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

博雅年度文史直播课

《古文观止》2021

你家孩子是怎样读古代典籍、历史名著的?只知道故事,却不太懂人物为什么会那样思考和选择?觉得历史就是“听个好玩就可以了呗?”

《古文观止》是中国历代古文佳作的集合。像诸葛亮上奏的治国出兵战略《出师表》、司马迁立志写史的心路《报任安书》……都收录在《古文观止》里——这些名篇,一是文笔精炼,二是思维缜密、思想深刻,三是凝结了中国文化里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和人格典范。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

怎样让孩子能从字词读到古文作者背后的思考,再到历史故事里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百家讲坛历史主讲人李凯,同时是位会说评书和相声的历史老师。他也关注少年如何更好地读历史,他认为,青少年可以通过古文读真实历史,在知识之上,培养实证和逻辑思维,并从古人智慧中修炼自己的视野,以及为人处事的价值取舍准则。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

他的课堂里,借用了相声的精髓,带学生走进生动的历史背景,回到历史现场,剖析历史事件演变逻辑,再点出历史人物的为人、处事、情理、价值观的得失。即便是面向非历史专业同学开设的公选课,也座无虚席。

这次,他为孩子开讲《古文观止》的名篇——《卖柑者言》。作者是刘伯温,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是来自这篇古文。那刘伯温到底有哪些人生故事?这篇古文如何读懂,并了解背后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精髓?现在,就和李凯博士进入相声式的历史现场吧~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4)

01

朱元璋身边的“张良”

刘伯温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你要看《明朝那些事儿》都知道,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开国元勋。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大明英烈》,还有小人书《朱元璋演义》,都说刘伯温能掐会算,崇拜得五体投地。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5)

刘伯温有本书叫《郁离子》。在元朝至顺年间,刘基中过进士,元朝有相当一个时期没用科举制,后来用科举制其实也为时已晚。这个时候,蒙元天下已经乱了,想平息社会矛盾,尤其是汉族地主对他的不满,也用了四十年的科举制度,关键是你这个元王朝才九十年,你四五十年没用科举制了,而且治国理政的水准也不高。

刘伯温没有一股脑地顺从元朝,他投靠的是朱元璋,他知道朱元璋是明君,是那元顺帝根本比不了的。于是他给朱元璋效命,上书陈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而且朱元璋有一大堆对头,都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将领,包括张士诚、陈友谅等。而且刘伯温参与到朱元璋的谋划过程,为平定张陈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献策。

1368年,朱元璋一统了北方,派遣徐达到了北京,就是今天元大都,元顺帝跑了,徐达凭借一个将军的力量就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这在中国历史上都很罕见,中国历史上从南方打北方能够一统天下的也就是朱元璋。《出师表》里头提到过隆中对,诸葛亮希望刘备从从西南打到北方,但并没有成功。但是咱们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元朝已经腐败得不成样子了。所以我们就看,这可能只是个案。当时都有刘伯温的出谋划策。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6)

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次年赐归。刘伯温隐居乡间,只对弈饮酒,口不言功。这时候他想干吗?功遂身退。这个人有点像谁?有点像张良。他知道进可攻,退可守,他不居功自傲,这个人特别的高明。但是他得罪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胡惟庸,朱元璋的丞相,这时候和刘伯温矛盾相当的大,于是胡惟庸构陷之下,刘伯温被夺禄,夺去俸禄。刘伯温没辙,只能入京谢罪,求一个善终,不久即逝世。

又没过多久,胡惟庸倒台。胡惟庸酿成了一个大案“胡惟庸案”,当时朱元璋就是杀人如麻,就想把丞相给废掉。于是有一个典故叫“云奇告变”。

李凯博士相声现场↓

胡惟庸案与“云奇告变”

当时朱元璋就被胡惟庸邀请——

“您到我的府邸中,您看这儿有一个奇异的现象。”

“怎么呢?”

“就是我府邸之中有礼泉,那个泉水咕嘟咕嘟冒泡,您去看吧。”

朱元璋去胡惟庸的家,没想到中途被一个太监叫云奇给拦下来。这个卫队怎么轰他也都不走,后来朱元璋就觉得不妙,登上南京紫禁城再一看,吓一大跳,看到胡惟庸家里头已经被甲士给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说明胡惟庸要叛变。

这时候朱元璋调来御林军,也就是把胡惟庸一党斩尽杀绝,杀人过万,血流成河,此后再也不置丞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此后出现的内阁、军机处权力都不能和丞相同日而语。

胡惟庸倒台,那迫害胡惟庸的刘伯温也就平反了。到了明武宗,明武宗时期就追赠太师,谥号叫“文成”,把他该有的东西都给他。我们今天看到刘伯温的履历,大体如此。

这个人不是神仙,不是说能掐会算,不像演义中塑造得那么灵,但是他的确是个智者。至少说他在文学上,在古文运动中,就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刘伯温谙熟于先秦古籍,像庄子就擅长用寓言讲自己的思想主张。刘伯温也能够写寓言。他由买卖坏了的小柑橘的小事引发议论,假托卖柑者一番话,深刻讽刺了有名无实者的丑恶嘴脸,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我们今天看《卖柑者言》写得相当成功,文字不长,但是思想非常深刻。

八股文起源和刘伯温有关?元朝的民族等级是如何划分?点击看李凯博士开讲↓

02

《卖柑者言》解读

01.这篇古文不太绕?字词句是这样行文的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你看这个话一点都不绕,老说古文非常绕,实际上写到唐宋以后,好些文字不绕,开门见山。为什么呢?

李凯博士讲古文白话演进史↓

唐宋以后出现了古白话文,咱们知道宋朝就出现了白话文的小说,其实唐朝也有类似的东西“唐传奇”,崔莺莺的故事唐朝就传遍了。

到宋朝就出现了话本,各位知道话本吗?话本那就是在勾栏瓦肆中说书的艺人在讲书,就跟你今天听到的评书,读书人模拟说书人。据苏轼就描绘过,宋朝就说三分,也就是说三国故事,一堆小孩听到曹操败北,刘皇叔胜利,小孩这乐呀,说这个刘备、诸葛亮打了败仗,小孩哭了。你看这样的故事在宋朝的笔记中有记载。

元朝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元明时期,它的白话文已经相当的丰富,于是元明时期就出现了许多小说,不仅说是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出现了。比如说四大名著中的三部。所以在这样的语汇浸润之下,你说这些士大夫写文言文,他能古到哪去。

我们一上来看就能看出,有这么样一个批发商,他收藏柑卖。涉寒暑不溃,这里头过了寒暑都不溃,不腐败,那也就是说这桔子它过了多久?少说得一年了吧。

是什么?跋山涉水,是经过,经过寒暑还不烂。

出之烨然”,等它剥出来,这个还光彩照人,“玉质而金色”,不仅说它不会烂,还很好看。

但是,话锋一转。剖其中,把它掰开,结果干若败絮,就像破败的棉絮一样。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于是,这刘伯温就纳闷了,他问这卖桔子的小哥,说,予怪而问之曰,以之为怪。以之为怪是什么用法——意动用法

并且问他说,若所市于人者。若是什么呀?你。市于人,市,这是名词,用作什么?动词。也就是说,我看你呀,你卖给别人的——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你卖给人的这破桔子,是能放在人家容器里头,给人家祭祀当祭品,或者招徕、招待迎来送往的宾客吗?你是能祭祀呢,还是能吃啊?这什么用也没有吧。

将炫外以惑愚瞽乎?那你还是为了吃,还是要为了蒙人哪,炫,炫耀。你是要在外面炫耀去蒙那些傻子,那些瞎子吗?愚瞽,蒙这两路人。

甚矣哉,为欺也!刚才有人说,说这个倒装句,就是汝为欺也,甚矣哉。古人为了强调而倒装,你太过分了,你骗人的你~

我们讲这个话一点都不难懂,他反问卖桔子小哥,你这东西是能吃、能卖还是蒙人哪?就这么简单。

结果人家怎么说,人没说之前,咱们就得思考。同学们,我问你第一个问题:卖桔子的人肯定是蒙人,那为什么还有市场?人们是什么心理?你知道吗?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追求虚荣,人们都有虚荣心,我不拿它来吃,我就是摆一摆,显宽敞,显阔绰,我蒙一蒙祖先神灵。这是什么心理?显得自己高贵,显得自己傲娇,显得自己富有,这是典型的虚荣心理。

中国古人是非常不看好虚荣心的。有这么样一个故事,这记载在《资治通鉴》里头。咱们知道隋炀帝,暴君,但是他非常讲排场。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7)

我们讲中国历朝历代是非常看不上这种人。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都认为这些人作秀,装疯卖傻,华而不实,这不是咱们应当追求的东西。

《古文观止》另一篇名篇《颜觸(chù)说齐王》里,士人颜觸讲过这么样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当做座右铭、人生法则都是可以的,你我共勉,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8)

李凯博士讲古文里的思想精华↓

这段话是这么说,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你听听,名不副实的,你就是吹嘘得再好,最后也会羸弱下去。

无德而望其福者约,你没这个德行,德不配位,你最后还要那个福祉,关键早晚自己给自己绊倒,受约束。

无功而受其禄者辱,无功不受禄,无功要受禄,别人就会指责你,你受侮辱。

祸必握,来的不是祸,来的不是福祉,是祸,是灾。

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也就是说吹嘘自己,吹嘘自己的事业,越吹嘘越不能立足。你做的小事,夸成大事,认为自己神乎其神,结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在伪装,你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虚愿不至,完全不符合你人生发展轨迹的愿望。

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就是以名为乐,以之为乐,以之为幸,有虚名就高兴,关键你有这样的本领吗?德不配位。

所以这个是刘伯温批评的,也是咱们传统文化中所不看好的一方面。我们今天认为,就是这种空谈,今天也不应当要。

0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国文化如何反省和解决这一人性难题?

那么这个话,刘伯温肯定是批评。可是卖桔子这小哥怎么说呢?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他说,卖者笑曰,笑了,好像非常的有理由,胸有成竹,吾业是有年矣业是,以此为业,那么这个业就是名词用用作动词,我干这行好久了,好像没人还这么骂我吧,哪蹦出一程咬金来,你凭什么说我呀。

吾赖是以食(sì)吾躯。如果说是喂养的意思,后边接的是人,就应当念的是sì,也就是说我通过卖这个假桔子、破桔子养活自个儿。

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我爱卖,他爱买,愿打愿挨,管得着你什么。未闻有言,别人什么也没说。

而独不足子所乎?满足不了你的意愿吗?子所,就是你的意思,你的所在,独满足不了你的所在,你怎么就这么另类稀奇呢?中国人还有从众的心理,人家都没怎么着,你偏蹦出来,坚持真理,让人也觉得比较怪。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这个世界上骗人的人可不少,全天下都在骗。你们知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谁说的吗?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谁说的?庄子。衣服上的带钩,古人穿衣服,没有拉链,不系扣,他有带,有带钩,窃钩者诛,把这个带钩偷了的人要处死;而窃国者诸侯,偷天下的可是诸侯啊!这是庄子在骂,骂那些个为富不仁的统治者。道貌岸然表现出纯厚严谨,你虚伪不虚伪啊?所以庄子骂得非常透彻。

那你说这些窃国大盗是不是大骗子啊,你凭什么骂我,吾子未之思也,就是未思之也。吾子是什么意思?吾子,吾子就是您,一种非常谦恭的第二人称。这个说法典型学《左传》,经常出现吾子,那就说明古文印在了刘伯温行文过程中,这里头他反问的非常有道理。

那我们就说,卖桔子人说这话到底怎么个心理?他就敢说。其实道理也比较明确,是因为中国文化之中有一堆表里不一的东西。同学们,我们都讲,儒家讲忠孝仁爱,这一套东西是能化人,但是你要知道,正人君子往往也未必是大概率。如果按照荀子的主张人性本恶,“化性起伪”,他认为后来的善都是学来的,感化坏的本性才学得善。这儿这个伪不是虚伪的意思,是人为的意思,好些东西是后学的。

同学们,小人才是大概率,而君子可能是小概率,这是荀卿的思路。在争的时候,谁也没有那么谦让。于是争就产生了斗,斗有可能就是杀戮,杀戮有可能万劫不复。于是这个时候,圣人出来了,你们都冷静冷静吧,咱们各退一步吧,能不能制定礼义廉耻,我们都妥协,学得礼义廉耻,学得后天的理性,于是天下才有了善。这就是荀卿的化性起伪

同学们,你看,按照《卖柑者言》他的思路,我们也能推论,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表里不一的事很多。比如说你做不到,但是你又得表现出你做得到,这时候得怎么办?只有装。一堆人、一堆事是压根儿不可能做到的,口号越大,越可能虚伪。

李凯博士相声现场↓

胡适与黄侃之间的“兼爱”实践

战国时期有墨家,墨家那个口号非常的大,大到什么地步?他要爱天下所有人,叫兼爱。

前些天有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叫《觉醒年代》,你们看过吗?可能你们的家长在看。这里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化人叫胡适,北大教授,在解放前北大,特别爱在北大讲墨翟的兼爱,墨子的兼爱就是要爱天下苍生,爱所有人,乃至你的仇敌。关键是这个话,胡适之这个话就惹怒了一个人。

这时候胡适还在会上讲兼爱多好,没想到底下飘来一个声音,“胡适之,你个混帐王八蛋”。这个当时所有人都惊了,谁这么口出不逊,定睛一看,这个人叫黄侃,《觉醒年代》也有这人。黄侃,黄侃先生,章太炎的弟子。黄侃全都看不上胡适,认为胡适夸夸其谈。这胡适非常尴尬,这怎么下台呀——这个黄先生你真会开玩笑,说的是黄侃。

这个黄侃平常就爱骂街、吐槽,于是人们也不以为意,黄侃安静下来。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胡适接着讲他兼爱,讲一大堆,结果又飘来一个声音,“胡适之,你爸爸都混帐王八蛋。”

这下黄侃这话真惹怒胡适了,胡适就火冒三丈,你骂我一人就得了,你骂我爸爸,你骂我们一家子干吗呀,你不说出子丑寅卯,我跟你急。反而黄侃淡定了,胡适之啊胡适之,你真信墨翟的兼爱,你会恨我吗?

墨家那兼爱呢,你得爱仇敌。所以这个口号一般人是真做不到的。墨家的爱,好些时候只能是装。有人能做到吗?能,不是说完全没有。比如说佛祖,据说佛祖的前世是个小王子。见着一个饿虎,那老虎饿得奄奄一息,佛祖说了,你把我吃了,你就活了,于是把佛祖吃了,他活了,这叫佛陀舍身饲虎。扔出一大堆博爱、平等、自由口号,亚非拉几百年的血泪史,人类的博弈一直在持续。

从这个角度说,好些口号是大口号。大口号往往起不了教育作用,只能让人虚伪。这时候人们只能是装,那就造成了社会上的表里不一。

所以我们就要检讨,中国古人就在进行检讨。孔门弟子中就有人提出一个非常重要思想,《大学》提出慎独,慎独就是要表里如一。谨慎地独处,也就是没人看着你,没人管着你,这时候没有任何外在的清规戒律,你是否还能追求道德的崇高。如果你真要能慎独,你可是正人君子,慎独是儒家的大境界。

那么这个时候,卖桔子小哥他接茬这么讲,他说表里不一的人,那多了去了。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这里佩着虎符,坐在那个虎皮椅上,当然有人说念pí比、bēn比,就是说佩虎符、坐皋比,也有人念坐gāo比,就是坐在虎皮上,虎皮椅上,洸洸乎干城之具也,干城,保卫国家,你威武的样子就像保卫国家的大将军。,指盾牌。“刑天舞干戚”,《山海经》中的刑天拿着盾牌,拿着斧子,就跟上帝还在斗。这个就是盾牌,这儿是说它起到保卫的作用。

明明是这种人应该保卫国家的,给天下苍生带来安全感的,果能授孙、吴之略耶?他们果然能具备像孙子、吴起一样的能力吗?不可能吧。一大堆当兵的,可能临阵脱逃。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戴着高高的帽子,是高,高高的帽子;,佩戴;拖长绅,插着长绅。古代这个士大夫给皇上写奏章之前,他得打一个提纲,写在那个玉的笏板上,长绅是插笏板的那个带子,就是腰间那个插笏板那个带子。也就是说,这个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袍子,裹着大带,按说这样都是文韬武略,文职官员,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果然能够像古时候的大贤——商汤的宰相伊尹,像尧舜的贤臣皋陶一样建功立业吗?这文臣也不行,一大堆腐败分子,武将一大堆临阵脱逃的,胆小怕事的人。

盗起而不知御,有了盗贼不能够抵抗,民困而不知救,老百姓困顿,不知道救民于水火,吏奸而不知禁,出现了坏的官员、腐败分子而不知禁绝,法斁(dù)而不知理,这个王法败坏而不知道调整。

于是他们怎么样?就是坐享其成,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这样的话,他就坐食朝廷的俸禄,,那就是浪费,空浪费公家粮仓的粮食,而且恬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他们倒是吃好喝好讲排场,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吃好酒好肉,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这些个怕死爱钱的官员,哪个让人看上去不是巍巍赫赫呀,不是巍巍乎让老百姓觉得可怕,不是显赫得让人们去追比呀。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这儿说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上是金玉,实际上一肚子草,就像破败的棉絮一样。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你不看到这些坏蛋,你居然看到我。你凭什么去考察我、批评我呢?我不服气呀。这里说得多好啊!你看他用的这个例子,你看他用的这个句式,这个反问的口气多么有气派。

3.卖柑者:“高手在民间”背后的中国历史演变

那我们说第三个问题,同学们,就是卖桔子的人为什么有这么深刻的思考?

首先,你觉得卖桔子这人真存在吗?咱们说苏轼写过《赤壁赋》,也编的是客,这个客肯定不存在。有一句话现在也很流行,叫高手在民间

唐宋以后的社会已经相当世俗化了。我给大家提一个人——内藤湖南,他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国维。他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京都学派代表人物,他有一篇文字叫《概括的唐宋时空观》,认为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巨大分水岭,唐朝以前是贵族化,到了宋朝就越来越平民化。政治上,贵族政治彻底没落,君权强化。咱们说宋朝就是如此,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这个时候,贵族政治没落,经过科举出身的人极其有地位,官僚政治兴盛。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9)

李凯博士说宋朝↓

王安石的朋友圈和生活圈

你们知道王安石有两个朋友,都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政敌,一个叫苏轼,还有一个叫司马光。苏轼、司马光都是正人君子,王安石也不是小人,关键他们政见不同,分道扬镳,蜀洛朔党争,党争得一塌糊涂。

在经济上宋朝经济极其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交子肯定是大宗贸易,《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表现出多少繁华的气象。这里经济非常的活跃,人身依附关系渐弱。文化上更是宋明理学,提倡独立思考,先秦两汉的古文取代骈偶文字。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长短句,也就是词,更能表现文人的思想,文体趋于自由,文化迎合平民趣味。

刚才我说了,勾栏瓦肆,话本文学。因此,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按照内藤先生的思路,宋代都已经进入到近代了,结果来了蒙元又倒退,明朝又回来,等于补课。

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一大堆人受到了思想的启蒙。尤其是我们看到元朝,虽然社会很乱很压抑,但是元代江南士人由于仕途缺少希望,他们的出路日渐多元,大量士人参与到地方社会中,出现了地方社会的精英势力。我们讲,这不仅是江南士人,北方也照样如此,一堆人非常的有头脑。关汉卿、马致远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说他要是活在宋朝,他可能为江山社稷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可是他活在元朝,就只能写杂剧,去填散曲,不能不说这都是时代的悲哀。所以那个话叫高手在民间,你真不能小瞧民间的人。

这里卖柑者有没有可能就是一个民间的隐士?这是完全可能的。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0)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那么这时候,把刘基说动了,他说予默默无以应。我说不出来什么。

退而思其言,琢磨他,岂其忿世嫉邪者耶?难道不是说像汉朝那些忿世嫉邪的士大夫吗?而托于柑以讽耶?只是借助这个桔子来讽喻时事。说明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思想家,就是古代先贤东方朔的遗风。

那你知道东方朔的故事吗?东方朔,自曼倩,西汉著名文学家,幽默诙谐,跟汉武帝说了一大堆道理,但是汉武帝始终视之为倡优之言,拿他当做戏子,不以采用。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1)

所以这个人也活得比较潦倒。我们看他一上来就是非常幽默的形象,他上书给汉武帝,是这么说的: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2)

你看这里头,咱们就看到东方朔真的很诙谐,他是通过种种陈说表现自己思想。

而这个卖柑者,刘基说是不是就是东方朔这种古之圣贤哪,很有意思了。

《古文观止》的作者,就是选编者吴楚材、吴调侯,说刘伯温此言为世人盗名者发,而借卖柑影喻,通过卖柑者来表达他的思想。说满腔愤世之心,而以痛哭流涕出之。说得那么轻巧,其实他的思想极其沉重。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3)

熟读古文名篇

回到中国文史不分家的学习传统

实证精神与历史思维

智慧、人格与价值观养成

博雅年度文史直播课

《古文观止》:读古文,学历史

20篇经典篇章直播解读课

20套文史常识

20次文史思辨

社群伴学 互助交流

适合人群

对《古文观止》或历史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

开课时间

2021.9.5-2022.1.23

每周日晚19:00-20:30

上课平台

博雅小学堂APP

限时特惠

原价¥2199

限时¥ 1699

扫码免费试看

刘伯温十大经典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