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迎春位列“金陵十二钗”第七位,但是更多时候,她却象一个群众演员,在小说里无处不在,戏份却很少,在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迎春成为八十回结束篇作者最后讲述故事的人物。为什么《红楼梦》原著止步于迎春呢?是纯粹偶然的失稿,还是命运必然的安排?与迎春的性格有关吗?

红楼梦每集解读(为什么红楼梦原著前八十回止步于迎春作结)(1)

一、身世及其性格特点

迎春是贾母第二个亲孙女,是贾赦庶出的女儿,同父异母的长兄早亡,兄长贾琏被称琏二爷。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从邢夫人与迎春的谈话可知,迎春已亡故的生母为与赵姨娘一样为妾室,且为人比赵姨娘强。

迎春自幼被贾母接到身边,与探春、惜春一起长大。但是迎春哪里能与探春相比呢?父亲贾赦、兄长贾琏与迎春几乎没有交集,而且贾赦一早娶了继室邢夫人,迎春与被遗弃的孤女无异,探春父母双全,惜春与她命运相仿,但惜春好歹是宁府正出的小姐,“三春”对比起来,迎春身世最卑微,所以性格胆怯、懦弱是有原因的。

幸运的是迎春能在贾母身边如珠如宝长大,毕竟也是如假包换的贾氏千金,由于年纪排行谨次于元春,所以被称为“二姐姐”。但是在贾琏小厮兴儿口中,她诨号却叫“二木头”,大概出自贾琏之口。

红楼梦每集解读(为什么红楼梦原著前八十回止步于迎春作结)(2)

二、外貌资质与优点

迎春“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是端庄典雅的美人胚子,长相和性情都很有亲和力。

正是由于迎春具有很好的修养,自幼在贾母身边长大的“三春”,因为黛玉的到来要让地儿、搬到王夫人那里住,她们却从来没有排挤、嫉妒、歧视黛玉,不得不说这恰是二姐姐迎春坦然处世的态度所影响的。

而与宝玉自幼在贾母身边长大的史湘云却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她不喜欢林黛玉而喜欢薛宝钗,固然有黛玉言辞犀利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原属于湘云的贾母宠爱、与宝玉二哥哥的亲密无间,眨眼之间被黛玉取代了,虽然湘云大大冽冽的性格看似不介意,但潜意识对黛玉是抗拒的,所以取向选择了宝钗。

迎春宽厚的胸襟还体现在对待奶妈的态度上,即使奶妈拿她的金饰去抵押,她宁愿忍受不追究,所有人都认为她懦弱无能,但是她视奶妈的情感就是“妈妈”。

当她的奶妈聚赌被查实为三大头目之一时,面对要撵出大观园的惩罚时,姊妹们都来安慰她,并催促她想办法向贾母求情时,她却不管姊妹、丫环在身边叫嚷,安然阅读《太上感应篇》。那《太上感应篇》什么内容呢?“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迎春会认为平时自已对奶妈的忍耐为善,而奶妈嗜赌为恶,一切为善恶之报,所以她六根清静地坦然读《太上感应篇》,而不为奶妈求情。这个问题上,迎春不是懦弱无能,而且她的价值观使然。

红楼梦每集解读(为什么红楼梦原著前八十回止步于迎春作结)(3)

三、婚姻与命运悲剧

迎春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迎春的婚姻命运伏笔,令人脊骨发凉。

原因是贾赦以5000两的代价,将亲生骨肉当商品一样,卖给孙绍祖为妾。迎春嫁走了,宝玉终日落寞地到紫菱洲一带徘徊瞻顾,缅怀姊弟手足之情。

《红楼梦》八十回结束:迎春又在邢夫人处住了两日,就有孙家的人来接去。迎春虽不愿去,无奈孙绍祖之恶,勉强忍情作辞去了。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迎春婚嫁离开贾府,就是“三春去后诸芳尽”的分水岭。《红楼梦》八十回以后失稿、未写完,似乎有了合理解释,作者曹雪芹悲伤到写不下去了,因为贾府倾覆、一个个亲人的悲剧结局进入尾声,一行文字一串泪,作者曹悲痛欲绝,《红楼梦》未写完已去世。

高鹗续补,迎春被孙绍祖虐待而死,基本符合判词和曲目的伏笔。迎春命运的悲剧在于婚姻如同商品,养尊处优的性格在逆境中不堪一击,生命被无情摧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