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哪里(红楼梦中三里半大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1)

大观园原址探析(一)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诸钗居住的场所,红学研究者们对它的原址充满好奇之心,历来有颇多说法。有人说在南京;有人说在北京;有人说在西湖……无论哪种说法,都无法论证确实。于是有人说,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大观园,他只是作者的一个梦幻所在。

以作者对大观园各处描写的细致程度来看,这个地方确实存在过,这里就是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家园。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探索大观园原址,以书中给出的“一箭之地”和“三里半大”的尺寸为线索。

青溪前期文章已经确定宁荣二府的地理位置关系是在胤禛和胤禩的贝勒府基础上架构来的,荣国府是胤禛府的位置,宁国府是胤禩府的位置。详见拙作《红楼梦中宁荣二府有没有地点原型?如果有会是哪里?》和《你心心念念的大观园历史模型是哪里?曾经有一个消失的东花园》

据记载,胤禛府在“禛贝勒府”时期有东书院,此院有楼、阁、堂、室等,室内陈设有桌案、围屏、座椅、瓷器。院内植多种树木花草,为贝勒及福晋读书阅典、赏花观月之所。

《红楼梦》中荣国府有东大院,贾赦住的乃是旧园是位于东大院中,对应的应该就是当初的东书院。

胤禛封亲王后预支了两年的亲王俸禄对王府进行了升级改造。再后来,胤禛登上皇位,该府邸再次扩建,这次兼并了胤禩府邸,也就是宁国府的位置。大观园的园基则在二府中间地带,建造时间应该是雍正即位之后的改建,元春封妃省亲的故事,只是为了给大观园一个合法的皇家园林的名义,借此掩盖真实的建园原因。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哪里(红楼梦中三里半大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2)

我们回顾一下书中对宁荣二府位置关系的描写:

首次引出宁荣二府,在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的谈话中,贾雨村道:

“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酷轩峻,就是后[甲戌侧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甲戌侧批: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虽然这里说的是金陵老宅,但实际上是宁荣二府的镜像,这是对两府进行一个总的外部描写,使读者知悉其位置关系。宁荣二府的位置关系是,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二宅相连,占据大半条街。

胤禩府和胤禛府正是一东一西,二宅毗连,西边是胤禛府,也就是书中的荣国府所在位置。贾雨村说“后一带花园子”,这里批书人指出,其实“后”字是“西”字的替代。这“西一带的花园子”,就是大观园的缩影。把宁荣二府作整体看,它在荣国府中,属于西边。

作者对宁荣二府的展现,也是分层递进,首先由贾雨村对其整体外观进行一总,然后随着林黛玉进京,透过黛玉的眼睛,对二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第三回讲道: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这里初步描写了宁荣二府大门的距离,这“行不多远”到底是对远?作者借尤氏回家之机描述出来。

第七十五回

中秋节,尤氏在荣国府赏月深夜回府,书中交代:

到起更的时候,贾母说:“黑了,过去罢。”尤氏方告辞出来。走至大门前上了车,银蝶坐在车沿上。众媳妇放下帘子来,便带着小丫头们先直走过那边大门口等着去了。因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每日家常来往不必定要周备,况天黑夜晚之间回来的遭数更多,所以老嬷嬷带着小丫头,只几步便走了过来。两边大门上的人都到东西街口,早把行人断住。尤氏大车上也不用牲口,只用七八个小厮挽环拽轮,轻轻的便推拽过这边阶矶上来。于是众小厮退过狮子以外,众嬷嬷打起帘子,银蝶先下来,然后搀下尤氏来。大小七八个灯笼照的十分真切。

这里写得很清楚,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老嬷嬷带着小丫头“只几步便走了过来”。“一箭之路”,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做度量,约相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古时五尺为步,那时五尺约等于现在的四尺。“一箭之地”最多不超过两百米,大约150米到200米之间。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哪里(红楼梦中三里半大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3)

按照府邸建设,大门应该在正中,二府大门的距离,基本就是一个府邸在东西方向的长度,也即在150-200米之间。

《国朝宫史续编》第六十一卷,记录了雍和宫的尺寸:雍和宫在皇城东北,缭垣四周,南北袤延一百二十一丈,东西广四十九丈。

下面来折合一下雍和宫的尺寸:清朝时期一丈约合3.45米,四十九丈就是约169米,正好在150和200米之间。

这个长度恰好符合《红楼梦》中描述的“一箭之地”的距离。宁荣二府和雍和宫的东西宽度能够得到如此贴切的吻合,精确到数字上的一致,这是最确凿有力的证据——宁荣二府脱胎于胤禩和胤禛二人的府邸。

雍正继位后,雍亲王府整修时并入了胤禩府邸,但是,在雍正三年遭大火焚毁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才是《国朝宫史续编》中记录的雍和宫尺寸。幸存下来的雍和宫大约是未烧毁之前的一半大小。

作者真是无一处闲笔,怪不得脂砚斋说“此书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少。”“一箭之地”这个距离写明了大观园东西尺寸,和雍和宫东西的长度169米相符合。

据记载,雍和宫南北尺寸远大于大于东西长,这在《红楼梦》中也有表示。分别如下:

林黛玉进入荣国府的这段描写: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哪里(红楼梦中三里半大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4)

林黛玉自西角门进入荣国府,轿子是自南向北的方向走。这里出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和“一箭之地”相同,只是两种不同的说法。林黛玉等人在南北方向走了“一射之地”后,换了轿夫,又过了垂花门、穿堂、三间小厅,然后才见到贾母正房大院。书中提到的这些间隔点,可以看作府内的几道门,或者是几进院落。每一个间隔都不会太小,可见,荣国府南北方向要比东西方向大的多。

第十二回王熙凤看望完秦可卿,

进入会芳园之中,只见: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其中用到“遥望东南”和“纵观西北”,说明会芳园南北方向的距离比较长。

第十七回贾政等游园,书中写道:

从怡红院后门出来,则见清溪前阻。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这里又用了一个“遥”字,因为当时园子刚建好,各处还没有命名,所以贾珍只说“这”、“那”来表示已经游览过的地方。“那闸”就是沁芳闸,位于园子的东北方向,“那村庄”就是稻香村,怡红院位于园子的东南。贾珍的“遥指”,很形象地说明了大观园南北方向的比较长。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祭宗祠中描写

宁荣二府尺寸基本相同,大观园建于两宅之间,三者南北方向尺寸相同。宁国府从南到北,一路九开,第五十三回写道: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第七十五回,贾珍近因居丧,每不得游顽旷荡,又不得观优闻乐作遣。无聊之极,便生了个破闷之法。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因说:“白白的只管乱射,终无裨益,不但不能长进,而且坏了式样,必须立个罚约,赌个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因此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皆约定每日早饭后来射鹄子。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哪里(红楼梦中三里半大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5)

宁国府天香楼之处有箭道,天香楼的位置没有具体描写,应该是会芳园中心位置的主楼,因为宁国府的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贾敬生辰在天香楼听戏;秦可卿举丧时设坛打醮,九十九位全真道士在天香楼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等。

书中这些细节描写,都表明了贾府南北方向是比较长的,不向东西方向,只有“一箭之地”的距离。所以大观园各处排列,基本以南北向为主。

综上所述,《红楼梦》大观园和《国朝宫史》中记载的雍和宫的尺寸和轮廓非常吻合,数字是最好的证明。由此可知,宁荣二府的地点原型是胤禩和胤禛贝勒府这个推论非常合理。

不过有一点还得要解释一下,元春省亲时薛宝钗诗中有一句“芳园筑向帝城西”,“帝城”指北京城中的紫禁城。根据她的描述,大观园应该在紫禁城西部才对。

《红楼梦》这部书不能按普通书来读,如果读死书,就会让作书人骗了去。我们看甲戌本凡例中对于书中方向的一段说明: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这段话指出,书中关于京城的称呼基本依从古代之称,或者口语中说“中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书中特避“东南西北”四字。

脂砚斋也曾经特意指出,有“西廊”写成“后廊”;“西一带”写成“后一带”之处。这里这个重要的方位词,会不会是真实的呢?

这一个“西”字,把诸多读者的目光吸引到了圆明园上,因为它在紫禁城西北方向,又是雍正皇帝的御用花园,园中又有很多景色特征相近。然而,圆明园无论在大小和形状上都和大观园无法相和,这正是这么多年以来,无法解开大观园之谜的原因所在。我们都被这个“西”字误导了。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哪里(红楼梦中三里半大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6)

脂砚斋说“做人要老实,作文要狡猾”,这一原则始终贯穿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

第三回,贾雨村入京即获得贾政青眼相加,为他谋补了金陵应天府之职。此处脂砚斋评语有“此系作者指东说西”也。

我们知道,书中宁荣二府是位于北京的,而作者偏要在南京设一个老家。这是作者的障眼法,我们不要被他骗了去。

作者作文狡猾,我们则要灵活理解。在为“蓼汀花溆”命名时,有人提议为“武陵源”,贾政因嫌“又落实了”而不用。“芳园筑向帝城西”,这个重要的方向作者不会坐实的,但是也会留下线索,所谓“指东说西”。大观园地点原型应该在紫禁城的东向,它的地点原型是雍和宫中的东花园,即被改造的胤禩府。

不过,《红楼梦》的创作理念借鉴了戏剧演出的方式,其中的地点和人物如同戏台和演员,随着故事情节和时间的变换,地点和人物角色都自动切换。只不过我们看不到剧幕的开合,看不到演员的换相,一切都在作者幻笔的笼罩之下。

虽然确定了大观园的地点原型,它在功能上却影射着所有皇家宫苑等皇帝和后妃的活动场所,以及剧情需要的任何场所,比如佟府。

结 论

通过计算大观园三里半的周长,精准定位了大观园及宁荣二府的地点原型是早期雍和宫中的东花园。

结 论

既然大观园确实有原型,那么其中的具体院落是否也有迹可循?它们的坐落方位如何?

正是:

着幻笔指东说西,

破玄机得见真意。

算周长吻合精准,

定轮廓显现真迹。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哪里(红楼梦中三里半大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