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着重讲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就是写作结构,什么总分式,什么并列式,什么对照式,如果是叙事类作文,还要讲什么顺序,倒叙,插叙……
写作文前,我们都是预设好了结构,然后进行写作的。诗词创作也是一样的,它也有自己的结构。所以在诗词创作之前,需要做到胸有成竹,知道自己将要写什么,怎么写,写出什么样的感觉,谋篇布局能够成功,创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今日春光明媚,窗外莺燕争歌,我稍有闲情,将谋篇布局之法一一道来。
1、为他作嫁法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堆,结果自己啥都没落下给别人了。这种我们可以参考白居易的《轻肥》: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前面巴拉巴拉说的什么名流权贵,水陆八珍,你来我往,灯红酒绿,很热闹,但作者根本就没打算写这些东西,他不吝笔墨洋洋洒洒写这些,都是在为最后一句做铺垫,可以说,整首诗就是奔着最后一句去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布局结构,在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读者感到十分震撼,不亚于曹操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 ,结果被司马懿捡了漏;不亚于《金瓶梅》大结局,奴才玳安继承了西门庆的家业;不亚于梁子翁养了多年的药蛇,被郭靖吸干了血……
布局对诗词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经典成为经典,总是有理由的。
2、四目相对法四目相对的前提是,要有两个人。当然杨戬、马王爷等人除外。所以所谓的“四目相对”,也就是做对比。来参考秦韬玉的《贫女》: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句句都在拿贫女和富女做对比,富女穿绮罗,贫女啥也没有;富女每天追求时尚,贫女每天注重内心修养;富女每天只画画眉毛,贫女每天都得辛勤劳作;富女轻轻松松嫁得如意郎君,贫女却只能给富女做嫁衣。
这种残酷的对比实在是句句戳心,声声扎肺。这种对比更容易让读者对富女产生同情。
再看一首梅尧臣的《陶者》: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也是将两个人做对比,盖房者和住房者,强烈的对比就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3、物换星移法时间在作者的笔下,可以成为一根进度条,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出一条自己的时间轴来,比如说,从早上到黄昏: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梳洗是早晨起床之后,斜晖脉脉则是傍晚。所以这个思妇,就在窗口望了整整一天。短短几句,写了一整天的事情,正可谓一个长镜头。
再比如说,从少年到老年: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这首词里,居然完整地出现了少年-壮年-老年的进度条,手法相当蒙太奇。
我为啥选用了“物换星移”四个字呢?就是因为这个结构会有一种时间的变化感,令读者有时移世易的幻灭感。
4、到此一游法这种方法也是最常见,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很简单,很真实,参考杜甫的《蜀相》: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一句先问丞相祠在哪,然后又告诉你在锦官城外的柏树林里。接着爬台阶进去,沿途看见了草,听见了身旁树林里的鸟叫。进入祠堂,他看见了诸葛亮,想到了他的一生,然后对他的人生发出了感慨,啊,今天真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啊。
5、横云断山法
横云断山这个词是金圣叹提出来形容水浒写法的,比如说写到二打祝家庄,忽然停下不写第三打三打,却开始写顾大嫂一家,这就叫横云断山。来看例子: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开始吸了一个荡秋千的少女,看见有客来了,害羞而急忙跑了,但她又没有一下子跑不见人影,她跑到门口停下来回头看,还在假装闻青梅的味道。这是一个片段,甚至可以说,故事到了十分关键的地方,这个客是谁?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会不会和少女说话?他们会说什么?再浪漫一点,这个客会不会和少女再发生点什么呢?但作者很烦人,她故意不写了,让读者猜去吧。小说还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呢,这没有后事和下回了,难受不?抓心挠肺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也是品读诗词中常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6、故弄玄虚法所谓故弄玄虚,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云山雾罩不知道要干啥,最后关头才揭开谜底,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一句写骊山景色,第二句写山上的门依次开了,第三句写一匹马疾驰而过导致妃子笑了,这三句是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直到第四句才告诉我们以及一路上觉得莫名其妙的观众:这是给贵妃送荔枝的。
再看一首《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句比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第一句写一个女人在打黄莺,第二句是写打黄莺是让黄莺不要叫,第三句是写黄莺叫声会打断她做梦,读到此处,众多读者估计要觉得此女不是泼妇就是变态,居然因为鸟叫影响你做白日梦就打鸟?结果第四句又王炸了,女人做梦是想梦到她远在辽西战场的丈夫。思妇之心,怨妇之情,油然而生。
你要说这种结构作者没有精心安排,那鬼都不信。
7、以口问心法以口问心的意思是:一面口中说,一面心中自己盘算。你看着他是在朝你发问,实际上他自己心里早就有了答案。比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先问侍女,花咋样了?侍女回答说海棠花好好的。她心里压根没认可回答,而是早在心里盘算好了,绿肥红瘦。
再看一首王安石的《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当然是写项羽的,最后一句他还问,江东子弟会跟着项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吗?别看他问得煞有介事,其实他自己早就有了答案,百战疲劳,大家早都打累了,壮士哀,死了很多人。一场败仗就大势已去了,再加上江东的是朴素的无产阶级,为啥要给你一个统治阶级卖命?
以后看见这种瞎问的,别理他,他自己有答案,就是想瞎问问。
其他结构应该还有很多,但我不想写了,昨天春光明媚,没写完,今天转成阴冷,又到了清明时节了。诗词的写作有很多技巧,但这些技巧掌握容易,操作极难。写诗一事,永远都是在不断地摸索中往前的,如果有人搞什么速成班,不要信,这东西无法速成。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什么尸王,什么天下第一,就不要再去读他的东西,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引导人类上升。
--------丸--------
文:祁门小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