看到测试结果。

(12)避免用烧头发的方法鉴定翡翠

民间有用头发绑在玉上烧来鉴定翡翠真假的方法,信者称其神妙,但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难操作。即使操作得好,也只能区别导热性明显不同的物品,如塑料和翡翠:绑在导热性差的塑料上的头发一烧就着,绑在导热性好的翡翠上的头发被烧时,热量会快速传到翡率上而不被烧着。但如操作不当绑在翡翠上的头发也容易被烧着。而翡翠A货、B货的导热性相差无几。有时,若充填了导热性比翡翠还高的胶,B货的导热性理论上甚至还会提升。所以最好少用这种方法鉴定翡翠是否为B货,特别是高档饰品,以免误判上当。

在B货泛溢市场的现实情况下,购买翡翠的最可靠保障是卖方开具证书。所以,除了按照以上方法步骤直接鉴定翡翠,我们还要学会通过鉴定证书辨别B(B C)货。而面对卖家出具证书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对似是而非的讲法应当警惕

①不作正面回答型:“你自己看,看好了再买货。”这种不敢负贵任的回答,多数有猫腻。

②蒙哄顾客型:“几万元(几千元)的货,我们不会出证书。光证书也要几千元呢!”实际上一张证书仅需几十至几百元。

③欺骗吓唬顾客型:“你自己去做鉴定,如果是A货,鉴定的费用多少你付;如果是B货,那由我们来付,还退回已付的货款。”此说法似有道理,但不知不觉中,货主该掏的钱变成了从顾客的腰包里出,而顾客也往往心痛再多掏钱而放弃鉴定。

(2)对混淆要领的说法应当警惕

有卖方为示守誉有据,会给买方出具“担保书”或“保证书”,但上面写的却是“优化处理的翡翠”。这是在钻定义的空子。国际有色宝石协会(ICA)提出人工处理(优化处理)的玉石概念为两类:一类人工处理是无任何外来物质加入,对宝玉石本身没有破坏作用的优化处理,如单纯加热处理;另一类人工处理对翠的结构有所破坏,同时有胶等外来物质加入,如染色、浸酸,注胶,后类处理完全不应归入“优化处理”的范围,而应叫“人工处理所以商家在“保证书”上写“优化处理翡翠”,以此称呼B货翡,是误导消费者。

满色翡翠高货鉴定方法(翡翠货类的鉴定)(6)

鉴定证书

(3)对滑头的写法应当警惕

有商家在证书上用“天然颜色翡翠”、“真色真玉”等描述B货,同样是误导消费者。这种写法A、B货不分,貌似公正,实则滑头。因为,一来B货翡翠颜色不是人工染上,当然是“天然颜色”或者“真色”,二来B货的玉质仍属翡翠(硬玉),亦即“真玉”所以上述写法偷换概念,其内涵只是保证不是C货,而不能保证是否为B货

在市场上真假鉴定证书满天飞的今天,对证书的文字和证书本身的真伪,一定要警惕、慎重判断。

以上就是关于翡翠B货及鉴定,觉得有帮助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点点赞,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