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红楼》系列〔085〕期 高曰、高博 2022、05、16

大观园最初叫什么名字(天上人间诸景备)(1)

大观园究竟在哪里呢?

有说在北京,有说在南京,还有人说在西安等,众说纷纭,据胡文彬先生统计约有十二种说法,这些说法谁对谁错?

大观园,《红楼梦》中的又一个谜案!

其实,关于大观园的位置,作者自有交待,请看:

为了接待元妃,首先要盖一个省亲别墅,在那里盖呢?

贾蓉、贾蔷来见贾琏商议在那里盖大观园的事,贾琏一边在平儿捧着的盆里菡手,一边说:“什么话?快说。”

贾蓉回说:“我父亲打发我来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

立松轩批语:简净之极至,园基乃一部之主,必当如此写清。

如何写清了,请看下图:

大观园最初叫什么名字(天上人间诸景备)(2)

东边(长) 十 北边(宽) ═ 三里半

三里半,折合成米,是1750米。

紫禁城实际距离为:长 961米;宽753米;合计1714米。

“三里半”是目测,自然有误差,误差仅14米。

“三里半”暗笔点出:大观园实质上就是紫禁城。

大观园,清王朝的政治权力中心,不是紫禁城,会是那里?毫无疑问,必是紫禁城。

从入住大观园的众钗中也可以看出来。

第一个入住的是妙玉,妙玉隐寓顺治,1644年,他是第一个进入紫禁城的。

还有:林黛玉(康熙)薛宝钗(乾隆)、贾探春(嘉庆)、史湘云(道光)、贾迎春(咸丰)、李纨(同治)、贾惜春(光绪),共八位。

秦可卿(努尔哈赤)已去世,王熙凤(雍正),按理说他应该入住,但作者不想让他入住,当然其女巧姐也进不去了。

贾元春也去世了,但作者想让他进大观园,因去世,只能是以省亲的名义进,鬼魂么,也只能是晩上进。

大观园,有实有虚,按理,宝玉(曹頫)是没资格住的,但“幻笔”中,也是可以的,这是虚构,所以有一个怡红院。

宝玉不入住,《红楼梦》就写不下去了,他是随行记者么,记录众钗行止,怎么能没有他呢?

大观园命名,灵感来自曹顒的字若孚,《易经·观卦》云:

观:下坤上巽,凾而不荐,有孚颙若。

《观卦》,内容如下: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六二:窥观,利女贞。

六三:观我生,进退。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兵于王。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易经·观卦》是说:《大观园》里,观国,观天下,观自己,观他人,都是没有灾异的。

一个“童观”,启发作者将惊天骇地事件都放到一群小儿女眼中。一个“利女贞”,启发作者将大清帝王均异化为女子。

根据“观卦”内涵,作者借此观天下,观他人,观自己。

这样大观园就成了一座观察“大清王朝”兴衰的舞台,观察的对象,主要是:

“十二钗”,即“大清•十二帝”,以及他们的兴衰,乃至灭亡。

紫禁城,原本是明代宫殿,作者为何又要营造大观园呢?

营造大观园的实际意义,它的作用,涵义,蕴涵着曹頫的“立意本旨”,第十七回,脂砚斋有一批,道出原委,他说:

……观者则为大观园废(费)尽精神,余则为若许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冢。

脂砚斋说得明白:看书人多为它的地点、结构费尽了精神,其实,作者只为突出一个葬花冢。瞧!脂砚斋对天上人间诸景皆备的大观园,不屑一顾,对葬花冢却备加关注。

脂砚斋的意思是:不要在“大观园”上费神了,且注意一下“葬花冢”吧!那才是作者关注的要点。

“葬花冢”涵义——大清帝王,都将从这里死去。

大观园,有实有虚,有原型,但也不能拘泥原型。“贾府”、“太虚幻境”、“大观园”三者都是《大清王朝》在《红楼梦》中的幻境幻形,是一种幻笔幻文。

三种幻境中,无论那一种形态,其中的《十二钗》都是纲,纲举目张,只要你抓住了这个纲,就能一通百通,就能读懂《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