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纸条,老记者珍藏了30年

文/贾善耕

一张长图讲述百年故事(老记者珍藏了30年)(1)

一张长图讲述百年故事(老记者珍藏了30年)(2)

一张长图讲述百年故事(老记者珍藏了30年)(3)

(注:根据罗朝清先生提供的资料整理。,纸条,图片有罗朝清先生提供)

一个寻常秋日的上午,我到老朋友罗朝清先生家里拜访,他住在泉城济南一处铁路宿舍五楼,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一直住在这里没有变过。

我们聊书法、聊工作经历,谈到铁路工作时,他特别激动地从里屋搬出一大摞相册,翻开后给我讲解着,于是我进一步了解了30年前,作为《人民铁道报》首席记者的他和同事徒步跨越六个省区,历时七个月,行程4000多公里,实地采访相关铁路沿线的传奇经历。在他翻看相册时,他从里面抽出一张平平整整的旧纸条,在我的追问下,得知了一段令人感动的传奇故事。

1992年3月12日,他和同事继续着”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采访行程,从进入乌鲁木齐铁路局的第一个车站——疏勒河站出发,继续向西行,闻讯赶来的乌鲁木齐铁路局电视台的记者,乘坐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69次特快返回乌鲁木齐。恰逢此时,北京至乌鲁木齐的69次特快列车开过来了,突然,从列车尾部车厢扔出一个包裹着石子的纸团,展开发现纸条已经硌了几个洞,纸条上写着:

“乌鲁木齐铁路局客运段京三组全体乘务员向人民铁道报记者罗朝清、

杨剑波致敬”

1992年3月12日17时17分于河东站至桥湾站间”

罗朝清特地看了看时间,当时的时间是17点19分,距离她写好纸条只过了2分钟。

两位记者惊呆了,连续几个月的辛劳一扫而光,激动得几乎流泪。

于是,这段路程中,他们又增加了新的期待,想知道这个纸团是哪位同志写的,又是如何想出这个好办法送给他们的。终于,他们找到了答案。

原来,这趟列车 第三包乘组的列车长王秀霞从当地电视台记者口中了解到《人民铁道报》两位记者沿铁路线西行徒步采访的信息后,就产生了对徒步采访的两位记者表达敬意的想法,但列车飞奔,不可能停下来,就采用把写好的纸条包上一个小石子,当发现徒步采访的记者时迅速从列车尾部扔给他们。

他们将要到达的路段,正好是记者可能通过的路段,于是列车长就一直站在列车尾部盯着沿途的行人,当她发现两位和照片上的记者一模一样的步行者时就立刻从列车尾部把包着纸条的石子扔了下来……

3月21日,罗朝清他们两人走到柳园车站时,正好遇到了京三组在柳园车站停车,特别巧合的事,两位记者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扔小纸条的王秀霞车长,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到达乌鲁木齐后,两位记者又与京三组的全体乘务员座谈并合影留念。

一段八千里徒步穿越的历程,包含了老一辈铁路人对事业的挚爱和对信念的坚持。

这张纸条被工工整整地放在罗朝清先生的相册里。三十年的蹉跎岁月,抹不去一位《人民铁道报》老记者对铁路工作的关心和对铁路同事们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一张纸条、一个故事、一段传奇人生、一位老铁路新闻工作者对铁路事业的不懈情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