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在哪里过冬又往哪里去(70年代冬季村外田野里成群的大雁)(1)

冬季的夜里,没有风,空气干冷。天上没有月亮,只有几颗闪烁的星星。冷冷的空气中,传来一群大雁嘎嘎的叫声,随着叫声而来的,是刷刷的大雁翅膀扇动的声音,由远及近,从北向南,飘过头顶。虽然因为夜黑看不见大雁,但从声音判断,大雁数量不小,至少十几只,还能想象出大雁会排成人字形雁阵,翩翩飞行。

这突然出现的大雁,一下子将思绪带回到四十多年前的冬季……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童年时代,老家村外田野里冬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大片大片的麦田,就是麦田里就是成群的大雁。每年冬天,北方的大雁都要飞到南方过冬,北雁南飞就成了深秋以至冬天都有的自然现象,因此北方的冬天里,就常能见到过境的大雁。千里遥远,大雁从很远的地方起飞,中途需要落地进食,补充能量。它们一般选在夜间,降落在大片的麦田里,麦苗既有营养又富含水分,就成了大雁再好不过的食物。夜深的时候,万籁俱寂,那些空中飞翔的大雁,便选择一片远离村子而又开阔的麦田,作为它们休息进食的驿站。

大雁在哪里过冬又往哪里去(70年代冬季村外田野里成群的大雁)(2)

据老人们说,大雁落地之后,都有明确的分工,雁群一方面要吃麦苗,另一方面需要睡觉,这个时候就有大雁轮流值守,负责警卫,确保雁群的安全,发现危险它会及时鸣叫报警。负责警卫的大雁必须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保持高度警觉,丝毫不能懈怠,因为它的工作关系到整个雁群的安危,关系到每一只大雁的身家性命。值班期间,它绝对不能打瞌睡,偷懒睡觉的现象绝对不能发生。

雁群吃饱睡足,接下来就要再次启程赶路。它们起飞的时间有时候在黎明时分,有时候是在太阳初升的早晨。大雁飞走之后,被它们吃过麦苗的地里,除了留下啄断的麦叶,就是一片片的雁粪。由于是吃的麦苗的缘故,雁粪里都是消化后的麦苗碎渣,色泽青青,没有臭味,都是青涩的麦苗味。大雁粪除了成为麦田里的肥料,还有个用处就是捡回来用作喂猪的饲料。

记得那个年代,冬天父亲常常一大早就去村外的麦田里去捡拾雁粪,赶巧了一个早晨能捡一大筐,足有一二十斤,喂猪一时用不了,就一筐筐地晾干储存在一间屋子里,喂猪的时候就搲上一瓢,掺进别的猪食里。大雁粪有一定的营养,且富含热量,冬天猪吃了有一定的御寒作用,猪不生毛病,长得壮,也长得快。

大雁在哪里过冬又往哪里去(70年代冬季村外田野里成群的大雁)(3)

听村里的老人说,寒冷的冬天里曾经有人在野外捡到过大雁,那都是受了伤落地之后就不能再起飞的,或者是体弱受冻落单的。因此我们小孩子冬天早起到野外去拾粪或拾柴火的同时,很希望能遇上不能起飞的大雁,但成群的大雁见过很多,却从没捡到过大雁。

空旷的田野里,百米之外,大雁是不怕人的。远远看去,地里的大雁就像一群家鹅,除了胸部为白色,翅膀和背部都是灰色。稍一走近,大雁觉得安全受到了威胁,便轰的一下飞起来。因为体型像家鹅,大雁起飞的时候,需要一边拍打双翅,一边伸长脖子向前努力奔跑,两只爪子不停地扒着地面,跑过五六米远,大雁即可飞到半空,然后继续飞升至几十米的高空,一边飞行一边自动排成人字形队伍,嘎嘎叫着,向远方飞去……

那是几十年前留在童年时代记忆里的画面。长大之后,好多年没见过空中的雁阵,也几乎没听到过大雁的叫声。

这次夜间听见空中大雁的叫声,仿佛一下子回到几十年前的童年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