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差的耕地会先遭到弃耕,而青藏高原出现了“逆向弃耕”现象,即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弃耕率反而较大。“逆向弃耕”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的错配,加剧了人地矛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逆向弃耕”的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高

B.耕地生产效率低

C.农业依赖程度高

D.常住人口密度小

2.除了荒芜外,青藏高原“逆向弃耕”地宜更多转向( )

A.畜牧业

B.林果业

C.城镇建设

D.交通建设

3.下列整治“逆向弃耕”现象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迁入大量人口

B.修复生态环境

C.发展特色农业

D.改善耕作条件

太极顶山地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主山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最高峰太极顶海拔3061.4m,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坡向的夏季、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1)

4.该山地西南坡( )

A.为背风坡

B.相对高度大于东北坡

C.基带为落叶阔叶林

D.山麓地带生物多样性多于东北坡

5.太极顶山地的西南坡气温垂直变化幅度的季节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夏季大于冬季,太阳辐射

B.冬季大于夏季,地形地势

C.夏季大于冬季,人类活动

D.冬季大于夏季,季风环流

水系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各条河流发展不平衡,发生河流袭夺现象,将改变原来水系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河流流向不断发生变化。下图为四川省北川湔江流向演化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2)

6.受地质演变影响,图示河流径流量变小的是( )

A.古都坝河

B.苏宝河

C.通口河

D.安昌江

7.图示河流流向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①凉风垭口的抬升②凉风垭口的下降③银屏口分水岭的下蚀④银屏口分水岭的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地质演变与河流改道引起了该地区环境的变化,较突出的是( )

A.通口河流程缩短 B.涪江汇水量增加

C.历史遗迹大量出露 D.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农安天下,种为基本”,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大批量商业化种子出现后,本地的“土种”——老种子日渐退出历史舞台。老种子也称自留种、土种,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种形成的品种,口感佳,但产量较低、品相较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标准化的商业种子相比,老种子( )

A.更加适应当地环境

B.作物生育周期更短

C.作物经济效益更高

D.选种和储藏更方便

10.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模式下保留的老种子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地方保护

B.地域较为封闭

C.病虫害少

D.育种经验丰富

11.保护老种子有利于( )

①提高粮食产量②延续和保护种子基因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④促进农业机械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杨浦滨江地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杨浦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不少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在修缮保护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杨浦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12.杨浦滨江地带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人口密度较大,市场广阔 B.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

C.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先进 D.基础设施完善,地租低廉

13.导致杨浦滨江工厂转移和关停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陈旧 B.空气污染严重 C.交通方式转变 D.城市转型发展

14.上海在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过程中,未在杨浦滨江建设高层写字楼或住宅,主要是考虑了( )

A.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 B.历史因素和经济因素

C.交通因素和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

在长白山西坡海拔2140-2220m处分布着高山苔原带,原生植被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很少。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该区域,使原有的灌木植被逐渐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3)

15.据图判断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16.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是( )

A.植被生长耗水减少

B.枯枝落叶量增加

C.植株高度减小

D.土壤蒸发加剧

如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与生活场景在加速融合,断需求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存储、运算、传输、处理理求。早期,我国数据中心多布局在北上广等经济中心地带。目前,我国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即把东部的数据“输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与此同时,北上广等大城市周边地区仍保留部分数据处理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早期,我国数据中心多布局在经济中心地带是因为当地( )

①地形平坦广阔②能源充足多样③基础设施完善④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西部数据中心最主要的业务可能是( )

A.灾害预警 B.金融证券

C.离线分析 D.远程医疗

19.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算力需求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可利用荒地充足 B.可再生能源丰富

C.网络承载能力高 D.数据管理能力强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一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4)

20.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

A.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 西北一东南走向

D.西北一东南走向 东北一西南走向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该处地质作用只受内力作用

D.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卤泊滩位于陕西省中部,属古咸水湖干涸后形成的低洼盆地。在过去,该地以漫灌淋盐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治理,却因难以向外排盐始终未获成功。21世纪初,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旱季沟渠水可回补农田),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工程一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高产耕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地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

A.位于低洼盆地 B.夏季蒸发旺盛

C.灌溉水盐度高 D.土壤含盐量高

23.推断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蓄水沟渠水位 B.减少作物病虫害

C.降低沟渠水体盐度 D.提高生物多样性

24.除治理盐碱化外,该地采用"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还有利于( )

A.农业机械耕作 B.减轻水土流失

C.提高复种指数 D.改善局地气候

图1为我国某地区单面坡式大棚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某月棚内阴天和晴天一日内部分时刻南北部平均气温(°C)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5)

25.表示大棚内北部晴天平均气温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影响大棚内南北部晴天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强度 B.日照时长

C.墙体差异 D.土地利用方式

2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福建 B.云南

C.新疆 D.山东

二、综合题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6)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

(1)说出图示区域因流水侵蚀已经发生的变化。

(2)列出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述气候对图示区域悬崖演变的影响。

(4)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说明分水岭式悬崖Ⅱ未来的演化趋势。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7)

邮政服务是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通信需求的统一规范、低价普意的普遍服务,而快递服务主要是为社会特殊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部分成员提供个性化、限时送达的商业服务。近年来,多家物流企业推出了集中存放快递、用户自行前往取件的快递自提点,解决了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快递自提点在城市中不断增多,与传统的邮政服务站点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图为重庆市快递自提点分布示意图,图为重庆市邮政服务站点分布示意图。

(1)描述重庆市快递自提点与邮政服务站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异同。

(2)推测重庆市快递自提点分布数量最多的城市功能区及目标服务人群。

(3)说出巴南区快递自提点和邮政服务站点的数量差异并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

(4)当前农村地区快递自提点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请针对其中一个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方面1:运营成本高方面2:收益水平低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8)

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是河海交互作用的焦点区域,同时受径流、水沙、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自1855年以来,黄河河口流路改道、出汊都发生在利津以下,因此利津以下长约106千米的河道常被视为黄河的尾闾河道。1999年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2002年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进入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高度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尾闾河道和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变。图左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及观测断面,图右示意黄河尾闾河道不同河段冲淤强度变化(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

(1)分析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的原因。

(2)简述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点。

(3)推测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年内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集成电路(简称IC)又称芯片,大量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汽车、家电等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通信设备中。芯片生产工艺复杂,环节多,技术门槛很高。202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为700多亿元,其中进口率达到95%,芯片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在原材料和制造设备方面,汽车芯片主要使用的8英寸晶圆自主化率不足10%,12英寸晶圆更是低于1%,其他光刻胶、掩膜版、靶材、封装基板等辅助材料也面临瓶颈。芯片产业在上海发展较早,随着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联盟的建立,上海正将芯片产业辐射到周边技术发达地区。图为芯片产业链示意图。

2022地理高考综合题(2022高考地理猜题卷精选)(9)

(1)试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芯片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

(2)分析上海将芯片产业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3)请为我国的“强芯”计划提出可行性建议。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老家河南”作为河南旅游目的地品牌被推向市场,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但是,在525份有效问卷中,仅有5.9%的人对“老家河南”所了解,更多的人表示不理解“老家河南”的含义。相关的文化概念,大多仅仅依靠导游讲解、字介绍、实物陈列等方式,让旅游者深刻理解和认知。下表是河南文化和旅游厅与山东文化和旅厅官方微博对比。

单位/微博项目

关注度

粉丝数量

微博数量

原创作品数量(含纯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

河南文旅厅

1056

3354930

21701

179

山东文旅厅

1427

8803201

12923

1035

从营销传播角度,为“老家河南”旅游品牌的建设提供可行路径。

参考答案:

1.A

2.A

3.C

【解析】

1.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逆向弃耕”是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的耕地弃耕现象。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地区之间物质、信息联系加强,地区开放程度提高,来自其他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使市场供给得到保障,而当地耕作业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降低,造成了“逆向弃耕”的发生,A项正确;在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热量条件相对充足,耕地生产效率应较高,B错;对农业依赖程度高,不会导致耕地弃耕现象发生,C错;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常住人口密度较大,D错。故本题选A。

2.

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弃耕土地多分布于海拔较低河谷地区,气候温凉,不利于林果业发展,比较适宜牧草生长,宜更多转向畜牧业,A正确,B错;青藏高原地区,适宜耕作的土地很少,耕地资源有限,弃耕土地转向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不适宜,C、D错。故本题选A。

3.

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是劳动力不足造成的,迁入大量人口,会加剧人地矛盾,A不合理;青藏高原地区“逆向弃耕”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B不合理;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太阳光照强,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弃耕地,可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市场竟争力,C正确;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热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耕作条件的成本较高,D不合理。故本题选C。

【点睛】

青藏高原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更为优越。地势平坦,土壤比较肥沃,水源较为充足。日照时间长,积温较高,有水灌溉。水热条件好,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主要种植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等,作物种类单一。

4.D

5.A

【解析】

【分析】

4.

据图可知,西南坡降水多,为迎风坡,A错误;西南坡和东北坡最低海拔相差不大,最高海拔相差不大,因此,两坡相对高度大致相等,B错误;冬季气温均介于6度到13度,属于亚热带气候,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错误;西南坡山麓地带,气温高,降水多,水热条件比东北坡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D正确。故选D。

5.

图中显示,夏季西南坡不同海拔月均温,最低为16℃,最高为24℃,气温垂直变化幅度为8℃,冬季西南坡不同海拔处月均温最低为6℃,最高为12.5℃,气温垂直变化为6.5℃,可知太极顶山地的西南坡,气温垂直变化幅度夏季大于冬季,BD错误;相比于冬季,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更高,地热辐射也更强,近地面大气受热更多,因此,山麓处气温较高,夏季山顶处气温较冬季也会升高,但升高幅度比山麓小,山顶海拔高且土地面积小,空气流动性强,所以夏季升温幅度有限。因此,夏季山麓和山顶气温差异大,与太阳辐射有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

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在对流层,近地面获得的地面辐射较多,所以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6.D

7.A

8.B

【解析】

6.

受地质演变的影响,古湔江上游河段被袭夺,现代湔江和现代都坝河交汇后自通口河注入涪江,导致古湔江下游河段(现安昌江河段)的河流径流量减小,D正确。古都坝河和苏宝河的径流量受地质演变的影响不大,AB错。通口河径流量增大,C错。故选D。

7.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现代湔江在凉风垭口处折向东北与现代都坝河交汇,表明凉风垭口抬升,现代湔江无法自凉风垭口汇入安昌江。同时,现代湔江和现代都坝河交汇后联通通口河,表明银屏口分水岭的下蚀,流水切穿分水岭,最终从通口河注入涪江,并不是银屏口分水岭下沉(分水岭下沉,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缓,下蚀减弱,难以切穿分水岭),①③正确,②④错。故选A。

8.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现代湔江和现代都坝河交汇后自通口河注入涪江,涪江的流域面积增大,汇水量增加,B正确。通口河流程并没有缩短,A错。这种河道演变对历史遗迹大量出露影响不大,耕地面积也不会因该区域河道的演变而不断扩大,CD错。故选B。

【点睛】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9.A

10.B

11.D

【解析】

9.

老种子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种形成的品种,它更加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A正确;标准化的商业种子是在特定环境下,受人工干预形成的,专业化批量生产,作物经济效益更高,作物生育周期较短,B、C错;为获得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作为育种的老种子要经严格挑选,并在储藏过程中严格保护(如防霉防潮防啃食等),才能在下一年种出优良的作物,选种和储藏并不方便,D错。故本题选A。

10.

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地形崎岖,地域较封闭,受外界商业化的种子影响小,人类活动少,农作物老种子保留多,B正确;体现不出西南地区对老种子的地方保护,育种经验对老种子的保留影响较小,A、D错;该地地处低纬度地区,病虫害并不一定少,C错。故本题选B。

11.

与商业化种子相比,老种子是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种形成的品种,口感佳,保护老种子有利于延续和保护种子基因,是中国粮食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③正确;老种子生长的作物产量低品相差,对提高粮食产量作用不大,也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①④错。 综合上述分析,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

【点睛】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12.B

13.D

14.A

【解析】

【分析】

12.

依材料可知,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杨浦滨江地带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港口条件成熟,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B正确;在中国近代工业发源时,这里人口人口密度并不大,A错误;当时这里并没有高等院校分布,C错误;近代工业发展初期,这里基础设施也并不完善,D错误。故选B。

13.

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港口条件成熟,作为沿江城市拥有广阔的长江沿岸腹地,最先接触先进技术和思想,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改革开发以后,上海市经济高速发展并达到较高水平,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城市转型,即从工商业城市转向经济中心城市,从以生产性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经济转向以服务性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经济,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所以导致杨浦滨江工厂转移和关停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D正确。基础设施陈旧可以新建,空气污染严重,可以治理,交通方式转变并逐步完善有利于工业发展,不是导致杨浦滨江工厂转移和关停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14.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会阻碍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未在杨浦滨江建设高层写字楼或住宅,主要是考虑了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依材料可知,杨浦滨江地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杨浦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不少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考虑了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修缮保护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杨浦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A正确;在修缮保护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杨浦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不是从经济方面考虑、也不是考虑政治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影响,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15.B

16.A

【解析】

15.

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读图草本入侵程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随坡度角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故该题选B。

16.

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故A正确;草本入侵后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故B错误;灌木植株更高,透光率高,蒸发量大,草本植物增多,土壤蒸发减少,故D错误;该地植株高度的变化对其水分的影响小,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睛】

不同植被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土层中根系密度大,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多,植物蒸腾散失的水分多,土壤含水量小;土层中根系密度小,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少,植物蒸腾散失的水分少,土壤含水量大;植被遮蔽阳光,遮蔽率较高的植被,减少蒸发,土壤含水量较高。

17.B

18.C

19.B

【解析】

17.

地形对于数据中心的影响比较小,①错误;经济中心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能源相对短缺,②错误;经济中心的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发展的需求,③错误;经济中心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量较大,数据处理的消费市场广阔,④正确。所以选B。

18.

西部数据中心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应该处理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数据,主要业务可能是离线分析,C正确;灾害预警、金融证券、远程医疗对于信息传输的时效性都要求较高,所以不适合在西部数据中心布局,ABD错误。所以选C。

19.

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能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能够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以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所以是其最突出优势,B正确;虽然西部地区可利用荒地较多,对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可再生能源丰富相比,不是其最突出的优势,A错误;西部地区的网络承载力不如东部地区,C错误;西部地区的数据管理能力不如东部地区,D错误。所以选B。

【点睛】

东数西算即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20.D

21.A

【解析】

【分析】

20.

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故选D,ABC错。

21.

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在E岩层形成之后,在F形成之前,可能为1400万年,故A正确,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故D错;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故B错,该处地质作用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故C错。故选A。

【点睛】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22.A

23.C

24.B

【解析】

22.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卤泊滩位于古咸水湖形成的低洼盆地,漫灌淋盐是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将盐分稀释并排出,该地位于低洼盆地,水不易排出,盐分仍累积在盆地底部,故未能成功治理,A选项正确。夏季蒸发旺盛是盐碱地出现的原因之一,漫灌淋盐是通过稀释地表盐分,将盐分淋走与夏季蒸发旺盛关系并不大,B选项错误。灌溉农田的水多为淡水,咸水灌溉与事实不符,C选项错误。土壤含盐量高,通过漫灌淋盐也会慢慢稀释盐分,但材料说未能成功治理,表示这种方式未能起到效果,故与土壤含盐量高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故选A。

23.

卤泊滩位于陕西中部,长期受盐碱制约,在田块间挖蓄水沟渠,可以储存大量的灌溉用水,在水渠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的将盐分转化, 从而降低沟渠水体的盐度,对降低蓄水沟区的水位作用相对较小,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种植水生植物不能减少作物病虫害,二者不产生关联,B选项错误。水生植物的增加的确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但这并不是在盐碱地沟渠种植水生植物的主要目的,排除D选项。故选C。

24.

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田地被森林和沟渠分割成小区块,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工作,A选项错误。通过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可以大大的降低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B选项正确。复种指数与该地的热量有关,增加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不能提升本区的热量,不能提高复种指数,C选项错误。增加防风林和蓄水沟渠,对气候的改变相对较小,不影响本区整体的气候的变化,D选项排除。故选B。

【点睛】

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在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如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

25.A

26.C

27.D

【解析】

【分析】

25.

大棚北部为石墙,石墙增温快,白天温度高,靠近石墙的区域受热增温,气温较南部高,因此①曲线表示北部晴天气温变化,②表示南部晴天气温变化,A正确,B错误。白天阴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因此白天气温较低。夜晚阴天时,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因此昼夜温差小。图中③曲线和④曲线温差小,因而可判断图中③、④表示南北部阴天状况,C、D错误。故选:A。

26.

大棚北部为石墙,晴天使石墙增温快,气温比南部高,所以影响大棚内南北部晴天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墙体差异,C正确。太阳辐射强度、土地利用方式大棚内没有明显差异,AD错误。日照时间南部可能还要比北部长,所以不是影响南北部晴天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B错误。故选C。

27.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00,根据图片,该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20°E)的14点,因此该地所在的经度大约是120°E,四个省份中可能是山东(120°E经线穿越中东部),D正确,福建、云南和新疆的经度都小于120°E,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28.(1)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弧立山丘,起伏增大;悬崖I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

(2)悬崖I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

(3)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径流量大,河流快速侵蚀利于悬崖发育;西侧为迎风坡,低位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促进了分水岭的切穿,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风化、侵蚀强烈,已形成的悬崖易坍塌、退化。

(4)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当河流切穿悬崖Ⅱ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Ⅱ高度降低、拓宽。

【解析】

【分析】

本题从内外力共同作用角度,考查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在高原表面河流侵蚀切割了高原面,在悬崖II处分岭式河流的溯源侵蚀,使高原面面积变小,高原面上被切割形成诸多弧立山丘,起伏增大;悬崖I处河流的溯源侵蚀使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西高止山区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

(2)

读图可知,悬崖I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是由材料“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可知,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该地区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

(3)

由材料“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可知,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径流量大,河流快速侵蚀利于悬崖发育;图示地区地势东高西低,西侧为迎风坡,低位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促进了分水岭的切穿,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风化、侵蚀强烈,已形成的悬崖易坍塌、退化,促使悬崖逐渐降低。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河流水量加大,河流溯源侵蚀切穿悬崖Ⅱ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Ⅱ高度降低、拓宽,最终可能变成缓斜的山坡。

29.(1)共同特征:中心城区及其附近较为密集;不同特征:快递自提点空间分布更加集中。邮政站点分布范围广,相对较分散。

(2)住宅区;工作地与居住地相距较远(无法及时收取快递)的上班族。

(3)巴南区快递自提点数量少,邮政服务点数量多。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快递需求量,居民工作性质,交通便利程度,行政因素等。

(4)方面1-运营成本高:发展无人自提点(快递柜);各物流企业与邮政进行合作;依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方面2-收益水平低:扩展业务范围;发展农村电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材料分析问题,并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1)

由图可知,重庆市快速自提点与邮政服务站点都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及其附近。快速自提点集中度更强,密集度更高,其他范围分布较少;邮政服务站点的空间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度相对较低,其他范围分布也较均匀。

(2)

根据材料“快递服务主要是为社会特殊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部分成员提供个性化、限时送达的商业服务”,其主要针对的是无法及时收取快递的上班族们,他们工作地与居住地距离较远,无法及时收取,因此快递自提点分布数量最多应是住宅区。

(3)

由图可知,巴南区的快速自提点数量较少,邮政服务站点数量较多。原因是快速自提点主要为社会特殊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部分成员提供个性化、限时送达的商业服务,因此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包括巴南区远离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对快递的需求量较小,交通便利程度低,居民的工作性质能够及时收取快递等,都能影响快递点的分布。

(4)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答,可任选其中一点回答即可。方面1,运营成本高: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密集度较低,可以发展无人自提点(快递柜),降低人工成本;邮政服务站点分布范围较广,各物流企业可以与邮政进行合作,互相补充;可以依托农村当地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车站等,发展自提点。方面2,收益水平低:单纯的快递自提点的收入水平较低,可以发展多种业务,或者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效益;可以依托互联网 的发展,与农村地区当地的特色产品相结合,发展农村电商,增加收入。

【点睛】

30.(1)黄河含沙量大,入海口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易淤积;河道宽而浅,过水能力低;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流水位高,河水易泛滥,从而导致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

(2)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至下游,冲刷强度减弱,淤积强度增强;2002--2014年,黄河闾尾河道总体处于冲刷状态,但冲刷强度减弱;2015--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表现为淤积的特征。

(3)特点:汛期冲刷,非汛期(或枯水期)淤积。

理由:汛期来临之前,受人工调水冲沙影响,尾闾河道以冲刷为主;汛期河流水量大,流水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较强,以冲刷为主;非汛期河流水量较小,流水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较弱,以淤积为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黄河尾闾河道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的原因,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点,以及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年内变化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

根据材料可知,尾闾河道“是河海交互作用的焦点区域,同时受径流、水沙、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到了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容易在河口地区发生淤积;由于泥沙淤积多,因此河道宽而浅,河道的过水能力低;黄河下游位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黄河下游的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流水量增大,水位升高,河水上涨冲破堤坝,出现洪水泛滥现象,从而导致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

(2)

结合图示可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空间分布特点需从上下游的角度来分析:“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结合右图可知,2002-2017年,冲刷强度均为负值,但是从上游至下游,数值越来越接近0,表明冲刷强度减弱,淤积强度增强。年际变化特点表现为:2002--2014年,冲刷强度为负值,但越来越接近0,表明黄河闾尾河道各个流域总体处于冲刷状态,但冲刷强度减弱;2015--2017年,各个流域冲刷强度为正值,表明黄河尾闾河道表现为淤积的特征。

(3)

“1999年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2002年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进入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高度受人工调控”,据此可分析,汛期来临之前,为腾出库容,人工调水冲沙,水流的速度较快,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强,受其影响,尾闾河道以冲刷为主;进入汛期,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也较强,对河道的影响以冲刷为主;非汛期时,河流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流水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较弱,河道以淤积为主。因此可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年内变化特点为汛期冲刷,非汛期(或枯水期)淤积。

【点睛】

31.(1)芯片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产业链的上游,主导着芯片的设计(生产);我国芯片制造技术水平较低,处在产业链的下游;芯片制造设备种类繁多,核心制造设备成本高,投资大等。

(2)原因:芯片产业链长,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积极影响:带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搭建平台和优化芯片产业的发展环境;加强企业的合作与分工,加大对芯片制造环节的投入,提高芯片生产能力;研发替代品。

【解析】

【分析】

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位因素、产业对区域的影响、产业的协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题干要求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结合示意图可知,芯片生产呈现全球化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主导设计、生产,我国主要负责封装和测试,附加值低,说明我国的芯片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且芯片制造所需设备繁多,成本较高,投资比较大等。

(2)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芯片产业的发展,将影响到周边地区的产业变化,延长产业链,可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协作,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强芯”假话需要从技术上加大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属于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加支持力度,搭建良好的芯片产业平台;注重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企业协作与分工,提高芯片的投入产出,增加生产能力;在科技力量上,研发新的替代产品,不能过度的依赖等。

32.坚持品牌定位,深挖品牌内涵;加强旅游演艺节目的创作,拓展品牌传播渠道;重视微电影、影视剧、动漫、电脑游戏的广告效应;细分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老家河南”旅游品牌的传播;围绕地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产品的体验方式;充分利用传统的大众媒体进行宣传;提高网络平台建设水平;促进省内各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APP的开发和利用;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增强品牌传播力和宣传实效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老家河南”为背景材料设置习题,涉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详解】

营销传播包括广告、促销、销售、品牌、活动和在线促销等方式,从品牌角度来说,结合材料““老家河南”作为河南旅游目的地品牌被推向市场”故可以坚持其品牌定位,继续深挖品牌内涵,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销售渠道来说,该地可以加强旅游演艺节目的创作,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因为据材料“仅有5.9%的人对“老家河南”所了解,更多的人表示不理解“老家河南”的含义”,说明“老家河南”品牌并不为人所熟知;从广告角度来看,“老家河南”应该重视微电影、影视剧、动漫、电脑游戏的广告效应,与时俱进,吸引年轻消费者;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老家河南”应该采用不同的品牌传播方式,从而做到细分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老家河南”旅游品牌的传播;“老家河南”应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营销传播方式,线上可以促进省内各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APP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营销传播;线下的方式,据材料“大多仅仅依靠导游讲解、文字介绍、实物陈列等方式”传播范围较小,营销手段过于传统,应该充分利用传统的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围绕地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产品的体验方式;据材料““老家河南”目前大多仅仅依靠导游讲解、文字介绍、实物陈列等方式,让旅游者深刻理解和认知”这种营销实效性较差,故该地应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增强品牌传播力和宣传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