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也快一个月了,我这个远渡重洋带子求学的老父亲不得不要吐槽:

快5岁的小小常现在真的是太爱跟人讨价还价了,分分钟就能把人折磨疯!

如何对待孩子的犟嘴(孩子犟嘴应该怎么整)(1)

每天要上演N次口水战,随便一捏就是例子,这是上周末的:

如何对待孩子的犟嘴(孩子犟嘴应该怎么整)(2)

摊上个这么爱讨价还价的孩子,常爸我时常欲哭无泪,力不从心。

讨价还价到美国了,这可怎么行?

“在家里各种磨就算了,这要是在幼儿园里也不放过老师可怎么办?”怀揣着一颗老父亲不安的心,我刻意留了个心眼儿暗中观察他跟老师是怎么互动的。

果不其然,就让我逮到了这小子和老师讨价还价的“现形”。

因为我早上要赶去上课,送小小常去幼儿园的时间就比其他小朋友早,也让他多了些和老师独处的时间。

幼儿园有个规定,每个小朋友都要轮流当helper(小助手),有的是写日历,有的是摆桌子,有的是给花浇水……任务有很多种,每周轮换。

小小常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喜欢当Meeting Helper,能不能不做啊?我喜欢当Calendar Helper,让我一个月的Calendar Helper好吗?”

老师看了一眼小小常,笑着说:“这是不可以的,每项工作每个人都要轮流做!”

小小常不死心,继续说:“可是下个月XX号就是我的生日了啊,让我下个月当Calendar Helper吧?这算给我的生日礼物!”

“把生日搬出来做理由!I 服了 YOU!”我心里暗笑,坐等老师怎么回应。

老师也哈哈一笑,但一点儿都没松口:“你知道吗?下个月Harry和Nathan也要过生日了,而且Nathan跟你是同一天呢!如果他们也说只想做Calendar Helper,怎么办?”

小小常皱着眉头,好像有些为难了。

老师接着说:“你想想,我们差不多每个月都有小朋友过生日;如果每个小朋友在自己过生日的那个月都能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岂不是每个月都乱套了!”

小小常点点头,但还是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老师继续说:“所以我们要轮流做,每个人都会轮到每一种工作,这样所有人都会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是吗?”

“OK!”小小常没有继续胡搅蛮缠下去,自己就滴溜溜跑去完成任务了!

原来,这小子也没那么固执嘛!

讨价还价,可能没我们想的那么糟

以前,看到孩子讨价还价心里就会生起一股子莫名火:明明之前商量好的,这会儿又来叽叽歪歪。不少家长也说,特别讨厌孩子讨价还价,真的是行走在情绪崩溃的边缘。

通常这种情况下,家长(包括缺乏耐心时的我!)都会粗暴地打断讨论,拒绝孩子继续死缠烂打下去。

如何对待孩子的犟嘴(孩子犟嘴应该怎么整)(3)

(在常爸很忙的时候,看着讨价还价的小小常,就像看上面这只鸟似的!)

但老师的应对方式,突然提醒我:原来孩子讨价还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全看大人怎么做!

不靠简单粗暴的回绝让他愤愤不平地被迫接受,为之后更大的爆发埋下种子,更不是大人要一味妥协最后完全丧失了教育的主动,而是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温和而坚定地允许孩子讨价还价,这样带来的其实是一劳永逸的效果——不仅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真正能想明白,更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一系列的重要能力

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两个人谈判的过程。孩子们需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 我想要什么?

● 我为什么想要?

● 我为什么拒绝其他的?

● 我要怎样说服其他人同意我的?

……

这个过程,锻炼的就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魄力。

也许最后的结果改变不了,但因为有了这个过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不得不逼自己更勇敢,更不惧权威,思考更有逻辑、说话更有技巧,为下一次更成功的“说服”积累宝贵经验。

而大人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孩子和你讨价还价,这不是在挑战权威。不同意你的意见、有自己的想法,不代表他们就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就把大人的话当成耳旁风,也许他们只是觉得这样也能讲得通,寻求是否有可以更灵活处理的办法而已。

所以,当把孩子的讨价还价视为一场逻辑思维的碰撞和较量时,你可能会更愿意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从正面“应战”,有理有据地引导孩子,而不是打压孩子,这会让他们更加受益匪浅

其实常爸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能“幡然醒悟”,也是源于看到小小常和老师的谈判,突然勾起了我上学时的回忆。是的,虽然最近经常被这个小孩儿折磨到不行,但我也是从小孩过来的啊,也有过难忘的几次跟大人讨价还价的经历。尽管不是每次的结果都是胜利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大人引导得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一定是巨大的!

不花一分钱 生活里就能培养思辨能力

这就要讲到我上小学时的故事了。有一次我语文考了99分。在拿着卷子给妈妈看的时候,她问我:“那一分错在哪里,都搞清楚了吧?”

我说:“我觉得这一题我没错啊,是老师的标准答案有问题吧。”

如果你听到你的孩子这么回答,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当然是——

❖ 怎么可能是标准答案错了,你再回去好好想想!

❖ 你还是好好看看,理解一下答案吧。

❖ 别把自己的错误怪罪到人家老师身上。

如果是特别爱说教的妈妈,可能还会说:“孩子,扣一分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但当时我妈没有这么回答我,她说了一句很平淡,但对我影响深远的话:“如果是老师错了,你就该找她把分补回来。”

“找回来?”我有点疑惑地回,觉得有点没底气。

“对啊,如果不是你的错干嘛要扣你的分。”妈妈说得比刚才还自然。

“嗯。”

这句话,现在听来好像没有什么。但当年可是所有小学生把老师当神一样崇拜的年代啊!给老师挑错,把分数补回来,这不就是挑战老师的权威么?

吃完饭,我翻箱倒柜地开始查参考书,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但是没找到合适的书。我隐约记得在书店看过一本书里可能有支持我答案的证据,于是就在周末跑去书店,泡了整整半天,终于找到这本书。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可以拍照的手机,这证据我没法拿给老师看啊。所以,我回家跟爸妈说,我想买这本书。

“是么?如果那本书里有你想要的证据,那就买吧。”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买书的请求几乎没有被拒绝过,这次也不例外。

第二天书店一开门,我就冲进去找到那本书并买了下来。以最快的速度翻到目标,用笔认真划了出来,然后周一一上学,就去找语文老师说理去。

我鼓足所有勇气才开了口:“老师,这张卷子上我扣的这一分,好像没有错。”

除了我妈,我特别感激的,还有我当时的语文老师。

当年一个毛头小子颤颤巍巍地跟她说“老师,我觉得这一分我没错”,只要稍微少点耐心,搪塞一句“答案就这么规定的”,故事也就该结束了。如果适逢老师忙于教学事务,可能还会直接怼一句“你没错难道是我错了吗?”,那就让人更加不容怀疑权威了。

可我清楚地记得那个下午,老师听完后,笑着说:“是吗?那我看看。”然后,重新收回了全班同学的卷子,重新判分,我心心念念的那一分终于正大光明地回来了。

后来,只要我语文没拿满分,总能看到我一手拿书,一手拿试卷和老师“讨价还价”的场景……

我一直对这个语文老师心怀感激,因为她不辞辛苦地收回卷子重判,相当于是在告诉全班:不好意思,老师之前判错了!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和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我挑战她的权威的包容,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难能可贵!

如何对待孩子的犟嘴(孩子犟嘴应该怎么整)(4)

父母改变一点,孩子改变一生

多年后,遇到我的想法和老师/权威不同时,我总会想起妈妈的这句话:

“如果是老师错了,你就该找她把分补回来。”

这句话不仅帮我找回了宝贵的1分,更成了我批判性思维的启蒙课。

自此在我心中种下了两个信念:

❶ 敢于独立思考,也许你能比权威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❷ 不怕讨价还价,敢于争取和改变,如果你相信能做得更好,即使有风险、有挑战,也值得去努力。

想想当时我妈哪里知道什么“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呢,99分和100分差别也不大,她可能就是单纯觉得分数很重要,不能让人随便扣错了!但正是她最朴实的一句话,却成了日后影响了我的无价之宝。

曾经在吴军博士的新书发布会上,清华附小的校长、吴军博士和其他教育专家开了个座谈会,常爸应邀参加并担当主持人。

观众提问环节,一个妈妈的问题就非常有代表性:

“我们的孩子上不了清华附小这样教育理念先进的学校,我们的孩子也没有吴军博士这样能高瞻远瞩、有水平的爸爸,怎样在家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了?”

常爸当时就讲了自己小学和语文老师辩论的故事,得到了在场听众的掌声认可。

再普通的父母和家庭,在培养孩子思辨能力上也是大有可为的:不是花成千上万给孩子报所谓专门培养思辨能力的课,而是在生活小事上就培养孩子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比如鼓励孩子想办法追回那应得的1分,而不是信奉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比如鼓励孩子说出与大人不同的看法,而不是只要有不同意见就粗暴否定

比如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一感觉自己的权威被挑战就直接打压

最简单的做法还包括,对他们最磨人的讨价还价,也能多一些耐心和聆听!

醒悟过后,对小小常,我也努力试着接受和改变。

同样还是睡觉前看电子屏幕:

如何对待孩子的犟嘴(孩子犟嘴应该怎么整)(5)

如何对待孩子的犟嘴(孩子犟嘴应该怎么整)(6)

一场谈判落下帷幕,父子俩愉快地达成了共识!

看吧,讨价还价不可怕,但换一种心态、多问“为什么”孩子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就可能完全变成另一种画风。而这也是在无形中告诉小小常:我之所以能接受你的要求,是因为你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我,而且以后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我就会允许。给了小小常争取的空间和方法,他也不容易着急上火了,而是先找论点论据!

而我呢,再碰到小小常讨价还价,也不会抓狂了!(也许吧……但不敢保证……因为他总能找到新方法来让我着急上火!)

这也算是一种双赢吧!

未来,我也会鼓励他勇于证明自己,而不是服从权威。毕竟,科学的进步从来依托的都是逻辑的较量,而非仰仗权势和权威。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真正立足,终究靠的还是自身的实力。

你的孩子是怎么花式犟嘴讨价还价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