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原理公式(经济的自然原理)(1)

经济学理论的再解析(31)

三、边际效用学派及新古典经济学(8)

“尽管从同一起点开始,但是,在方法与关注点上,奥地利经济学变得日益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分离:在方法上,主流新古典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而奥地利经济学非数学化的发展着,并将法律与制度融入其分析中;在关注点上,新古典经济学关注于均衡,而奥地利学派关注对制度、过程以及非均衡的研究。此外,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是由英国和法国的新古典学派组成的,集中研究作为参照点的完全竞争,奥地利经济学则非并非如此。……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了一种价格理论,奥地利经济学成为了一种经济过程与制度理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奥地利学者回应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抨击,而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却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的抨击。”(哈里·兰德雷斯/大卫·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

奥地利经济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分离是必然的,因为它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价值论成为它们重要的分歧所在:边际效用学派关注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而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生产成本的决定性作用。事实上,商品价值是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所形成的“对立和统一”的交互关系中来确定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因商品的稀缺性所导致的两者力量的强弱对比。

但是,边际效用学派在面对人的主观意识时遇到了难题,很难以此确定商品的价值标准。他们认为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可以解释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因而他们从个人行为转向了对制度结构的研究。而新古典学派直接参照生产成本来确定商品的价值,并将理论公式化。虽然数理方法的确定性很高,但它却忽略了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多样性以及不可忽略的主观性。新古典学派对均衡的关注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预测的价格体系,但是它并不能清楚地解释什么是合理的价格,也无法对剧烈的价格波动作出理论上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