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有重大影响;

3.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具有制约作用。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等各种环境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环境引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2.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3.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儿童的发展方向,为儿童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

4.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五、幼儿知觉发展的规律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六、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有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2)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3)幼儿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

(4)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5)幼儿注意的转移能力不断发展。

七、幼儿注意发展的保教建议

(1)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

(2)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

(3)明确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发展有意注意;

(4)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发展。

八、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和策略

(1)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

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2)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

●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

●经常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对记忆结果给予正确评价,激发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

●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水平和认识能力;

●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记忆;

●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九、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十、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

2~3岁表现突出,3~4岁也常有出现

(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6、7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三)抽象逻辑思维

6~7岁以后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固定性;

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十一、幼儿分类的发展

1~4岁不能分类;

5~6岁主要依据物体的感知特点和情景联系来分类;

6岁后开始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景性的束缚,能够依照物体功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

十二、幼儿初级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保教活动

1.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2.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3.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

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

十三、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与保教活动

1.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

2.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

十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5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总结)(1)

江西婺源:校园模拟法庭让同学们学法懂法守法

(一)口语的发展

(1)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

3~4岁幼儿发音能力发展尤为迅速。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词类范围日益扩大,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3)初步掌握语法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岁左右出现完整句)

从简单句到复杂句(2岁左右简单句占绝大多数,随着年龄增加,复杂句逐渐发展)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整个幼儿期陈述句是最基本的举行)

(二)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

(1)掌握口语词汇;

(2)掌握语音;

(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

(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十五、幼儿语言发展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2)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

(3)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4)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十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

(1)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

(3)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小口诀:社会丰富又深刻,怎能不调节?

十七、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情绪的易冲动性;

情绪的不稳定性(破涕为笑);

情绪的外露性;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道德感(中班孩子告状);

2.理智感(好奇好问、破坏行为);

3.美感。

十八、引导幼儿情绪情感的策略和方法

创设环境、感染幼儿、多种途径、鼓励引导

具体方法:

转移处理法

冷处理法

消退法

行为反思法

想象法

自我说服法。

第一种,转移法

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

第二种,冷却法

当幼儿情绪强烈对立时,成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平静幼儿的情绪上,使幼儿尽快恢复理智,而不要“针尖对麦芒”,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等。

第三种,消退法

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总之,在教师的情绪关注和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会逐渐丰富,自我调节水平也日益提高。

十九、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需要: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

动机: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兴趣: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识成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分(自尊心、自信心)

自我调节——意志成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2)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5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总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