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一年多前,今天拿出来发表。

本文副标题是:

来自敌军的、对我军最好的礼节和尊重,是——

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大约三年前,因有徐克《智取威虎山》的前车之鉴,在得知徐克林超贤将执导《长津湖》时,我时不时在头条呼吁,坚决反对香港导演拍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1)

原因很简单,这些香港导演,尽管我相信他们都是爱国者,但他们没有经过大陆中国革命历史的洗礼,没有切身的革命实践(仅仅看书或者加上红色旅游是远远不够的!)、不懂得中国革命史和中国人民的革命豪情、不具有革命情怀,我非常担心,他们如何拍出来真实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影片呢?

今天看了《长津湖》,当影片一开头的出品方出现“八一电影制片厂”字样的时候。我稍稍感到放心了。

显然,正是由于八一电影制片厂作为主要出品人,对影片的历史还原和情节安排起到了品质控制的作用。

影片整体的确是催人泪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功勋惊天地、泣鬼神!

但看完整部电影,我过去的担心并没有完全排除,因为这部电影仍然是让我有所失望的!

【一】电影《长津湖》没有很好地回答“为什么打仗?”!

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部分。

与中国近代革命史相关的所有的军事题材的影片,甚至,广而言之无论任何国家的任何一部军事题材的影片,特别是严肃的军事题材的影片,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打仗?

如果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忠实地还原历史,那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

“为什么要打仗?”,电影给出的答案背后,是电影编剧、导演乃至制作方的意识形态、政治态度、阶级立场、民族感情,究竟放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实际上, “为什么要打仗?”,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战士是有不同的回答的。

简而言之,国家领导人必然是从全局的战略的角度来看待,而普通战士必然是从局部的个体的角度来看待。

那么很显然,如果普通战士的看法与国家领导人的看法出现本质上的分歧地话,士兵们就无法知道到底为何而战,这场战争就不可能赢得胜利。

此外,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如果是非正义的战争,则战争的发动者必然会用多种方式欺骗、煽动士兵参与战争,则非正义的战争,它的本来面目与士兵的认知一定是背道而驰的,于是,失败就是非正义战争的必然宿命!

暂且抛开电影谈历史。1949-1950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终于脱离了长期战乱,国家和人民亟待修养生息,发展经济,因此已经有百万军人解甲归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被迫改变了航向!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2)

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

新中国则同时被迫面临一个重大抉择:到底要不要介入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本是南北朝鲜为谋求统一而爆发的内战,眼看韩国军队一败涂地,美国第一时间武力支援李承晚政权(本身美国违背美苏协议,在苏军按期撤出朝鲜后仍然保留少量军队和军事顾问在南朝鲜,战争爆发后又迅速给南朝鲜提供军事援助),并同时派出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并派兵进驻台湾,之后操纵联合国通过了第84号决议,武力干涉南北朝鲜内战,以及轰炸我国丹东市(《长津湖》电影也表现出了轰炸丹东这段历史)。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3)

由此,摆在毛主席党中央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出兵朝鲜?!

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本文不多叙述。只说结论:

毛主席力排众议说服中央其它领导人,包括坚决反对出兵的林彪,最终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概括起来理由如下:

1)美国已经将战火烧到中国领土,并武力干涉中国中央政府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努力,中国不能不作出强有力反击;

2)一旦美国完全占领朝鲜,则当时我国最重要的东北工业基地必然变成前线,将长期处于战争威胁之中或实际面临炮火,则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如果朝鲜战败,则中国将不得不容忍苏军长期驻留旅大(而之前1950年2月的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规定苏军要在1952年底完全撤出),这对于历史上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新中国来说是极为痛苦的,而且也有损于新中国的形象。此外,朝鲜流亡政府和大批难民必将长期驻留中国,中国难以承受(这个理由当时不方便公开,恐怕仅限于极少数中央领导讨论过);

4)从中国历史来看,朝鲜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朝鲜有事,中国不能袖手旁观;

5)从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的角度来讲,保卫红色朝鲜从而保卫红色中国,是新中国对朝鲜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支持中国人民应有的回报,是新中国的国际义务。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主席这句形象的比喻,深刻说明了出兵与否的利害关系。电影中也据实再现了这一点。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4)

那么,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看,出兵朝鲜的理由是什么呢?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广大农民刚刚分得土地,意味着如果美国的战争企图得逞,那么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也可能卷土重来,老百姓会失去刚刚获得的安定日子和分得的土地,那为什么不去抵抗美帝国主义、保卫新中国呢?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5)

但是,保卫获得的土地,仅仅这个理由,还是不够充分的!

为什么呢?第一,保卫分得的土地,停留在经济层面,还没有上升到意识形态、阶级立场的高度,尽管,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才分配土地的;第二,当时实际上相当多参战士兵的家乡还没有土改,还没有分得土地(当然,分得土地的预期是有的);第三,部分参战士兵,主要是数量相对较少的学生、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个别大知识分子大资本家、个别国民党官僚的追求进步的子女(一般也都已有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身份),与分得土地没有直接关系;第四,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了保密的需要,相当多中低级军官和士兵,都是坐闷罐火车到了中朝边境即将出国前才知道来到东北并要去朝鲜打仗。即便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一个逃兵,反而全都成为在战场上的勇士!这说明官兵们对中央出兵决策的完全信任和服从!

所以,一定会有另外的造就英勇无比的志愿军的更强有力的理由!

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仅如此,这个新中国,使全体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掀翻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一个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即将展开令人热血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人类历史上最光明最美好的宏图即将在自己手中实现,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一幕!

而带来这一切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过去的奋斗历史,正带给人民巨大的信心!人民无比信任共产党和领袖毛主席,并决心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保卫和建设红色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乃至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国土以后,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胁的环境下来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工作。但是,美国侵略者如果以为这是中国人民软弱的表示,那就要重犯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样的严重错误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远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国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谁要是企图把中国近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是抹杀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而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人民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么,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

这是周恩来总理,在朝鲜战争爆发三个月后的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对全世界公开发出的通告,也是对美帝国主义的严重警告。

这个公告,当然也同时告诉了新中国全国军民,我们已经预备要去朝鲜打仗了!

那么,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要去朝鲜打仗?

正是这一点,即,出于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无比信任和忠诚,并决心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保卫和建设红色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是所有官兵参战的最根本理由!

而这个理由,从红军时代,就已经在人民心中扎下了根!

想一想苏区人民踊跃参加红军、想一想小叶丹与红军歃血为盟、想一想王二小舍身诱敌、想一想沂蒙红嫂用乳汁养护受伤战士、想一想淮海战役百万民工支前、想一想长江船工冒死撑船送百万雄师跨过天堑……这些无数令人热泪盈眶的史实,难道不是最好的证明?!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6)

香港导演,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么?

香港导演,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么??

香港导演,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么???

正是由于抗美援朝是正义之战,正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参战理由和普通士兵的参战理由,是本质上完全一致的,所以,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才拥有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国家领导人的参战理由和普通士兵的参战理由并使两者完美结合!

回到《长津湖》电影。

这部电影,在回答国家领导人的参战理由时,以较多篇幅进行了描述,是忠于史实和还算充分的,比如说,直接引用了毛主席的原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但在回答普通士兵的参战理由方面,主要是两点:1 保卫刚刚分得的土地乃至保卫家乡;2 下一代不用再打仗了。这两个当然是非常好的理由,尤其是第二个,是志愿军战士思想认知的升华。但《长津湖》没有告诉观众为什么会分得土地,缺乏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描述、缺乏对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无比信赖的描述,因而这两个理由是经济性质的、民族主义的,是不具有阶级性质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从而是非常不充分、不本质的!

所以,作为严肃军事题材影片的《长津湖》,在回答为什么要打仗这个问题上,顶多算勉强及格!

当然,这也与近几十年来国内舆论环境有密切关系,相当多的涉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电视剧,不敢直面 “阶级斗争”和“革命”,总是用其他的理由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行动找注解从而实质上曲解、从而大大削弱影片反映历史事件的立论基础,以及影片的意识形态含义。这样的影片注定是至少不会充分成功甚至失败的!

典型的就是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完全没有任何一个片段、一句台词表现出解放军剿匪是推翻三座大山的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从而把革命历史题材拍成了警匪片!


【二】电影《长津湖》欠缺全局观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朝鲜战争的走向。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重要的片段,是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立国之战乃至深刻改变世界历史局势的战争中最核心部分。

但是电影《长津湖》对这一点表现不够充分,除了开头部分描述中央决策表现出全局观以外,对长津湖战役扭转战局的重大意义着墨太少,这一点令人遗憾。

此外,真实的长津湖战役乃至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仅仅由彭德怀总司令等志司领导在前线进行决策的,而是毛主席亲自参与大量的战略部署甚至较为具体的战局策划和指挥的。例如第一次战役的部署,就是毛主席在1950年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致电彭德怀等,正式下达的(后附电报全文)。从电报全文不难体会毛主席对全局和敌我双方态势的了解,以及惊叹于毛主席对战争细节的掌控、部署!

此后战争的进程,始终详细呈现在毛主席面前,毛主席无数次为五次战役乃至停战谈判给出前方战略的或具体的指示。

而电影《长津湖》中,除了做出参战决策外,看不到毛主席、党中央对长津湖战役的全局掌控与具体指挥,与史实不符,也甚至看不出来彭德怀总司令对长津湖战役的全面掌控与指挥,这方面只有寥寥几个镜头,彭总司令在电影中多是站在地图前思考却少有决策。

顺便说一下,无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对前线将领的指挥,尽管有时候非常具体,但除了战略部署是中央决策前线将领必须遵守外(事实上相当多战略决策来自于前线的提议,例如粟裕大将曾经多次向中央提出重大建议并被采纳),都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前线将领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指挥作用的,这与微操大师常凯申乃云泥之别!

附:毛泽东:关于打好志愿军出国第一仗给彭德怀等的电报(1950年10月21日)

倪柴,即转彭德怀同志,并告邓洪韩解及高贺:

(一)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三师似将进至咸兴。伪六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七八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里]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龙〈龟〉城。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二)估计伪首伪三两师要七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四十二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箝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三)如伪六师(较强)由破邑(在铁路线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鲜人民军一部作有力的阻击,则该敌可能要到十月廿四日或廿五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廿三日赶至德川宁远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卅八军或卅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 (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五)这一仗可能要打七天至十天时间(包括追击)才能结束,我军是否带有干粮?望鼓励全军,不惜牺牲,不怕艰苦,争取全胜。(六)彭邓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毛泽东

十月廿一日二时半


【三】电影《长津湖》部分细节的失败或不足

以下几个细节,电影《长津湖》构思或处理得很不理想,部分可以说是失败甚至荒谬!

1)伍千里带着哥哥伍佰里的骨灰回到家乡,纯属瞎编乱造。

按照电影《长津湖》的时间线,伍佰里牺牲于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然而限于当时条件,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一般都是就地掩埋,然后稍晚或几年后集中迁葬,绝没有火化的事情发生。火化不是中国人、解放军的历史传统,当时也根本不具备火化的技术条件。而且伍千里南征北战,怎么可能带着哥哥的骨灰?如果是寄放在某处,他有条件方便地取走带回家乡?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7)

实际上,如果伍千里带回家的是一面遗像或再加上部分遗物(特别是,如果带回的是伍佰里从家乡带走的长期随身物例如老爸给做的烟斗,那更有意义),不仅无损于剧情想要表现的亲情,也更符合逻辑和史实。

2)伍千里的家乡,一片祥和,但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氛围。

伍千里回到山清水秀刚刚进行了土地改革的家乡,显然是编剧导演想用“获得土地”和“秀丽景色”以衬托“保家卫国”这一理念的,但是,电影画面上却只有秀丽江山却没有革命的红色,哪里看得出来这是刚刚解放的人民的土地?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8)

这个场面如果插上一些红旗才更真实

正如本文前述的,如果不能忠实地反映当时的意识形态,那么电影的立意基础就缺乏甚至坍塌!

3)伍千里被征召归队的方式很荒谬。

居然是几个解放军传令战士骑着高头大马远远扯着大嗓门指名道姓要伍千里归队,连部队的番号、连去朝鲜打仗都喊出来。这个镜头很荒谬,难道不需要保密么?军人归队命令都简单明了,只要求何时归队,根本不可能告知归队理由、军队去向!而且,即便不是通过地方政府转达,也必然是当面单独告知,怎么可能扯着嗓子大喊?难道不怕伍千里家乡有潜藏的蒋帮特务?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9)

4)伍万里入伍形同儿戏,太不严肃

在红军、八路军、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解放军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无数百姓子弟追随部队要求参军并成功的事例,但解放后人民军队开始正规化后这样的现象就极罕见了。

而伍万里不但直接向高级首长请求参军获准,而且还被特批进入哥哥的七连,连长却事先毫不知情。

而且,抗美援朝之前和初期,军队是秘密调动,让一个乡村少年特批入伍,不合常理。

在抗美援朝公开后,国内广泛动员支前,再一次出现了无数母送子、妻送夫,以及个人强烈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热潮。能够参加志愿军,要经过重重政审、体检,是优中选优,伍万里即使在那个热潮中报名参军,也未见得能够遂了心愿——很有可能因为已经有一个志愿军哥哥而被劝阻入不了伍。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10)

更为甚者,七连是具有特别历史、特别任务的,在影片中担任穿插任务,基本上相当于特战部队(虽然当时没有特战部队这个概念),怎么可能让一个泥腿子少年未经任何军事训练就加入?

5)闷罐火车怎可随意开门?

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解放军运兵使用闷罐火车这一特殊形式。闷罐火车有的完全没车窗,有的仅有小小的窗口,途中也一般不允许打开。

考虑到当时保密的需要,志愿军所乘的闷罐车,更大可能是完全封闭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中途绝不可能允许随意打开车窗、车门!而伍万里却能够一气之下就拉开车门要跳车?!

当然,影片中,伍万里一气之下拉开车门要跳下去,迎面看到的是的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这个画面寓意丰富,从艺术性和思想性角度来看都是很高明的处理,将战士们对祖国的感情立体地呈现出来、将万里长城卫护祖国的历史寓意表现出来,而且将万里长城和伍万里的名字联系起来,值得称赞!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11)

伍万里冲动下想打开火车门跳下去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12)

展现在战士们眼前的是壮丽的祖国河山!

6)毛岸英怎可能直接给七连下达任务?

毛岸英是彭德怀总司令的贴身秘书,绝无权力绝无可能直接向任何一支特别是基层队伍下达军事命令。

但影片中,却是毛岸英下达命令给七连,要他们立刻出发执行穿插任务。这一点显然违反基本的逻辑。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13)

可能导演想增厚毛岸英的戏份,但这个方式太突兀。

实际上,忠实再现毛岸英入伍和牺牲的经过,就已足够,毕竟毛岸英不是影片主角。

7)到底是“同志”还是“兄弟”?

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之间多次以“兄弟”而不是“同志”相称,是刻意为之?

多年来,显然是为了表现八路军、解放军官兵的人性,或者为了强调官兵、兵兵之间的亲密关系,一些主旋律影视剧中的八路军、解放军官兵总是以“兄弟”互称,这一点较难令人接受。

我军自红军起到现在,特别强调官兵一致,这也是我军强大战斗力的来源之一。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官兵,首先是革命队伍中平等的一员,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革命战友的关系、同志的关系,其次才是上下级、平级的关系,最后才是兄弟姐妹的关系。

我军没有互称“兄弟”的历史传统,而是一直以“同志”互称,只是近些年来,解放军中才有称兄道弟的现象。

以当时五十年代队伍中的革命氛围,即使当时志愿军中有“兄弟”这样的称呼法,也绝不可能是普遍现象,这样的镜头看起来非常别扭。

“兄弟”这样的称呼,令人条件反射般想起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中,才是动不动称兄道弟,而且特别是军官之间、上下级之间,“兄”、“兄弟”这样的称呼还不能随便使用,有一套复杂的潜规则!

8)史密斯向冰雕连敬礼?志愿军、中国军人需要这样的尊敬么?

影片中,美军陆战1师史密斯师长率领部下依仗强大的火力和美军超强的后勤保障,突破志愿军的包围、阻击,在后撤路上却看到一群志愿军战士的枪口冷冷地指向自己。惊恐之余,经部下提示,史密斯才发现那些志愿军战士已经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但每一名战士都是战斗持枪战斗姿势!于是,史密斯缓缓举起右手,致以标准美军军礼。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14)

在真实的长津湖战役中, 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外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成为了此战中打出来的3个冰雕连(另有一说80师239团3营6连也全连被冻死)。

近些年来,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日本鬼子、美国鬼子向牺牲的八路军、志愿军敬礼的镜头,这些镜头非常令人反感!!!

这样的镜头,无非是想通过表现敌人对我军指战员作为军人所表现的英勇的认可,来表达对我军官兵的尊敬,即所谓军人对军人的尊重。

但是,借敌人的礼仪,表达对对我军官兵的敬意,总感觉非常荒唐!

日本鬼子、美国鬼子过去的战争表现,表明他们完全没有任何人性可言!他们的残暴罄竹难书!无论对待战场当面的对手军人,还是被俘的军人,还是占领地的普通百姓,日本鬼子、美国鬼子都残忍无比,国际法、战争规则、《日内瓦公约》,在日本鬼子、美国鬼子那里纯粹废纸一张!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军人,对我军牺牲官兵敬礼,可信么?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么?即便真有这样的事情,用一只残暴军队的个别所谓具有军人“修养”的军官的敬礼,来反衬我军指战员的英勇,有这个必要么?

这样的表现手法,难道不是内心深处“洋大人唯上”的思想在作祟?

再来看看下述历史事实:

1950年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时任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为此暴跳如雷,非要枪毙担负爆破、阻击任务的172团团长。团长对他说,先去阵地上看一看,看了再枪毙也不迟。

来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黄朝天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战士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两个连上百名战士伏守在冰雪中,却没能等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那一刻。黄朝天见状,伏地痛哭!

请问编剧兰晓龙、黄建新,还有陈凯歌、徐克、徐超贤三位大导演,史密斯的军礼和黄朝天的眼泪,哪一个更是对我志愿军战士的尊敬?

你们要不要问一下仍然在世的红军八路军志愿军战士,以及当今在祖国西部边陲与印度对峙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需要来自敌人的敬礼证明自己么?

在我看来,来自敌军的、对我军最好的礼节和尊重,是“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关于电影长津湖简介(回顾电影长津湖)(15)

7)关于地图的一个Bug

影片最后部分,彭老总面对的巨幅军事地图,是毛岸英在敌机来袭前想到“我们没几幅大比例地图”然后折身去抢救的那幅。

但这幅地图在剧情中是已经被美军燃烧弹烧毁了的。

【四】简单评价部分角色

毛主席在1950年年龄57岁,身体非常健康、精力旺盛,但电影中的唐国强时年68岁,扮相略显老了。

在说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时,演员唐国强的挥臂动作,不够坚定有力,让人遗憾。

彭德怀总司令的运筹帷幄表现得不足。

毛岸英的扮相、表情等,非常好。此外如果要增厚影片人文色彩、感情色彩,完全可以用一两个镜头表现毛岸英惜别刘思齐的场景,那会多么令人感动!

伍千里吴京有点耍帅,明星味略凸出。

【五】简单评价剧情

本文只打算对剧情着墨寥寥数笔。

1)有必要设定伍千里、伍万里这兄弟俩的角色么?

伍万里一开始痞气较重,后来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

显然,影片想既表现出百、千、万三兄弟的历史传承,也希望表现出一个新战士的成长,同时想增厚影片的人文感情色彩、人性色彩。

但设定伍千里、伍万里俩兄弟这俩角色,总感觉别扭,导致影片的重点在俩兄弟的感情戏,与“长津湖战役”这一宏大主题不般配。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伍万里这个人物,电影中不去表现伍千里伍万里的兄弟情谊,这部电影是不是就没法拍了?

显然不可能嘛!

所以,伍万里、伍千里兄弟俩的角色设定,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兄弟俩的冲突和合作方面,削弱了长津湖战役这一宏大主题的严肃性。

当然,如果没有伍万里这个角色,剧本得重写,那就是另一部《长津湖》电影了。

2)电影中只有“血战乱石阵”这一个长镜头,甚为遗憾。

林超贤导演对这个4分钟的长镜头颇为满意。这个长镜头也的确非常精彩。

但这个镜头用了较多的后期,还不算是严格的长镜头。刚看完电影时,还差点以为没有长镜头。

另外,作为一部时长三小时的鸿篇巨制,长镜头的时间长度只有4分钟,也只有这一个“血战乱石阵”,不是很恰当、般配。

这部电影的长镜头,应当用于表现长津湖战役的大场面。


【六】总结

《长津湖》和近些年表现中国革命历史的军事电影,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基本上就战争而战争,只是通过表现敌人的残酷或我军的艰苦战斗等,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号吸引观众令观众热血沸腾,但是对战争的主题、战争的意义要么不敢触及,要么刻意回避,要么甚至故意歪曲。夹带导演私货的屡见不鲜,更不用说在细节方面违背历史真实、荒唐虚构的内容着实令人惊诧!

总之,香港那些导演们,还有大陆的内心没有革命英雄主义的实质上是资本家的大导演们,你们不要去“玩”中国革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