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记者从“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0年来,德宏沐浴着党民族政策的灿烂阳光,承载着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不断阔步向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云南德宏不断阔步向前)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

8月6日,记者从“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0年来,德宏沐浴着党民族政策的灿烂阳光,承载着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不断阔步向前。

德宏全州辖芒市、瑞丽两市和陇川、盈江、梁河三县,这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绿色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地理区位独具优势。德宏州三面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这里有瑞丽、畹町、芒市国际机场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2个国家二类口岸,拥有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和畹町2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国内首家实行“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的姐告边境经济贸易区。

过去70年,德宏发展翻天覆地,全州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2653万元增至2018年的381.06亿元,财政收入由1952年的13万元增至2018年的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87元增至2018年的10325元,突破万元大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26元增至2018年的29093元。可以说,人民生活水平从“缺衣少食”到“总体小康”,再到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德宏的德昂族、景颇族、傈僳族等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步迈千年,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昔日的烟瘴边陲之地,变成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边疆。

可以说,如今的德宏交通、市政、通信、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实现了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车水马龙大通道”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全州中小学从解放前基本为空白的状况到今天拥有304所,在校生更是从解放前的百位数增至2018年的183409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入学率达99.6%。期间,建成了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人均寿命由建国初期的28岁增至74.49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宏结合脱贫攻坚打造了300多个美丽乡村,实现了从昔日“窝棚、茅屋、杈杈房”到“洋楼、别墅、安居房”的转变,“生态优良、回味乡愁,乡村秀美、城市宜居”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曾经的德宏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边疆农业州,如今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向多元、从低层次向中高端的历史性跨越,从“零星手工”到“德宏制造”的历史性转变,全州工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1万元增至2018年的175.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3080万元增至2018年的133.32亿元。

70年间,德宏从封闭的末梢站到了沿边开放的最前沿。如今的德宏正在加快构建集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通讯网、电力网、油气管网 “六位一体”现代国际互联互通综合枢纽网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宏创造了“全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德宏”的佳誉,。2018年,德宏与76个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52年200万元增至2018年110.92亿美元,排全省第2位,占全省对缅贸易额的80%左右,占中缅贸易额的30%左右。口岸“四项指标”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德宏已成为云南乃至全国沿边口岸综合流量最大的地区。

一直以来,德宏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芒市、陇川县、盈江县3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景颇族、阿昌族整族帮扶整乡推进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16.05%下降至2018年末1.6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德宏得到全面落实,各族人民享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参政议政的权利。

下一步,德宏将按照发挥沿边开放、民族团结、生态环境三大优势,突出通道枢纽、产业基地、交流平台三大功能,打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的“三个三”工作思路,满怀激情干事业,担当尽责有作为,众志成城促跨越,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