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绘哪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多美)(1)

唐诗是历史洪流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而在其开篇时,就因为一人达到了顶峰。后唐诗中关于明月的描写都能在这首诗中找到痕迹。可谓是一首孤绝,艳压全唐。

而这首诗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首只是听名字就能看到一幅画的诗。再加上作者名字的虚无,更是为这首诗添上了朦胧缥缈的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绘哪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多美)(2)

注解:

春天的夜晚,诗人独自漫步在陌上,天空舒朗高阔,明月皎皎空濛,陌上花开旖旎,微风中阵阵也幽香。

诗人站在那里,遥望着月光下的大好河山,望见夜晚中潮涨潮落,江水浩浩荡荡,仿佛连着大海一般。一碧万顷,无垠无际。耳边是潮水涛涛,旷远海面上明月洒下的玉华随潮水波荡起伏,隐而再生。粼粼月华在天际拖曳逶迤,随着万里的碧波荡漾远去,明月高远,天下哪里的江水中没有明月呢?

江水虬曲,在诗人的脚下像灵蛇一般,婉转身躯绕着碧野陌上的花向东流淌,陌上花繁,皎色如雪,在夜晚的微风中,如霜如雪般在烟波浩渺中飞舞飘扬。明月下,花如星,江如海,空如虚无,人如尘外。

夜晚微寒的流霜都随花曼舞,消失不见,遥遥远处那江边的汀州也在月下飞花中消隐。江天一碧,万空如洗,天地间孤寂幽沉,不染纤尘。仰头望去,皓月当空,人与月同在天地间孤单着。

诗人自问,这样美好的景色,是哪一个站在江畔初次看见这样旖旎温柔的景色?明月又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将银光洒满山河江海的呢?想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人生代代,生死更替,轮回往复,生生不息。但是这样的明月却是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明月无言,却静看人世变,山河转。

不知道这样永恒亘古的明月到底是在等待着谁,唯一长久看到的却是奔流的江水,送着一波一波的流水,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诗人迎风而立,醉赏月景,夜晚的飒飒萧风却将那天空的白云吹了过来,天空高远,白云虚渺。诗人不禁自想,白云万空飘荡,多像在外漂泊的游子,悠悠往来,身若流云。又有多少女子站在青枫浦上,消不散的忧愁!

今夜游人离去的孤寂小舟,在江河波浪中又不知荡去了哪里,楼高休独倚,但这样的夜晚,多少相思入骨的女子登上高楼,在明月犹近处,凭栏眺望,与月同孤!

月华多旖旎,曾经多缱绻,夜阑风紧,明月无声,无息地在朗空中慢慢游移,将楼上窗纱的影子摆弄,照进那梳妆台上,镜中月,相无言。。

园中幽静,明月清寒,照在玉纱珠帘上,寂静幽沉,卷之不去,照在院中墨色砧石上,莹然有光,拂了又满。虽然同样遥望这明月,却天长地远,不知所踪。女子惟愿自己像明月如水般的月华照耀着郎君。

那寄托相思的鸿雁,振翅高飞却穿不过那明月的光,只能月色皎皎下的鱼龙翻涌,书写成文,寄以相思。昨夜梦中看见花落尽闲潭水中,潭水澄澈,清寒浅凉,可惜春天都已经过了一半,那离别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家。

诗人站在那里时久,眼看着江水荡荡,带着春色一点点远去,落花微远,绿意更浓。而那江上寒潭中的明月也渐渐向西落下,月华暗淡,渐渐消散。勾挂在那的明月渐渐藏在清晨海上迷蒙的雾中,海边碣石,路远潇湘,别离的路越来越长,没有尽头。

诗人自问,多少人能够乘着明月归来呢?等到的却只有落下的明月,挥不尽的离情相思挂满了夜晚江边的树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绘哪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多美)(3)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现存只有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然而就这一首,就能被后世著名诗人闻一多赞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而最早提及张若虚和其诗的则是胡应麟的《诗薮》,其中胡评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虽然后世对张若虚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却如整个唐诗中凌风傲雪的一朵孤梅。仅一篇就奠定了其经典而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已经散轶的诗作很是可惜,但不幸中的大幸便是留存了这首意境优美,内涵深远,经典不朽的《春江花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