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阳望春 冯世民 记者 肖霄

在地处湘桂边界的国家贫困县、湖南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隘上村,有一位人称“红薯妹”的苗家妹子,她的加工厂平均每天加工鲜薯近500公斤,生产出来的红薯干等产品搭乘电商快车畅销全国各地。她就是城步青年创业协会副会长、隘上村妇联主席、团支部书记刘星。

现年27岁的刘星2015年返乡创业后,竭尽拼劲、韧劲和闯劲与贫困“较劲”,通过开办加工厂、组建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借助电商帮助贫困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共带领260多名妇女脱贫致富。因此成为苗乡贫困群众的好闺女、隘上村的好干部、全乡妇女同胞脱贫致富的“领头雁”。2018年6月,她光荣当选共青团十八大全国代表。

山村致富的领头雁(红薯妹刘星苗乡致富的)(1)

图为“红薯妹”刘星在电商工作室观看农产品包装设计。

立志创业,打工妹变身“红薯妹”

刘星出生贫困家庭,中专毕业后到广州、深圳等地打拼,摆过地摊、做过工人、当过秘书,一直奋发向上。2015年,一次回家探亲遇上“借学费”之事让她刻骨铭心,并将爱化为实际行动。

隘上村三组刘春华,儿子在读大学,家里全靠丈夫打零工维持开支。这年秋季开学在即,孩子的学费还没着落,无奈之下刘春华找刘星借钱,说好收了红薯后挑几担到城里卖了还钱。

天不遂人意。红薯丰收后并没有给刘春华家带来喜悦:堆成小山的红薯以最便宜的价格也卖不出去。这令刘星心痛不已!

能不能将红薯做成好产品?如何将产品卖出好价钱?2015年底,刘星在家乡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她仔细钻研红薯干等农产品的制作手艺,研制出多种薯类新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拓宽市场打下基础。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刘星用一台智能手机成功将红薯干等农产品打入市场,城步红薯干从苗乡小山窝飞向全国各地。刘春华在刘星的红薯加工厂上班后,每月收入达到1700元以上,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和儿子上学费用外还略有余款,夫妻俩逢人就夸刘星好。

2016年7月,刘星成立城步红薯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收购农户的红薯、香芋等农作物进行初加工,利用互联网打开销路,让农户们过去吃不完、卖不掉的农产品变成了真金白银。公司创办的第一年,实现收入20万元。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苗乡群众亲切称呼她为“红薯妹”。于是,她注册了“红薯妹”商标,成为城步红薯产品的“代言人”。

山村致富的领头雁(红薯妹刘星苗乡致富的)(2)

图为青青缘合作社与五团镇恒洲村种植薯类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不忘初心,青春助力脱贫攻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刘星的爷爷从小就告诫她要永远牢记:1934年太爷爷组织村民背袋红薯送红军,就是要跟着红军干革命,翻身过上好日子。

个人富裕起来的刘星没有满足现状,她暗暗发誓:要继承前辈初心,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她组织村民成立青青缘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42户村民(其中17户为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种植红薯80余亩,以保护价进行回收,发动村民种植红薯增加收入。

2018年,合作社种植红薯300余亩,吸引200多位村民加入,其中贫困户87人、移民5户,种植基地由隘上村延伸至相邻的古田村、汀坪村,以签约合作的形式聘请农户种植。刘星根据种植面积为村民免费配发红薯种和化肥,坚持以保护价收购红薯,让村民吃上定心丸。

今年,合作社推行标准化、规模式管理,种植范围由3个村扩大到两个乡镇,种植红薯400多亩、香芋20余亩,吸引了500多位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0多名、移民26名。他们以土地、资金、务工等形式入股,年底可得到分红,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种植热情。

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社员们日子越过越甜。隘上村三组贫困户李冬梅早年失夫,家中5口人,父亲年老多病,母亲卧病在床,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全家靠她一人劳作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加入合作社后,农产品销售不成问题,李冬梅在刘星的工厂上班,每月收入在1700元以上,小孩上学学费有了着落,父母看病的医药费不成问题。李冬梅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感激地说,原来种出来的红薯都拿来喂猪喂鸡,自从刘星成立合作社、创办加工厂和电商工作室后,昔日的土东西变成网上抢手货,价钱好且供不应求。

山村致富的领头雁(红薯妹刘星苗乡致富的)(3)

图为刘星与公司部分员工合影留念。

授人以渔,120多名妇女有了一技之长

随着产品种类的逐渐增多,聘请的妇女人数也越来越多,制作出来的产品除了红薯干外,还有红薯粉条、红薯粉、红薯土猪腊肉等,带动260多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星一边组织妇女生产,一边举办农产品加工制作和电商学习班,教她们深加工、开网店。隘上村四组贫困户、残疾人龙怀富夫妇学习电商经营后,着手加工制作,并在网上销售红薯系列产品,年收入超过2万元,足够家中日常开销了。

隘上村二组贫困户伍桂珍,父母年老多病,两个小孩上学,靠他丈夫一人在外打零工赚钱养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从加入合作社,并在“红薯妹”工厂上班后,每个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日子越过越滋润,还买了摩托车接送小孩上下学。伍桂珍感激地说:“自己种薯,在家加工,网上销售,每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全靠刘星教得好、带得好!”

在刘星手把手教导下,汀坪乡已有120余名农村妇女学会加工红薯、开办网站,她们在家敲敲键盘、点点鼠标,便可将各类农产品销往广州、桂林、北京等城市。

矢志创新,展现新时代巾帼风采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谋划稳定增收的脱贫路子上,刘星把红薯做到精致,把红薯叶、红薯茎、红薯都做成精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续动力,我们正着手引进新的生产线,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从而开发更多的薯类产品:如红薯面、红薯酒、干薯茎、蔬菜干、红薯条、香芋条、马铃薯条等十余款薯类食品。”10月13日,刘星踌躇满志地说。

创业成功且一心挂念着乡亲们的“红薯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7年,她当选隘上村计育专干及妇联主席、团支部书记,同年在县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村干部”。2018年10月参加由省妇联举办的首届巾帼创业创新比赛,荣获“社会效益组二等奖”和“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8年6月她当选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2月当选为共青团邵阳市第十九届委员会委员。2019年3月当选为城步县青年创业协会副会长,5月获评“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7月获评“邵阳市2019年最美妇联人”称号。

“作为新时期的女青年,理应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带领更多乡亲们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刘星坚定地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新湖南客户端读者热线:0731-84326002。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肖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