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海,千年泗泾”,位于松江东北部的泗泾镇是一个行河而船、跨河而桥、依河而街、因河而镇的千年古镇。近年来,随着泗泾下塘历史风貌区的修复,一座座古老宅院焕发新生,位于开江中路358号的马家厅便是其一。

南京皮影的题材与表现力(鼓声延绵皮影流光)(1)

马家厅又名“扶风马家厅”,因有别于丹阳马家厅的马相伯故居,又称“马泗滨堂”,原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的住宅。马家厅为二层砖木双草架结构,建筑面积246平方米。门厅北有廊轩、仪门,原额“敦仁”,有木雕三方。后宅为三开间三面楼,楼下为厅,原名“泗浜草堂”,厅顶为草架结构,南北、置有翻轩。楼上南面施翻轩,亦为草架顶。

南京皮影的题材与表现力(鼓声延绵皮影流光)(2)

南京皮影的题材与表现力(鼓声延绵皮影流光)(3)

2012年,本着“修旧如旧,以求其真”的科学修缮原则,泗泾镇对马家厅进行了维修。2017年,泗泾镇又启动了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计划,通过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将整饰一新后的马家厅进行功能提升,打造成为兼具公共文化和旅游功能的泗泾镇非遗传习基地。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泗泾十锦细锣鼓”入驻一楼“阳春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入驻二楼“鸿绪堂”。另外,还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剪纸”“泗泾面塑制作技艺”“阿六汤圆制作技艺”“泗泾豆腐制作技艺”“广利粽子制作技艺”的图文资料、宣传展板、作品、工具等也在此进行展出。

南京皮影的题材与表现力(鼓声延绵皮影流光)(4)

南京皮影的题材与表现力(鼓声延绵皮影流光)(5)

锣鼓之声绵延不绝,面塑皮影穿行流光,再一次迈入老宅,历史印记依旧鲜明,文化遗产的入驻又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据了解,泗泾镇非遗传习基地一周五天免费对外开放,并公布每周非遗节目排练时间,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甚至现场学习表演,新生的马家厅正逐渐成为链接历史与当下文化的独特载体。

南京皮影的题材与表现力(鼓声延绵皮影流光)(6)

文字:金晨旭

图片:岳诚

编辑:沈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