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位中将,他名气不大,但人生经历却可谓“精彩纷呈”。
他自幼习武,在湘江边怒砍白匪。一战下来,连武功高强的许世友大侠都连呼“佩服”。
他是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但在写报告时却把自己故意省略。
他疆场厮杀,从无败绩,居然还没有受伤的记录,但在建国后却成了最大的“杂牌军”司令,还当了“包工头”。
而他最大的功勋虽然“低调”,但却能永远震慑宵小,保卫祖国的安宁。
那么,这位前辈到底是谁呢?
大渡河第18勇士本文要说的这位前辈就是开国中将孙继先。
孙继先
1911年,孙继先出生于山东曹县。他的家乡尚武成风,所以,他从9岁就开始习武,一直练到16岁,学的是杨家棍法。
他初学时的基本功训练非常与众不同,练的是啥呢?
刨坑!
怎么个刨法呢?
前三个月刨坑时,用胳膊把土从脑袋左边摔到背后。后三个月则改成从脑袋右边摔。孙中将那一身威震敌胆的武艺就是从这刨坑练出来的。
19岁那年,国民党26路军招兵,连长王树亚一眼就看上了身材精壮的孙继先,于是,他成了73工兵营的二等兵。孙继先当时肯定想不到,在自己跃马疆场20几年后,居然又干回了老本行!
王树亚烈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26路军将士强烈要求北上抗日,蒋介石不但没批准,还把大伙发到江西“剿共”,于是,著名的宁都起义爆发。
当年11月,在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的带领下,26路军的17000将士投奔红军。这其中就包括孙继先。
中央红军在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时,孙继先调任红1军团1师1团1营的营长。从这一串“1”就可以看出他是何等的彪悍。
红1团是全军的开路先锋,而1营经常干的就是主攻的活儿。在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孙继先带着1营3个小时解决战斗,为后续大部队打开前进缺口。
12月,为掩护红军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孙继先率部在岸边与敌人展开血战。弹尽之后,他舞动大刀,高喊:“你们一个都别想活!”遂率全营杀入敌阵。战至最后,他手中大刀已经砍成锯齿,浑身上下被敌人的血浆糊满。
这英雄事迹后来传到了许世友大侠的耳朵里,大侠赞曰:“老孙厉害!佩服!佩服!”从此,与孙继先切磋几下成为大侠的执念。
许世友
1970年代,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孙继先到南京出差,同为华野老战友的许世友司令员设宴款待。
开席前,许司令终于找到机会和孙司令切磋一下,不过,过招仅有7、8回合。外人看得是一头雾水,但两位司令都已经心照不宣。随后,孙司令没喝过“酒坛子”许司令。当然,这是后话。
1935年1月,突破乌江时,情况紧急,第一批8名勇士被急流冲走,并牺牲一人。不会水的功夫高手~师长耿飚甚至已经找来自行车车胎,准备亲自泅渡。
耿飚,我国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
关键时刻,孙继先挺身而出,率领30余人的突击队乘坐简易竹筏冲过湍急的江面,成功开辟滩头阵地并掩护后续大部队过江。
4月,红军进入云南境内后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没地图!
但不久之后,孙继先就送上惊喜,他率部俘虏了一辆敌人军车,车上竟然是20多份龙云送给薛岳的1比10万云南军用地图。地图送到中革军委时,毛主席如获至宝,赞曰:“这个战绩比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武器还重要!”
5月,蒋介石派飞机来回抛洒传单,声称要让红军在大渡河畔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孙继先率领1营率先抢占大渡河畔的安顺渡场,并找到了唯一一条小船,不过,他却忘了按事先约定,举火为号。这把刘伯承、聂荣臻两位老总急得亲自跑到河边问他“为什么不点火?!”
刘伯承
随后,两位老总派人把附近能买到的好吃的全给了1营,并让大伙好好休息,以便转天一战成功。但事关全军命运的战斗就在眼前,全营官兵都睡不着,干脆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一直到天亮。
真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5年5月25日一早,孙继先从最能打的2连挑选了17名指战员组成渡河突击队。这让1连和3连急得直跳脚。
团长杨得志又调来2位大神级的人物提供火力掩护。
一位是未来的开国大校~神枪手李德才,在此战中,他将指挥全团几十挺机枪提供火力掩护,他自己则会轮流操纵2挺马克沁。
李德才大校
另一位是开国少将~神炮手赵章成,他将用迫击炮对敌人进行重点攻击,可惜炮弹只有4发。
赵章成少将
在战友掩护下,孙继先率领17位勇士分两批强渡大渡河,登岸后力战数百敌军,并拿下碉堡,建立前进阵地。随后,全团渡河,动摇了整条川军防线。此战中,18勇士可谓居功至伟。
战后,红1军团的《战士报》发表的强度勇士文章中却只提到了17人,而且日后的历史资料也都以此为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篇通讯的作者就是孙继先,他把荣誉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却隐去了自己的名字。
建国后,杨得志等老战友都在回忆录里提到渡河的是18位勇士,而孙继先就是第18位!后来,杨得志还专门给中央写过信,建议:将史料中的“17勇士”改为“18勇士”,如果有困难,至少要改为“17勇士在营长孙继先的率领下”。
杨得志
子女们也问过孙中将此事,老头子答道:“战斗经历,我在文章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没必要去争论我是不是勇士。在战争年代里,有太多无名英雄牺牲,想起他们,我心里就难受。如果再去争什么英雄,那就太可耻了!”
长征胜利结束后,孙继先马不停蹄,在刘伯承老总麾下又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1949年1月,他升任3野22军军长,并挥师长江,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
但他想不到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从教员到“包工头”1950年底,正率部在华东剿匪的孙继先突然接到中央的一纸调令。随即,他动身到南京见到了刘伯承老总。不过,这次老首长交给的新任务可是让这位不怕死的战将颇为头疼,为何?
因为刘老总当时正担任军事学院院长,这次调他来的目的,就是让他担任战史教授会的副主任!
孙继先知道自己才念过1年私塾,是个大老粗,突然来了这么个转型,非常不适应,但更不适应的还在后面。
学院规定:教授会的主任和副主任必须上台讲“三大战役”!
这下把孙继先搞得简直是欲哭无泪。
因为台下的学员都是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其中很多都参加过“三大战役”,甚至有些将领比教员更有发言权。
面对打起退堂鼓的孙继先,刘伯承老总好好“鼓励”了他一番,让他带头讲淮海战役。
有了老首长的“撑腰”,孙继先硬着头皮上了讲台。
别说,虽然他有点紧张,但毕竟身经百战,所以讲解的思路很清晰,语言生动活泼,还穿插了一些战斗故事。一课下来,“大腕儿”学员们对他是好评如潮。
从此,功夫高手转型为台上好教员。
1955年,孙继先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7年,他告别了6年的教员生涯,奔赴朝鲜,担任志愿军20兵团副司令员。虽然当时早已停战,但备战工作并不轻松。
就在孙继先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之际,3个月后,中央的一纸调令又把他调回了国内,回国前,杨勇司令员神秘地告诉他:“据说这次是个‘大买卖’。”
杨勇上将
1957年10月,带着一肚子狐疑,孙继先在北京见到了总政副主任肖华,他问道:“这次是要解放台湾?”
可肖华对他笑道:“这次的任务可比解放台湾还伟大!你的新任务是搞导弹!”
“啊!真的?我搞导弹?!”孙继先惊道。
“聂帅要的人,总理点的将,毛主席亲自批准,错不了!”肖华笑道。
肖华上将
于是,孙继先踏上了再次“转型”之路,先到了一个叫“靶场筹备处”的地方办公。这个处承担的任务就是筹建我国第一座导弹试验基地。
当时来筹备处报到的兵种是五花八门,什么海、陆、空,什么炮兵、工程兵、甚至文工团都在这进进出出。周围的老百姓纳闷呀,问卫兵:“这是什么部队?”卫兵自豪地答道:“杂牌军!”孙继先知道这事后,“自嘲”地笑道:“对,我这正经的兵团司令现在领导的是最大的‘杂牌军’。”
1958年初,孙继先陪同苏联专家完成了靶场选址工作,随即开始投入到“东风基地”的建设中。
聂荣臻元帅视察基地,孙继先陪同
1959年,孙继先被任命为基地司令员,按他的话讲是“既没政委,也没副司令,纯‘光杆’”。事实也是如此,这个基地司令在当时的职责基本相当于国家级“包工头”。
基地位于内蒙古大沙漠,条件的艰苦简直是一言难尽,简而言之就是去“吃沙子”。从繁华的北京来到荒无人烟的大漠,有些同志产生了一些情绪。
为此,孙继先组织了一次专门会议,他在会上桌子敲得震天响,说道:“有的同志说待遇差,你们不脸红吗?!北京的工资是6级,咱们这是11级,还有边疆补贴,算是双份工资,拿的比毛主席都多!你们自己说,谁的贡献有毛主席大?!”
从此,基地上下统一思想,再也没同志抱怨了。
孙继先考虑问题很长远。基地里将有上千名同志长期生活和工作,业余生活也是要解决的,所以他想盖一座礼堂,但当时国家的建筑材料很紧张,怎么办?
他琢磨了一阵子后,打起来人民大会堂的主意。于是就给周总理打了电话,想把建人民大会堂剩下的材料全都要过来。总理非常理解,很快就批准了。
不久之后,一座优质、漂亮的礼堂拔地而起,在几十年后仍属精品。虽然在1980年代经历了一次火灾事故,烧毁了顶盖和木制结构,但主体一点事都没有,装修一遍后和新的一样。由此可见,当初的建筑水平是何等扎实。
经过2年的建设,基地竣工,本来是好事,但孙继先和工程兵司令、自己的老上级陈士渠上将吵起来了。这是闹哪出?
当时,陈上将看到自己部下的营房非常破旧,很心疼,于是就想把基地建设剩下的材料搬回去修营房。随着他一声令下,战士们乐开了花,蚂蚁搬家一样把建筑材料往火车上运。
陈士渠上将
这下,孙继先不干了,不但拦下了搬运工作,还义正言辞地怼了老首长:“建筑材料运来就不容易,你这搬走了,基地以后扩建怎么办?你这是要当‘窃国大盗’!”
“官司”一直打到总参谋长罗瑞卿那里,罗瑞卿调查后,狠狠批评了陈士渠“抢物资”的错误,支持了孙继先。不过,孙继先和陈士渠的私人关系仍然很好,这次也只是对事,不对人。很多年以后,陈士渠碰见了孙继先的儿子,还念叨“你爸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太大。”
不过,基地虽说顺利竣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为了祖国的“斩妖剑”1959年,中苏关系发生重大变故,苏联专家陆续撤走,而且是突然撤走。
但是,孙继先的个人魅力非常强,与苏联专家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所以,苏联专家组正、副领导离开基地前,都把珍贵的真实数据资料交给了他,事后证明,这些苏联专家确实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最后偷偷提供的资料数据完全正确。
孙继先和苏联专家在一起
1960年5月,基地准备试射苏联提供的地对地导弹,但新任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却以各种借口拖延液氧推进剂的供应。关键时刻,孙继先顶住压力,坚持使用国产推进剂。经过检验,国产产品的质量完全合格。
8月底,苏联彻底撕毁合作协议,给孙继先留下了一个超级“烂摊子”。但孙继先鼓励大家:“天塌下来,有我们顶着!”
于是,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17天,使用国产推进剂的苏制导弹试射成功!
11月,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对地导弹“东风1号”试射成功!
时至今日,“东风1号”的后辈们已经组成了令所有敌人肝胆俱裂的“东风快递”家族,“东风”所代表的真理则一直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不过,“真理”背后,孙继先这位“导弹司令”的事迹却鲜为人知。而且,他为祖国导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还有很多很多,一文实在难以写全。
1990年,孙继先中将逝世。但老爷子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和国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