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营销号都在争着夸赞某些演员的演技,又是三十种情绪转换,又是一个哭戏好几重层次。为什么现在都流行吹捧演技了呢?因为很多演员根本没有演技,于是稀少的东西就变得格外珍贵,使得一个演员会演戏,就能成为人们疯狂追捧的优点。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1)

求各位营销号别硬捧

很多评论说现在的小孩子很可怜,从来没有见识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圈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看过堪称神仙打架的顶级演技。确实,这一点我很认同,80、90这两代人其实很幸运地看过很多乘着改革开放春风竞相绽放魅力的影视作品。

我始终认为好的演技从来不是夸出来的,它是一种直入人心,与观众喜怒哀乐契合度极高的东西。在我心里,演员演得好值得欣赏,因为他们做到了爱岗敬业。但是要说演的神,还得看这么一部剧。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2)

看过都夸好!

《马大帅》,20年前的一部荒诞喜剧,至今被大家津津乐道,不光因为剧情喜人,主创赵本山和范伟的神演技更是人人称道。

这部剧的出名不单因为喜剧之王们的演绎,更多的是背后现实带给大家的反思,普罗大众能够体会其中滋味,在生活中能找到熟悉的身影,含泪欢笑。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3)

形影不离 闹剧迭生

看到剧中的马大帅和范德彪,我就看到了我爸、我大爷、我舅舅、一些认识的叔叔。因为这两个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父辈的样子,他们善良淳朴,又不乏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心眼;他们憨厚仗义,又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们能力有限,却总认为自己伸手也能够到天上的星。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4)

汤姆和杰瑞

《马大帅》一共有三部,由于第一部太过精彩,很多观众对于后面两部,尤其是第二部都颇有微词,认为有些狗尾续貂,当然这仅仅是因为故事情节有些断裂,人物性格过于跳脱导致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赵本山和范伟的演技,尤其是范伟,戏里戏外感觉完全不是一个人,塑造的范德彪是可以载入影史的经典形象。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5)

彪哥经典招式

说回作品,用比较时髦的语言来形容《马大帅》这部剧,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想如果在喜剧领域有个最高奖项,它是当之无愧的。赵本山和范伟在这部剧中贡献了超高的演技,这种人和戏浑然一体的感觉,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不是演的。

尤其是范德彪,“彪哥”在这一系列中独领风骚,是一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典型角色。用剧中彪哥爱慕者桂英的话形容他:“说话磕磕巴巴,长个扁铲型儿的脑袋,一天造的油脂麻花儿的”。他在城市混迹多年,始终想成就一番事业,不做伙夫改做保镖,但是无奈胸中无点墨,脑中无丘壑,纵然空有一身肝胆也难以在只看成败的城市中立足。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6)

受挫的彪哥

彪哥以“普信男”的姿态在情场频频受挫;自认在武学上有造诣,却被打倒趴在桌底;想当鱼塘塘主,但惨遭骗子携款潜逃;事业上可谓是干一行,黄一行。其实整部剧看下来,大家都能看透范德彪四十多岁却始终一事无成的原因,好高骛远、自命不凡、贪慕虚荣……尽管如此,观众依然热爱这个角色,因为彪哥真诚、热情、善良,乐观、宽容,而这些品质实际上是很多“成功人士”所没有的。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7)

被生活打的鼻青脸肿

在吴总表示爱慕小翠时,彪哥郑重地告诫吴总自己的外甥女只能明媒正娶不能当有钱人的玩物;马大帅私自把认的一群小流浪儿带回范德彪家,彪哥也没有怨言,接受了这些可怜的孩子;做医托的时候,得知孩子患的是关系未来的腿疾,毫不犹豫地放弃个人利益让妈妈带孩子去大医院看病。尽管这些事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甚至会认为范德彪本身所做的一切都处在灰色地带,评价他的“好”也是一种勉强。但是在我看来,就像郭德纲说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不身处他人的境地就评价是不公平的,范德彪处在一个自身难保、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境况中,始终保持做人的底线就是一种宝贵。

但是当现实的拳头一次次痛击彪哥,梦醒时分,他最终无法面对破败不堪的自己选择自杀。最后时刻,原房东打来一通拜年电话,激发了彪哥活下去的意志,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接地气范德彪(人人都笑范德彪)(8)

小时候看是喜剧,长大了看就是悲剧。这句话用在《马大帅》这部剧很贴切,小时候人人都笑范德彪,长大后人人又成为了范德彪。很多小城市的青年怀揣梦想和野心奔赴大都市,折腾几年,发现离开家乡的时候带着三百元走,回家的时候带着三百元回,只好发挥下“阿Q”精神,告诉自己在外面白吃白喝了几年,一分钱都没花,真好。

虽然生活无情,亦或我们可能都带着些许“范德彪”的影子,但我相信,只要带着善良和良知往前走,就算掉落谷底也会有人愿意拉你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