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1)

在B站反反复复看情景剧片段的Z世代表示:

真的好想有一部新的剧来更新一下列表啊。

作者|椰子树

国内还有好看的情景喜剧吗?

最近,Data ENT数娱关注到了一部爱奇艺平台自制的情景喜剧《一宅家族》,主角有《家有儿女》中刘星的爸爸“胡一统”、还有“青岛大姨”张海宇,而“胡一统”因为从“爸爸”升级成了“爷爷”被顶上了热搜。

这部剧是近几年来难得的小有波澜的情景喜剧,瞬间让数娱君来了兴致,打开看了几集之后,有点失望,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

情景喜剧的没落早就发生了,而属于它的复兴也迟迟没有到来。《一宅家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部有情景剧特色的短剧。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2)

《一宅家族》,新派情景喜剧?

首先要盘一盘这个项目幕后的情况。

除爱奇艺之外,《一宅家族》的另一出品方是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就是徐峥、陶虹夫妻二人作为大股东的公司,乍一听,徐峥老师好像和喜剧有点关系,但是《一宅家族》一点那个味儿也没有。

再来看《一宅家族》的导演和编剧,前者是拍话剧、歌剧出身,后者则是写儿童小说出身,非要说他们和情景喜剧有什么关系的话,可能得说到抖音的微短剧《做梦吧!晶晶》,这个剧就是《一宅家族》第一编剧的上一部作品。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3)

倒也不是对背后的主创有什么偏见,数娱君姑且从《一宅家族》本身出发来聊聊感受。

《一宅家族》的故事设定基本还是没有离开“家”,这个“家”,最早有《我爱我家》,后来有《家有儿女》,继续延续倒也未尝不可。

故事里的家中,是一幅性格迥异的人物群像图。有开着一家推拿馆的“拆二代”顽童爷爷马天明(马书良饰)、迟迟毕不了业的博士兼家庭煮夫的姐夫范程远(张海宇饰)、事业女强人姐姐马桃(卫莱饰)、在家工作的程序员弟弟马岱(贺坪饰)、爷爷的推拿徒弟金大海(刘炫锐)、没有名气的女主播兼租户薇薇(梁文慧)。

“家庭煮夫”、“女主播”、“宅在家工作”都是和这个时代贴合得比较紧密的设定,能够看到主创是在尝试靠近新一代的受众,但是好像没起到太大作用。

人物的新,随之而来要跟上的是人物关系的新,笑点的新,审美的新,这都是一部好的情景喜剧所需要具备的。

在数娱君看来,最好笑的部分几乎还是集中在饰演“姐夫”的张海宇身上。张海宇本身是青岛人,在剧中直接用青岛方言讲台词,给大家的感觉其实不亚于当年《武林外传》中佟湘玉用陕西话说台词。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4)

用方言说台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还流行过好一阵,著名的《外来媳妇本地郎》《阳光的快乐生活》都是那个时代出现的,这个用法到现在似乎依然管用。

但方言的有趣并不代表剧作本身的优秀,只是一种特色。而《一宅家族》除去这一点外,几乎只剩下平庸的叙事和笑点。

有一场戏是女主播薇薇买了几箱“美丽水”,不料反被想整蛊她的室友喝下。后室友意外得知这是“三无产品”、“有人被送去洗胃”,才知道是闹了个大乌龙整蛊了自己。

这个片段看似是讽刺了无良商家,但是不痛不痒也不好笑。早年间情景喜剧那种“抨击体”现在也不太敢有了,滋味具散。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5)

情景喜剧为什么这么难拍?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作为一部喜剧电视剧播出,可以看到国内的情景剧开始初具模样。后一年,中国的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正式推出。

这两部作品至今仍然被许多网友拿出来重温,其中幽默的对白、高明的讽刺,都是当时独具特色的审美趣味,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如此。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6)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7)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8)

这样大胆、有趣的对白和桥段,在今天已经很难被写出来。或者说,即使有,也很难被完整的呈现、看见。

其一在于创作者自身的问题。

数娱君在和很多编剧老师聊天时都会聊到一个统一的观点,那就是喜剧,真的非常难写,做一部有审美、又有时代精神的情景喜剧,更是难上加难。

情景喜剧对于编剧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需要编剧有足够强大的原创力、幽默感和审美趣味。如果没有的话,大概只能屡屡出现《爱情公寓》这样的“舶来本土化”产品。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9)

或许有能力的编剧真的存在,但大多都涌向了别的热门题材剧,很少有编剧再去用耐心“磨”一部情景喜剧了。

其二则与市场有关。

情景喜剧的体量不大,且与市场热门题材无关,很难拉来投资,也很难盈利。

流量明星来演情景喜剧,不太现实。一方面受限于“偶像包袱”,一方面是未受训的演员很难演出来喜剧演员那个味儿。再者,目前也没有那么好的本子可以让这些有流量的演员放弃其他热门题材来选择出演一部情景喜剧。

“2003年的电视剧每集可以卖到30-50万,收购情景剧每集7万,现在电视剧收购价格最多可以到每集180万,情景剧呢?如果有的话还是每集7万,你说你做不做?”这是曾在《东北一家人》中出演牛小伟的吕小品,前几年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的回答。

这确实是目前情景喜剧的市场现状。

其三,受众不同了。

以前的情景喜剧,从《我爱我家》、《武林外传》再到《爱情公寓》都是先在电视上播出,面对的是全年龄观众。现在通过网络播出的情景剧,主要受众是年轻人。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10)

而对于Z世代来说,除非特别好笑,要不然这一集二十多分钟干嘛不直接去刷抖音呢?他们的口味更难把握。

其四,则是背后的工业化。

“情景喜剧”这个词是一个舶来品,欧美的情景喜剧发展了将近80年,国内的情景喜剧发展不过近20年。对于前者来说,其喜剧传统和制作模式、甚至市场机制都更加成熟,而国内市场在这方面的发展却一直是走走停停。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11)

Z世代依然拥有情景喜剧“情怀”

当没有好看的情景喜剧时,在B站的呈现是这样的。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12)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13)

这群庞大的Z世代群体在重温和二创中重新观看那些情景剧,这恰恰证明了市场在这一块的空白,需求存在,但没有好作品出现。

其实除了刚才说的那些原因之外,回顾情景喜剧从前的几次浪潮,那些剧集成为“经典”和当时的大环境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

1993年的《我爱我家》,讲述了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旧思维和新思想之间的碰撞。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14)

后来,也是出自同一导演英达手下的“英派喜剧”《闲人马大姐》,大背景是90年代末国企改革下的下岗潮。

2009年播出的《爱情公寓》则是出现在网络时代刚刚兴起的时代,新潮、有意思,且都是俊男靓女,在当时的关注度也一下蹿升。

那现在这个环境需要怎样的情景喜剧?

其实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些短剧、微短剧也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片段化、时间短,随时可以打开看,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情景喜剧”。

刘星的爸爸都当爷爷了(刘星爸爸都当爷爷了)(15)

但这些始终无法代替情景喜剧。在影视剧经常因为技术原因不能播出的经验下,一部敢于说真话、反讽时代现象的情景喜剧基本已经不太可能出现了,难道情景喜剧真的只剩怀念了吗?

-END-

运营 | 冬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