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之后,中国历代皇朝的统治方式基本围绕着这个模式深入发展。即便当中有许多的变化,如汉朝采取三公九卿制、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等,虽然中央政治模式各有不同,但对于地方的管理依旧脱离不了郡县制的框架。

巡查御史是几品官员(现代巡视组的前身)(1)

然而古代交通和通讯不发达,即便施行了郡县制制度,也无法彻底解决皇帝在对地方管理下产生的距离问题。所谓山高皇帝远,一些偏远山区的官员如果要违法犯罪的话,恐怕隔一年半载都没有人知道,因此秦朝之后的皇朝都设立一些刺史或御史之类的官职,负责对地方官员进行管理和监督。

所以当上这些官职的人,地位不高,但权力不小,所以就算是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敢得罪他们,其中明代就有一个执法权特别大的官职,名叫巡城御史,同时他还有另一个称呼,那就是八府巡按。

巡查御史是几品官员(现代巡视组的前身)(2)

巡城御史的地位类似于现在的巡视组,甚至权力比巡视组还要大,它是由督查院的人选拔出来后,再交由皇帝负责分配,直属皇帝一人管理,在执行命令上更是不受任何部门干预。

由于权力地位极高,所以通过科举拿到做官权力的人,都想方设法地想做到这个官职。不过虽然巡城御史权力很大,但是选拔也是十分严格的。担任巡城御史的人,必须是从监察御史的人中选出,经过都察院和皇帝鉴别之后才能担任。

巡查御史是几品官员(现代巡视组的前身)(3)

巡城御史是在明代的时候出现的,不过它的雏形却是诞生在隋朝,当时叫巡查御史,其实作用性与巡城御史差不多,也是协助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治安,同时他们还具备一定程度的生杀大权,一旦遇到一些官阶和职位不高的官员,如果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情或者干了什么不合他们意思的事情,他们就可以即刻将这些人处死。

不过如果遇到一些职位较高的官员的话,巡查御史还不得不小心一些,即便要入罪也必须先向朝廷申报。不过就算无法入罪,巡查御史也可以以奏章弹劾的方式处理对方,御史的弹劾奏章大多会被朝廷接纳,这样一来就算地方官员不会被杀,也会有丢掉官职的风险,所以一般人遇上巡查御史也不得不低声下气也是这个原因。

巡查御史是几品官员(现代巡视组的前身)(4)

另外巡查御史还有一个其他检查机构没有的作用,那就是举荐人才。但凡担任这个职位的人都是皇帝可以信得过的人,所以想与之结交的人必然很多,这样一来某些想要得到升官前途的人,如果可以与巡查御史达成某种情谊的话,就可以让他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职位。

巡查御史是几品官员(现代巡视组的前身)(5)

不过高收益也代表着高风险,巡城御史固然权力不小,但也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自明代开始对于巡城御史的管理就有着非常严密的法律法规,如《巡礼事例》、《奏请差点》等,以防止巡城御史滥用权力,否则他们接受的处罚会是一般人的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