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明月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

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1)

有些人是人才,通过刻苦学习,会有很高的成就。

有些人则是天才,似乎不用怎么勤奋,依然可以有骄人的成就。

所以“诗狂”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并非是有意吹捧。

那个时候,贺知章早已是三品大员,而李白还是个江湖浪子。

为了与李白喝酒,贺知章当掉了御赐的金龟袋,可见贺知章对李白的欣赏程度。

但是天才往往都是薄命的,比如王勃、比如李贺,都是27岁英年早逝。

李白命不短,但是命运却不怎么好,因为祖辈从商,注定无缘科举,所以只能靠干谒公卿才能做官。

所谓干谒,不过是作诗拍马屁,讨那些高官之人欢喜。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2)

而我们都知道,李白性情狂傲、不拘一格,让他去讨好别人,是很伤自尊的一件事。

可李白为了心中的理想,还是这样去做了,于是就更伤自尊。

25岁仗剑出蜀、辞游天下,两年内挥尽30万,李白也因此博得了些许声名,可拜谒李邕时,还是受到了李邕的冷嘲热讽。

为此,李白写下了那两句千古经典: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事实上,李白也真的做到了,虽然那一天来得有点晚。

43岁时,唐玄宗李隆基三封急书,召李白入宫奉翰林院,为此李隆基亲自在宫门口迎接,这是莫大的殊荣,甚至在唐朝也没有第二个人有如此之待遇。

遗憾的是,李白的高光时刻实在太短,仅仅不到一年就被李隆基赐金放还。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3)

原因是,李白行事不羁,经常宿醉狂言,甚至命高力士为自己脱靴。

高力士是武周后的遗臣,十几岁时就备受重用,对李唐也是忠心耿耿,而且权力极大。

所以说白了,李白的性格是不适合当官的。

然而在唐朝,不入仕途的男人,几乎会被看作是没有出息的男人,要实现理想仅有这一条路可走。

写诗又不赚钱,经商是不可能的,你说他还能做什么?回青莲乡种地吗?显然不太现实。

为了博取功名,他已经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尤其是娶了许蓝仙(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更有攀权附贵之嫌,还是上门女婿,古代赘婿是没社会地位的。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4)

他牺牲这么多,甚至为了平阳和伯禽有人照顾,还委身于悍妇刘氏,目的就是将来能做个大官。

所以安史之乱后,李白豪赌了一把,受永王璘邀请,在麾下做了幕僚。

可是没多久李亨就继位登基了,高适、杜甫、岑参纷纷去投靠了唐肃宗李亨。

永王李璘认为自己才是接班人,所以带兵东巡,以图给李亨压力,没想到李亨是个狠人,派高适带兵给永王剿了,李白受牵连锒铛入狱,当官的梦彻底断送。

若不是他现任妻子宗煜(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奋力营救,李白或许连脑袋都保不住,最终被流放夜郎。

值得一说的是,流放前李白曾有书信于高适,放下姿态请求从中说情,可高适却没有选择帮忙,甚至也没有回信。

这让李白重新定义了朋友的意义。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5)

而这一年,李白已经59岁了,人生进入了尾声,幸得关中大旱天下大赦,李白才得以返还。途中李白写下了《早发白帝城》,后又去登金陵凤凰台,写下了: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1岁时,李白送宗夫人上庐山,然后东下重游皖南,第七次至宣城,回忆往昔,挥笔写下了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年前,李白曾游敬亭山,那时候还有宣城太守和御史李叔云作陪,现在却只有独自一人孤零零看着冷山,心中不免升起悲凉之意。

尤其是经历了高适这样的朋友以后。

李白这首诗很短,仅仅20个字,却写尽了人生愁苦:老无所依、一事无成、未竟之志如同浮烟、可以交往的朋友也所剩无几。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6)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此时他很穷,需要族内叔父李阳冰的资助才能果腹。

对于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而言,耳顺之年还要寄人篱下,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当这一切涌上心头时,李白这首诗也就作成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山中群鸟一只、一只飞走,天空最后一片浮云已经飘远,这是一种怀古的寂寥,如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孤云”引自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有一个细节(背景)需要注意的是,8年前李白于谢朓楼与李叔云辞别时,曾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7)

那个时候,李白还是有豪情壮志的,因为至少他还有朋友,就算功名不在,也还有人欣赏他,有人可以与他酣醉,温暖他孤独的灵魂。

最重要的是“谢朓楼”是著名的“送别楼”,为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许多文人墨客都在那里留下了经典篇章。

如今再回宣城,李白却不曾见昔日景象,这份悲凉可以说是一个人晚景中难言的伤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所以李白在这两句诗中,挥发了心中压抑的凄寂孤绝之感,他眼前的只有敬亭山,两两相望,孤孤单单。

辛弃疾曾有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唐诗中最有气息的一首诗(这首诗只有20个字)(8)

他在这首词里也提到了陶渊明的《停云》诗,多么相像,那个时候辛弃疾也郁郁不得志,但辛弃疾生活上还不错,不像李白这么凄苦。

所以他与青山对望,多少还是有朝气的。

然而李白却真的是老了,或许心中早有预兆,应该向这个世界告别了。

一年后的11月,李白作《临终歌》,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

让他欣慰的是,1200多年以后,依然有人狂热地爱着他笔下的诗词歌赋,回首着他曾经的落魄与辉煌。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