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月窟》唵囕香公 • 明朝

昃月下前丘,清光不尽收。

洞云三叠晓,野水一湾秋。

烟翠流长笛,空香堕小楼。

回瞻飞乌处,信宿在峰头。

一、历史渊源

汉字昃的含义

昃,汉语二级字, 读作昃(zè),太阳偏西:昃食宵衣(旧时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的套话,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旰昃(天晚,喻勤于政事)。

(形声。从日,仄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 [post meridian]

昃,日在西方时侧也。――《说文》

日昃之离,何可久也。――《易·离》

日中昃。――《书·无逸》

日下昃。――《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昃,日西也。”

天有四时之美日有白昼之分(昃之篇日出东方)(1)

二、现代应用

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惔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天有四时之美日有白昼之分(昃之篇日出东方)(2)

三、未来发展

疫情三年,人类发现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为什么科技越来越发达,而人类的免疫力却越来越低下了呢?

从《黄帝内经》来看,如果按照黄帝那时候,大概五千年前,人的寿命就不如上古至人了,寿命已经不到五十岁。

那个时候按现在的科技水平对比,绝对的是原始时代。

但黄帝和岐伯的对话中显示,那个时代的人们就已经“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玩的很嗨,不亚于现代人的夜生活。

看来娱乐生活是人类从古至今的最爱,科技水平的发展只是让人们更恣意声乐犬马而已。

五千年前的人们,因为纵情娱乐,而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收到虚邪贼风,导致得病。

当今的人们,更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掏空自己的有限精力,导致身体防线出现薄弱环节。

虽然人类的人口数量上升了,但都是科技这种催化剂,利用工业化的方式,变相得到的,是不自然的。

人口数量的爆炸,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匮乏。

为了争夺资源,必然导致各国之间的争斗。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无穷无尽的欲望。

这也是中国古代不提倡发展科技的原因。

因为科技是把双刃剑,发展了,也破坏了。

工业科技破坏了环境,医疗科技破坏了人体。

面对迟迟未结束的疫情,人类还在追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殊不知,解铃还须系铃人。

把身体还给自己。

把生活还给自然。

有多久,没去体会大自然了。

有多久,没去畅快的呼吸新鲜空气了。

日出东方,日出而作。

日落西山,日落而息。

天有四时之美日有白昼之分(昃之篇日出东方)(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