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江湖事》系列陆续已经发了八篇小文,得到很多朋友支持、点赞和转发,在此深表感谢。今天是第九篇,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篇,主要聊聊帮会和革命。帮会的反清活动,前文已多有涉及不再赘述。

早在建党以前,陈独秀就开始关注帮会和革命的关系。1920年下半年,陈连续撰写《革命与做乱》、《四论上海社会》等文指出,帮会恶势力是上海最大政治势力,控制着大都数的工人,表面上似乎上海被帝国主义势力所控制,但实际上“大部分工厂劳动者,全部搬夫,大部分巡捕······这一大批活动力很强的市民都在青帮控制之下”,老头子的命令比工部局的命令管用得多,“上海的秩序安宁可以说操在他们的手里”。陈还特别强调,只有建设工人自己的工会,通过吸收和团结帮会群众来瓦解帮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帮会问题。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2)

《独秀文存》(民国版)

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劳动者没有组织或者只有公所和无意义的工会组织,不具备自卫和反抗的能力。“而且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3)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旧中国,工人当中除去帮会组织之外,还有一种组织形式叫“帮口”。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工运领袖邓中夏指出:所谓帮口,是一种会馆式的组织,是下层社会群体“互相帮助寻找工作和别帮人争夺工作的组织……这不仅是一种什么地方主义,而且是极残酷的苦力生活的反映,一种特殊的斗争方式。”

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也称二七大罢工)为背景,由金山导演拍摄了电影《风暴》。影片成功塑造了大律师施洋(金山饰)、工人领袖林祥谦(李翔饰)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当时京汉铁路工人内部有福建帮、宁波帮等以籍贯为划分的若干帮口,林祥谦就是福建帮的首领。

曾经出席过中共一大的包惠僧在回忆录中,对林大加赞扬,“性格和善,对父母孝顺,对妻子亲爱,对兄弟朋友和睦友爱。他自奉甚薄,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一生没有穿过绸缎呢绒的衣服,也没有穿过皮鞋,自己虽然是这样节省,但每遇同乡同事有缓急之需,常典当衣物帮助人,济困扶危,乐善好施。尤好为人打抱不平,每遇强暴凌辱穷苦人民,必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虽花钱费力在所不计”。在以陈潭秋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帮助教育下,林祥谦等帮口首领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京汉铁路大罢工中杰出的工人领袖。电影《风暴》中,面对军阀屠刀,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气壮山河地回答道:“头可断,血可流,而工不能复!”令无数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9年9月,林祥谦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4)

革命烈士、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5)

面对屠刀,林祥谦气壮山河地回答道:头可断,学可流,而工不能复(电影《风暴》剧照)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6)

烈士后裔、林祥谦之子林冠康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7)

京汉铁路罢工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8)

《京报》关于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报道

1962年6月,中国革命博物馆专程派人就安源罢工问题采访李立三。1921年11月,李刚到安源时,红帮(笔者注:即洪门)在当地势力很大,工人如果不加入红帮,就没有工作,工人抽大烟、赌钱十分普遍,社会风气和秩序极坏。罢工前,为了防止红帮搞破坏,在刘少奇指示下,李立三拎着礼物去拜见红帮头子。江湖人最好的就是面子,红帮头子见李主任(笔者注:李立三时任安源工人俱乐部主任)这么看重自己,不仅和李喝了鸡血酒,还拍着胸脯答应了李代表中共提出的三个要求,承诺在罢工期间:大烟馆儿关门;街上赌档收摊儿关门;不发生抢劫案。李立三回忆,“这三件事很了不起,在社会上发生很大的震动,甚至一些资本家和知识分子都认为俱乐部很了不起(因为这三件事是多年不能解决的,工人罢工后就完全实现了)”。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9)

工运领导人李立三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0)

1946年,李立三与妻子李莎、女儿英男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1)

安源路矿工人持有的股票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2)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开业

1925年5月30日,上海总工会在中华新路公开挂出了牌子,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少奇任总务科长,实际上是秘书长。新闸路新闸桥附近有个澡堂,幕后老板是青帮通字辈大佬常玉清,常见李立三在工人中威望很高,就非要收李立三为徒。为了开展工作,经党组织同意,李立三拜他为老头子。

有个叫马良惠的混进工会捣乱,项英和张维桢(笔者注:长期从事工人运动,曾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顾委委员)先拉着马吃饭,而后狠狠批评。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很快又出现反复,几次下来,工会很难开展工作。为此,党组织批准张维桢和王克全(后叛变)等十人和马良惠磕头拜了把兄弟,后面的工作才好做了。当年8月,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在密报中称,“‘青帮、红帮’这两个秘密组织现与闸北工人煽动分子沆瀣一气,并向臭名昭著的工人领袖李立三效忠”。李立三本人在回忆五卅运动时专门提到,“五卅时保护我的都是青帮的徒弟”。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3)

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红军将领中有不少人具有江湖、帮会背景。井冈山时期,有“井冈双雄”之称的王佐、袁文才均为当地绿林领袖,参加革命后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做出重要贡献。名气最大的当属贺龙元帅。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保安(笔者注:今陕西志丹)采访时,从红军将领李长林那里了解到很多贺龙与哥老会的故事。李告诉斯诺,贺龙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贺龙”。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贺龙‘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

西北革命领袖就是刘志丹,也加入过哥老会。刘曾提出搞武装斗争要坚持“红色、白色、灰色”的三色革命理论。1928年秋天,在陕西保安哥老会龙头大爷马海旺引荐下,刘志丹加入哥老会,人称“西北堂刘大爷”。在刘的教育和引导下,子长县、华池县哥老会部分成员参加红军,其他地区哥老会也均先后为革命做出贡献。同时,哥老会的身份,对于革命者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斯诺在《西行漫记》写道,刘志丹搞兵运失败,遭到国民党军队逮捕,”主要由于他在陕西哥老会的势力,他再次得到赦免。“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4)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毛泽东为刘志丹题词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5)

“上下五千年 英雄万万千 人民的英雄 要数刘志丹”——周恩来为刘志丹题词

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哥老会宣言》,高度评价了哥老会的光荣历史,称赞 “谢子长、刘志丹等诸同志,他们不独是红军的领袖,并且是哥老会中的模范”。宣言极其诚恳地向全国哥老会的兄弟们发出呼吁:“不管我们过去互相间有过怎样的误会与不满,我们现在都应该忘记抛却,我们要在共同的抗日救国的要求下联合起来,结成亲密的兄弟的团结,共抱义气,共赴国难。”凡是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压迫的哥老会成员,苏维埃政府负责保护和招待,“哥老会可以在苏维埃政府之下公开存在,我们更设有哥老会招待处,以招待在白区立不住脚的英雄好汉,豪侠尚义之士。”宣言殷切地希望“各地、各山堂的哥老会山主大爷,四路好汉弟兄都派代表来或亲来与我们共同商讨救国大计”。

宣言发布一个月后,1936年8月19日,各处山堂代表共1000余人,在志丹县码头山召开了全国哥老会代表会议。会议共7天,商讨团结救国大计,订立了抗日救国十大条规:打倒日本帝主义,救我中华人民;没收汉奸财产,作为抗日基金;······实行为国为民;为富不仁,豪劣是我汉流敌人;招待四方好汉,实行打富济贫;发挥疏财仗义,汉流同心同德;援助红军抗日,为得救国救民;苛捐杂税抽丁,一律反抗不遵;各地汉流散枪,自立抗日武器;我汉流兄弟,应遵本会规章。会议通过中华江湖抗日救国会简章和军队武装简章,其宗旨是:驱逐日寇,铲除汉奸。行动纲领是:中华英雄大聚会,团结一致救中国,民主共和求解放,联合战线争独立。

熟悉党史的朋友,都知道有个“马锡五审判方式”。这是当时,由曾任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马锡五首创的一套便利人民群众的审判制度,马也因此获得“马青天”的盛誉。马锡五系陕西保安人,23岁加入帮会,是哥老会的老六。他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教育团结哥老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6)

陕甘宁苏维埃主席马锡五

1940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关于哥老会青帮工作的初步指示》。首先分析了哥老会和青帮各自特点,明确指出哥老会占山,崇拜英雄,社会基础主要是农民,主要在农村活动,有“反清复明”的革命传统;青帮占水,信仰佛教,成员以手艺工人为主,主要活动在城市,长期被统治阶级所利用。鉴于抗战以来,日伪及顽固派对哥老会青帮势力的拉拢与利用,因此,中央提出“争取哥老会及青帮大部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成为目前统一战线与民众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

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要求:在根据地内部,“哥老会青帮中真正有觉悟的进步分子,应经过一定组织手续吸收其入党,并加强教育工作”,鼓励他们到外面团结更多群众参加抗战,同时对于受到日寇利用、破坏抗战的帮会头子,“应按抗日纪律制裁之”。在游击区,尽量争取哥老会青帮同情乃至参加抗日斗争,至少争取他们对我采取同情的中立态度。在沦陷区,“打入其内部,·······争取地位,积蓄力量”。在国统区,主要对帮会上下层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必须培养一批“对帮会有必需的认识”“有长期埋伏工作的决心”,并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立场,做到“同流而不合污”。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反映我党地下工作的影片《51号兵站》,演员均为名噪一时的演艺大腕,如顾也鲁、孙道临、梁波罗、毕克、仲星火、邓楠等等。故事讲的是抗战期间,1943年,新四军青年干部梁洪(梁波罗饰)以帮会头子范金生门徒“小老大”身份作掩护,到上海我党地下兵站工作。先与范金生大徒弟、巡防团长黄元龙(邓楠饰,《铁道游击队》鲁汉的扮演者)拉上关系,然后与日伪顽各方势力斗智斗勇,最终将物资顺利送往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其中,敌情报科长马浮根(李维 饰)用帮会黑话盘问梁洪一段情节,很是精彩。整部影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真实反映了抗战期间中共团结帮会力量,一致抗日的史实。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7)

《51号兵站》剧照,梁波罗饰梁洪(右)、顾也鲁饰宋先生(左)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国共双方在上海的斗争也日益激烈,中共中央上海局为争取帮会势力,同时,尽可能利用其社会关系为党收集情报和做一些掩护工作,于当年4月成立了帮会工作委员会,任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上海从事隐蔽战线斗争的山东潍坊人田云樵为书记,顾叔平、金龙章任委员。

锦江饭店女老板董竹君回忆:约在1945年7月,永业印刷所开门不久,向明(时任新四军苏北区党委书记)、高原(时任新四军敌工部副部长)、曹荻秋(时任新四军行政公署主任)三位共商决定,派在新四军敌工部工作的田云樵同志代表新四军来上海后与我联系。······彼此虽是初次碰头,却似久别重逢的老友,我们谈话是那样不拘谨,亲切而坦率。”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8)

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

田云樵夫人方寺原名张朝素,张父为上海富商,与杜月笙、张啸林等上海帮会大亨都有交往。顾叔平是青帮大佬顾竹轩的侄子,金龙章本人出身洪门。这几位共产党人与帮会的特殊背景,为日后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上海局负责统战工作的张执一直接领导帮会工作委员会。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19)

田云樵、方寺夫妇

田云樵回忆,张执一亲自把红帮首领向松坡介绍给自己认识。1948年元旦,蒋介石被迫下野的消息,就是向在第一时间提供给田的。顾叔平的叔叔“苏北大亨”顾竹轩,在四一二政变、抗战期间都曾给中国共产党提供过帮助。田与顾竹轩秘密会面,顾表示如果遇到麻烦,尽管到天蟾舞台经理室来避一避,帮会大佬的办公室是没有人敢随便造次的。

江湖人不谈年龄,江湖人江湖事终(20)

解放初,上海榆林区区长顾叔平亲笔信函

新中国成立后,几百年来帮会赖以生存的土壤,被涤荡一空。最终走进历史深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全文完)

(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主要参考文献:

1.《党史研究资料》

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3.《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

4.《刘志丹的故事》

5.《包惠僧回忆录》

6.《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

7.《北方地区工人运动资料选编(1921—1923)》

8.《独秀文存》

9.《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10.《中共甘肃历史丰碑录》

11.《马锡五与马锡五审判方式》

12.《统战工作史料选辑》

13.《张执一自述》

14.《上海滩》2022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