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对家长来说,每次暑期就是四脚吞金兽的花钱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暑假幼儿居家活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暑假幼儿居家活动(居家过暑假模式开启)

暑假幼儿居家活动

以往,对家长来说,每次暑期就是四脚吞金兽的花钱季。

要去旅游,去见识不一样的风景:

今年暑假前半段还好,疫情没那么严重,爸妈会安排好带孩子去旅行,去探亲访友,去游历名山大川,去看不一样的风景。即使这时候机票、酒店的价格都在蹭蹭往上涨。

行万里路,更要读万卷书:

其实在暑假还没开始的时候,许多父母就早早准备好了报补习班的钱。儿子英语成绩不好,要找个名师补补课,女儿数学拖后腿,赶紧去上补习班。结果国家一声令下,补课班停办。

玩网络游戏:

疫情来临,大部分孩子只能待在家里,哪里都去不了,开学都有可能延期。

于是不可避免的,网络游戏成了大部分孩子消磨时光的利器。

玩游戏不要紧,最害怕的是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我们家长很忙,没时间看管他。”

“要是把手机从孩子手中夺走,他就会大哭大闹,摔东西砸桌子,甚至还敢跟父母动手。”

“三年级的小孩,在手机上玩游戏充值、给网络主播刷礼物,花了5万余元。”

面对小孩不加节制使用手机的情况,家长们的焦虑和不满都十分明显。

沉迷游戏,问题很严重。

孩子被诈骗,问题更严重。

现在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多,很多孩子在网上看了什么,做了什么,家长根本想象不到。

最近有个家长来找我,给我讲了一个小孩因为跟网友网恋而被骗钱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据孩子的家长说,不到十二、三岁的小屁孩,竟然打算在暑假里见网友。

据说是打游戏的时候,在游戏战队里加的好友,天天宝贝、老公、老婆的相互叫。

家长平时忙,都不知道小孩干这些事,就看到小孩在家抱着手机也不知道在干啥。后来小孩天天要零花钱,要得频繁,才感觉有问题。

就翻了小孩的手机,看到聊天记录,发现各种红包、转账的消费记录。不光是有花钱,两人还计划奔现。

这才十几岁的小破孩,他哪里知道世道险恶啊,万一真的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去见了网友,会发生什么事情,家长想都不敢想。

我听了事情的原委,心里默默地想“这要是我的小孩,看我不把他的屁股打开了花”。

嗯,只是默默地想了一下。各位家长朋友不要学我,不能粗暴地打骂孩子。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温柔地对待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接下来我跟家长说,我单独跟小孩聊聊吧。

我问小朋友,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呃,,你的网络女朋友的。

小朋友很轻描淡写地说,就是玩游戏的时候加的好友,大家玩游戏都要处cp的,没有cp别人都看不起你。

我让小朋友给我演示一下处cp的过程。

小朋友就把手机拿出来,熟练地点开了游戏界面。

喏,你看,在网上处CP容易得很。小朋友边说边指着游戏的聊天界面给我看。

可能有很多人都在聊天,界面上的消息一条条跳得非常快。

“cpdd”

“cdx”

“xswl”

“awsl”

“yyds”

尤其是这一串串的英文看得我眼花缭乱又不知所以然。

没办法,就像90后的火星文让长辈看不惯一样,00后的这种交流方式让我这个90后也感觉落伍了。

后来我专门恶补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大概地弄出了所以然来。

“cpdd”中的cp是指couple(配对)、发展情侣关系的意思,dd是指QQ聊天软件消息提示音的滴滴声。那么cpdd意为“找个人配对、组CP,有意请联系我”。

“cdx”意为“处对象”。

“xswl”意为“笑死我了”。

“awsl”意为“啊,我死了”。

“yyds”意为“永远的神”。

于是,打个游戏,cpdd、cdx一下,小朋友就搞起了网恋。

这当然就给一些坏人留下了可乘之机,以处cp的方式,来进行诈骗。

除此之外,网上的骗子还有很多方式,把魔爪伸向小朋友。这其中的骗术真的让人防不胜防。

孩子沉迷游戏确实是件让家长很头疼的事情。耐心教育不管用,打了骂了也没起多大作用。

有一位家长朋友说,我们也管过他,可他完全听不进去。他爸爸也打过很多次,没用!越这样他越叛逆。软的硬的都试过了,就差跪下求他了,可他就是改不掉!

当家长不给他手机,他可能会在地上撒泼打滚。跟你哭闹起来,这时候,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先礼后兵,先疏后堵。

疏导要遵循“三不”原则。即不要打孩子、不要离开孩子、不要教育孩子。

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散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与孩子建立亲子协定,让孩子认识到手机是工具而不是玩具,限制玩游戏的时间等等。

当然,好声好气地说话一般都没多大作用。好的,那我们就去堵,堵住孩子用手机玩游戏的渠道。

第一,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公众号。

在这个公众号上,可以规定、监督孩子登录QQ、微信的时间,限制孩子用QQ、微信的支付额度,规定孩子使用这些账号登录游戏的时间,甚至急了可以一键禁玩。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公众号里依次点击“成长守护—家庭守护—添加新成员”,把孩子的微信或QQ账号加进来,然后在“守护方案”里设置。

第二,视频平台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和“亲子平台”。

目前,国内抖音、快手、B站等20余家网络视频平台都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以抖音为例,可以在“我—设置—未成年保护工具”里打开青少年模式。这个模式打开后,孩子只能在固定时间段内看抖音精选的内容,且无法打赏、充值、提现、直播。

家长也可以用时间锁设置孩子每日使用抖音的时间,超时需要输入家长设置的独立密码。

此外,抖音还有“亲子平台”,家长可绑定未成年子女的抖音账号,遥控孩子手机里的抖音,开通青少年模式或时间锁功能。

第三,还有防沉迷应用锁等等,直接把应用程序锁住,都能实现不让孩子玩游戏的目的。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以上给手机设置防沉迷权限的方法

虽然有用,但不建议经常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