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窗外田地里的玉米,绿油油的,有半人高了,玉米下的草,也在疯长,村庄里的农人,就拿着锄头,弯腰在给玉米除草初夏的炽热阳光下,能看见他们脸上淌下的汗水,真的让人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里,倾诉的他们的辛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玉米杆散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玉米杆散文(散文玉米)

玉米杆散文

玉米

窗外田地里的玉米,绿油油的,有半人高了,玉米下的草,也在疯长,村庄里的农人,就拿着锄头,弯腰在给玉米除草。初夏的炽热阳光下,能看见他们脸上淌下的汗水,真的让人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里,倾诉的他们的辛苦。

玉米,在我小的时候,是我们吃的主粮,村庄里,每家也都如此。把玉米用石磨成了面,做成玉米糊汤,就着酸菜吃。而有糊汤吃的人家,还算好的,有的人家,连糊汤都没有吃。

为了吃一口糊汤饭,家乡村庄的人,最初是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啊!

村庄周围,在小河两边,与山脚之间,虽然有一些平地,是沙石地,长玉米,也长洋芋黄豆,但是,那仅仅是一绺儿田地,不能养活村庄里的人,让每家都有饭吃。

为了有口糊汤饭吃,村庄里的人家,就在村庄周围的山上,开了荒地,种玉米。大概是因为玉米产量高,在家乡这样的气候里,容易生长,最初的时候,家乡的人,就都种玉米,解决吃饭的问题。

但是,在那山坡上,开荒,挖地,种玉米,收玉米,却不是一家一户,就能完成的事情。于是,村庄里的人,就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互相联合起来种庄稼,每家约定了自己种庄稼的日子,到了日子,就去给这家种,遇到了雨天顺延,一直到给村庄里每家人把庄稼都种下去。

有劳力的人家,种地容易,没有劳力的人家,先把请的工欠着,到自己有了空闲,人家有了活儿了,再去给人家干活,还工作。欠人家的工,就像欠人家的钱一样,有借,有还。

这样一年下来,家乡村庄的人家,玉米都获得了丰收,每家都有糊汤饭吃了,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玉米在种的时候,薅草的时候,收玉米的时候,是换工干活。但是,玉米却不是种下去了,薅了草,就等着收那样的简单。在玉米长出了顶花,秸秆上挂着了玉米棒子,那玉米棒子越长越饱满,有了籽粒的时候,山林里的野兽,在夜晚的时候,就会偷偷的下地,吃那又嫩又甜的玉米棒子,如果没有人看守,遇到一群野猪下地,会把一块玉米吃光,让一年的辛苦白费,家人就要饿肚子。

在玉米灌浆的时候,家乡村庄的人,就早早的在各自家的玉米田地里,选了能看到田地全貌的最好的位置,用木棒,和茅草搭了人字形的草棚,在草棚里用木棒支了床铺,放了被子,暮色里,就要去山坡上的草棚里看守玉米。

虽然在夏天里,但是,山坡的夜晚,很是寒冷,还有蚊虫,为了取暖,驱赶蚊虫,就在草棚前烧了火,那火的光亮,照亮了山坡上的夜晚,也能惊吓野兽。在山坡上草棚里,看守玉米的人,隔一会儿,就吆喝一阵,有的喉咙吆喝的沙哑了,就敲打带的铁器,或者吹那用木头做的号筒,在叮叮咚咚的声音里,在号筒的呜呜声里,野兽就不敢下地。

夜里,村庄的周围的山坡上,星星点点都是火光,和天上的星星辉映着。也传来人的吆喝声,那声音,在夜色里,那样的悠远,让夜晚那样的安详,也让人从那沙哑的声音里,感受到了生活的苦涩。

一直要在山坡上,看几个月,直到玉米成熟了,有换工干活,把玉米收回来了,堆放在家中堂屋里,心才安了,看着黄灿灿的玉米,脸上露出了微笑,心里格外的甜蜜,轻松,想着家里的人,因此不用饿肚子,有了糊汤饭吃,觉得所付出的所有的辛苦,劳累都值得,感到那样的甜蜜,轻松。

那时的家乡人,活得是那样的劳累,卑微,所有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有一口糊汤饭吃,不饿肚子。

是家乡人的互相帮助,勤劳,是那在家乡的贫瘠土地里,能生长的玉米,圆了家乡人最初的对生活的梦想和渴望。

在几年后,家乡人都有了糊汤饭吃,只是,我们小孩子和大人一样,每当吃饭的时候,听到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就知道是糊汤饭,再问着那酸菜的味道,嘴里就冒酸水,肚子里,就也咕嘟,咕嘟的响,就在心里渴望着能吃馒头,面条,米面。于是,家乡人在疯狂的种了几年玉米,每家都不缺糊汤饭吃的时候,就又有了对生活新的梦想,渴望吃馒头,面条,白米,能吃饱,吃好。于是,我的父母,和家乡村庄的人一样,为了这样的梦想,又互相换工干活,付出了难以言说的辛劳,在圆这个梦想。

现在,早就不缺馒头,面条,白米吃了,也吃腻了,吃厌了,觉得满意胃口的时候,人却特别的想吃糊汤,而吃着糊汤,寻找到了儿时的味道,感到糊汤是那样好吃的饭。

现在人种玉米,基本都是用来喂猪,喂鸡,人想吃了,精选些出来。

透过窗户,看着田地里的人在给玉米锄草,虽然辛苦,但是,却没有最初的时候,种玉米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吃饱饭时,那样的辛苦。此时种玉米,是留守在家的老人,觉得田地荒了可惜了,才去种。也是在土地上忙碌了一辈子,总是闲不住,只有在土地上劳动,才像找到了家,双脚踏在地面上那样踏实的感觉,于是,也就时常拿了锄头,在田地里忙碌,打发山里寂静,悠长的岁月。

一代人,给一代人创造着生活。只是,在享受此时生活的安逸,美好的同时,却没有忘却玉米,也没有忘却那辛苦的播种玉米,给我们创造生活的父辈。

那种玉米的许多的长辈,都长眠在了他们播种过的土地里,但是,他们种的玉米,却依旧在土地里一年年的播种,成长,在延续着,让人从玉米的身上,就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和身上的那种勤劳,善良的品格,让我们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