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潭府乡石泉村(新邵县潭府乡小白水村)(1)

红网时刻新闻11月30日讯(通讯员 曾丽娟 陈雄军)新邵地界,传奇一村。龙山脚下,药王一梦。猛火冶生铁,机缘巧合化炉犀;溪流跃龙潭,飞瀑争光道白水。炉犀佑村落,物产丰稔景祥和;白水映蓝天,天毓灵韵云五彩。炉犀桥的故事在这里世代流传,白水河的河水在这里奔流不息。

小白水村位于湖南省新邵县潭府乡,龙山森林公园南面,林木高植,山清水秀。翠色入眼,郁郁葱葱。村落早在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即有先民的行迹,待及明清鼎革之际,天崩地坼,四海纷乱,更多先民拖家带口迁徙至此,务农耕织,修葺房屋,村落规模不断扩大。浸浸乎二村并一地,名道白水;隐隐然田庄成一线,俱作美景。

新邵县潭府乡石泉村(新邵县潭府乡小白水村)(2)

小白水村依山而建的建筑格局。

小白水村的美景,蕴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中。村落地处崇山峻岭之间,遥处繁杂世俗之外,空气清新,超然物外,天人合一,莫过如是。在蔚蓝色的天空里,龙山崇岳道云层,群山与田园无缝相接于河畔;在翠绿色的田野里,乡村沃土话丰年,农夫与耕牛勤奋垦耕于一方。一如陶元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诗韵。白水之白,非独龙潭飞瀑的水色,更是村落自然清澈,洁白无瑕的本真。时逢清晨,雾间朦胧。天际清水,上下一白。踌躇彷徨,梦实交错。云集霞端,溪映天光。慧业文人,名心难化,偶觅旧事,托昔梦忆。河畔村域,水痕无涯。飞瀑一点,归入天地。

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亦是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白水村的古建筑先后建于明永乐和清康熙年间,总建筑面积达9868平方米。村落民居有序排列在山脚和古河之间,由月台、槽门、游庭、中厅、后厅、宗堂及两侧对称的左右偏堂厢房组成。历经百年续建和扩建,规模不断扩张,包括了张家大院、陈家大院、陈家祠堂等古建筑群。这些传统院落均为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全院古色古香,古朴而大方,通常为四合院形式,整体形制严谨古朴,梁柱等均雕龙凿凤,风火墙均有鸟兽花草浮雕图案,外墙装饰有大量戏剧彩绘及吉祥物浮雕。昔张宗子生所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故园入梦。而残明颠沛,兵连祸结,秦淮繁华,俱作焦土。广陵曲散,繁华隳堕,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幸今小白水村中建筑保存完好,古韵犹存,步足其间,如游旧径,细察其景,如见故人。每一栋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更集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形制严整,雕刻精致,一如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新邵县潭府乡石泉村(新邵县潭府乡小白水村)(3)

村落中随处可见的古建筑和精美的雕花。

久历沧桑的不仅仅是村中的古建筑,村中古树亦然。村中有一古树,扎根百年,枝叶蓊翳。据闻该古树清朝时即扎根于此地,已逾上百年历史,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俨然一位超脱凡世的百岁老人。古树虽饱经风霜而愈显苍劲古拙,其树叶形似蝴蝶般翩翩起舞,每逢微风吹过,树叶摩擦一如蝴蝶舞动,响起的沙沙声甚是悦耳动听,传为村中佳景,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停留,借诗抒怀。村中人多称此树为“蝴蝶树”。昔有游子途径赋诗云:“蝶舞林间望丰稔,蹁跹呢喃催醉翁。苍劲挺拔友松柏,北辰数载尚岳峰”。古树之美,于其中大抵可见。

为古树苍劲挺拔之状所感励,为宗族奋远迁徙精神所号召,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村民远效傅介子、班超,近仿涤生、项城,抛头颅,洒热血,投笔从戎,奋勇抗敌。他们意随华夏之志,身临行旅之间,不畏敌军雄师,不惧刀枪斧钺,夕惕若厉,恪尽职守,奋勇当先,英勇克敌,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少贡献。据统计,抗战时期小白水村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有50多人,其中从排长级到师级共36人,有三十六条皮带之称。一军转战千里路,师旅力敌东瀛军,他们是小白水村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

宗族奋远徙,肇基开宗话炉犀;古树友松柏,苍劲挺拔饮白水。在炉犀史话与白水佳景之间,小白水村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即将于近期上线。村落秀美的田园风光,悠久的传统建筑,皆蕴含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