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姐弟寻家记录(探访34)(1)

华夏银行保定分行助力抗“疫”,为企业贷款近4000万

华夏银行保定分行开展专项行动,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本报专访华夏银行保定分行行长:进入保定十年,迎接全新挑战

本报记者程功、实习记者刘媛媛 文/图

阅读提示:7月16日,8岁女孩然然独自上街寻找5岁弟弟,最后被暖心交警送回家,还照顾受伤爷爷一事在保定网友中热传(父母离异,保定8岁女童独自照顾5岁弟弟和受伤的爷爷)。一时间,然然的遭遇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

对此,记者联系到保定市交警三大队执勤民警,到访了然然家:这间10平米的平房出租屋蜗居着然然和5岁的弟弟小远,还有他们的爷爷。家中除了两张床以外,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这两个到了年龄却没上学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和55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爷孙三人蜗居在10平米出租房,环境堪忧

7月16日,记者从事发时送然然回家的执勤交警处得知了然然家的住址。19时许,记者赶往然然位于东风路的家。

在然然家门口,她5岁的弟弟小远正在胡同口独自玩耍。小远的身后,是一排低矮逼仄的红砖平房。上面镶嵌着一扇扇被风雨侵蚀了多年,早已脱皮掉色的门窗。小远带着记者来到了他们的"家"——一间不足10平米的出租屋里。

袖珍姐弟寻家记录(探访34)(2)

(然然一家居住的出租屋)

在这间小平房里,两张老旧的单人床占据了屋里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床上堆满了杂物,两张床中间挤着一个缠着胶带的老旧柜子,里面塞满了被子和爷孙三人的衣服。除此之外,这个狭小的家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甚至连厕所和生活用水都是公用的。

袖珍姐弟寻家记录(探访34)(3)

(狭小拥挤的屋子)

而在床的一侧,餐桌由于久未清理已经满是油污,各种蚊虫随处可见。桌子上一个小小的粉色电扇可以算是唯一的"家用电器"了。小远说,以前的每个夏天,一家人都要靠他来生活的。更令人唏嘘的是,为了要省钱,这唯一一台电扇也并不经常使用。

袖珍姐弟寻家记录(探访34)(4)

(夏天散热的小电扇)

房东阿姨介绍,这一家都是清苑人。老人叫刘伟(化名),已经在这里租住了一年多,两个孩子今年才来到保定。"听说孩子的父母离异了,也没有人管,跟爷爷在这边生活,挺可怜的。"

走访中,好几位邻居都提到,刘伟白天在外面打零工,晚上才回来。"每天白天都是两个孩子在家,邻居和门口饭馆的人一般都会帮忙照看,给点吃的。"有邻居说。

父母离异,55岁老人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19时30分许,孩子们的爷爷刘伟才满身灰尘地回到家中。放下电动车,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他对孩子们现在的情况也有些无奈:"我每天早上5点就出门了,晚上7、8点才能回。留下他俩在家,我也特别担心,但是为了生活,确实也没有别的办法。"爷爷不善言辞,但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不得已留下两个孩子外出打工。

"实在没时间收拾屋子,随便找地坐吧。"刘伟有些不好意思。随后,他坐在板凳上,向记者讲述起然然和小远的故事……

自从然然和小远的父母离异后,两个孩子就一直跟着爷爷。为了生存,刘伟每天起早贪黑,四处寻找打零工的机会。这也是一家人目前唯一的生活来源。

"每天都没有固定的收入,工作地点也不固定,都是一大早就出去找活干。"

"给私人干活没准儿,有一次有个老板拖欠的3000元工资一直也没给。"

"孩子平时都是由房东和邻居帮忙照看着,也挺感谢他们。"

"两个孩子越来越大,特别懂事,前段时间我的手臂受伤,然然帮忙做饭,让我心里更想着多挣点钱,给孩子一个好点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想让孩子跟着自己受委屈。"

刘伟低着头,一边搓着手,一边呢喃着。当他抬起头时,眼里存满了泪花。

爷爷不懂如何网上报名,错过孩子上学机会

说话间,小远蹦蹦跳跳地跑到了爷爷面前。当看到记者手中的书包和冲锋衣时,小远眼睛一亮,双手接了过去。然后便一直在旁边翻看着新书包,甚至连塑料袋也舍不得拆开。仿佛拿在手中的,是全世界。

但在开心的小远身边,爷爷却一直坐在凳子上,头低沉着,有些惆怅,缓缓地道出了然然和小远离开老家的原因:"然然之前在老家上了半年一年级,小远上了一段时间幼儿园,一直由老奶奶(刘伟的母亲)照看,后来因为疫情,就没再上学。再后来,老奶奶身体也不好,时不时腿疼,孩子没人照看,我就把他们接到保定来了。"

袖珍姐弟寻家记录(探访34)(5)

(5岁弟弟小远)

话语中,刘伟无时不透露出想让孩子继续上学的想法。既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方便自己照看。但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原打算今年为两个孩子在保定报名上学,但刘伟不了解新闻,也不会使用手机报名,错过了孩子今年上学的机会。这让刘伟深感愧疚。

临行前,小远蹦蹦跳跳的把记者送出胡同口。挥手告别后,小远在身后突然大声喊了一句:"阿姨,小远能上学吗?"当小远得到"能"的回复后,这个5岁的男孩,眼睛里放出了光。

袖珍姐弟寻家记录(探访34)(6)

袖珍姐弟寻家记录(探访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