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的人最后都是分手了吗(相爱的人为什么还会分手)(1)

有恋爱就会有分手,遭遇过分手的人都会问:“我们明明相爱,为什么还会分手?”那么,咱不妨看看那些失败的爱情经历,其中到底是什么跟什么错了位?

文 | 毛路

麦子和幼衡分手了。他们曾是我们这帮朋友眼中的“模范情侣”,我一度认为,就算全世界的情侣都分手了,这两人也不会。强烈的讶异让我冒出了采访分手情侣的想法。

分手的原因很多,刨去“父母不同意”“贫富差距大”等外在因素,纯因两方感情走不下去而拆伙的最叫人遗憾。毕竟,茫茫人海中,能爱上都是奇迹。现在,让我们看看形形色色分手故事,能带给我们什么关于分手的教训。

没有沟通,感情就会死掉

Y先生和董小姐是初中同学,读书的时候却像两条平行线。董小姐是忙着“早恋”的“折腾女”,Y先生却是老实读书的“乖乖男”。失联多年后,他俩鬼使神差地相遇,董小姐正因和初恋分手而借酒浇愁,Y先生意外地发现学生时代自己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女神”,忙凑上去嘘寒问暖,他们的爱情,就这么发生了。

为了陪在董小姐身边,Y先生大义凛然地放弃西安的工作,转战北京。他本以为此举会给董小姐一个大大的惊喜,谁知,却给了董小姐一个大大的惊吓。他没打招呼就拎着箱子空降在首都机场,董小姐慌了:“你爸妈咋办?你在北京找工作了吗?你住哪儿呀?”

董小姐这么一问,Y先生也慌了,因为他原以为,董小姐和他一样周密地考虑过、热切地期盼过他们的将来;他原以为,作为他在北京唯一的“亲人”,董小姐会主动将他召入她那宽敞的公寓,容他找到工作后再搬出去。可是没有,董小姐的表情是毫无准备、呆若木鸡。

自尊心作祟,他只好当场扯谎,说在北京有个发小儿,可以去借住。其实没有什么发小儿,只有一个读书时关系一般的同学,答应“救济”一下他。

好景不长,“救济”他的那哥们儿的女朋友要搬进来,他不得不卷铺盖走人。而董小姐,仍然拒绝了他和她一起住的提议,请他租房。还没找到工作,又被扫地出门,Y先生心灰意冷。正巧这时,董小姐的微博下头,出现了一条最新的留言,发布人正是她那“阴魂不散”的初恋男友。Y先生跟董小姐要一个解释,其实他只想听一句“我跟他啥事儿都没有”,可是董小姐只是翻了翻白眼,怪他瞎想。Y先生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没留下一句话,收拾行李回西安,放弃了他们的爱情。

事隔两年后,Y先生总结:很多时候,是我的自尊心在作怪,觉得她肯定忘不了前男友,又不敢问她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她理所当然该把我当成将来的另一半,邀请我去她家住,可是我又觉得她肯定没想过我们俩的将来。其实我从头到尾都没和她探讨过自己的想法,总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忍忍就过去了。可是我不知道,忍是忍不过去的,所有的关系都需要双方积极沟通,需要确认你理解了对方,对方也理解了你。道理很简单,我们却悟得有点晚了。

相爱的人最后都是分手了吗(相爱的人为什么还会分手)(2)

迁就,爱情中危险的赌博

爱情从来不是由一方的妥协和迁就达成的,可现实中,就是有那么多人想享受掌控爱情有恃无恐的任性。

奔三的程序猿(程序员,IT从业者)为了突破工作瓶颈,到外语学院贴了个找英语家教的广告。18岁的女大学生明明前去应聘,成功钓到了这只玉树临风、有房有车的“金龟婿”。有明明这么个聪明漂亮、个性直爽的姑娘当女朋友,程序猿也觉得倍儿有面子,只是一样让他时感不爽:明明太骄傲,经常要人哄。大部分时候,他都会迁就明明,投其所好。去国外出差,会给明明带回高档护肤品;情人节,会送明明怒放的玫瑰;不管工作多忙,只要明明一声令下,他就立马赶过去陪她;每次明明生气,他都会买礼物把明明哄回来。

明明为将程序猿收入囊中而颇为自得,常向室友传授经验:“这找男朋友,就要看两条:第一,他愿不愿意给你花钱。第二,他愿不愿意迁就你。”程序猿基本达到了明明“要星星不给月亮”的要求,只是一样尚不能令明明满意—明明与四五个室友挤住宿舍,程序猿却独享着四环边上宽敞明亮的大loft。明明不平:他为什么迟迟不邀她前去同居?明明多次暗示程序猿:“臣妾留下来侍寝如何?”程序猿均一副很为难的样子万般不情愿地说:“真的吗?”明明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跟人合租,程序猿仍然没有邀明明同住的意思。明明不好直接提出同居要求,只得迂回着拿工资水平说事:“房租太贵了。”程序猿竟然一脸认真地回答:“你要真觉得房租太高,我来帮你付,问题就解决了吧。”明明隐忍了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你根本就不爱我!你就是个骗子!”

明明摔门而去,本指望程序猿会像以往一样,殷勤送花过来道歉,可是,她再没收到程序猿的讯息。这一次,程序猿选择了结束。

其实,程序猿有段明明不知道的成长经历,他是个弃婴,是被一对好心的夫妇领养长大的,因此很没有安全感,很难对别人百分之百信任,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工作结束后回到宁静的小窝,享受一下一个人的安全和放松。明明是个活泼吵闹的女孩,在一起时完全不会给程序猿留私人空间,这是程序猿最大的顾虑。但他绝不是不爱明明,否则不会和明明在一起6年。或许有一天,他会向明明坦承他的经历,但明明没给他这个机会。

明明拍着桌子下结论说他根本不爱她时,他震惊了—明明否定了他6年来的付出,否定了他终于愿意敞开心扉接纳一个女孩儿的努力。在一起6年来,都是他在迁就明明,可明明从没考虑过他的感受和需求,这次明明要求同居,也完全是站在她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都没有问过他暂时不能接受同居的理由……

几年以后,25岁的明明终于可以这样反思:程序猿先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原则上的错误,每次吵架都是我占上风,只是我凭借他满满当当的爱,容忍不了丁点儿的委屈。如今我也可以说出“爱情是相互磨合、相互妥协”这样的话,但已经太晚了。

相爱的人最后都是分手了吗(相爱的人为什么还会分手)(3)

在爱里,我们都是卑微的傻瓜

他是爱金庸的大师兄,每回读到《笑傲江湖》中小师妹岳灵珊出场的章节,总是欲罢不能。她是爱金庸的小师妹,父亲问她:“你最喜欢书中哪个小姑娘?”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岳灵珊!”

大学迎新晚会让他们邂逅了。晚会结束后,大师兄护送小师妹回宿舍,一路上竭尽所能施展才华,谈完学习谈食堂,谈完人生谈理想,恨不能在小师妹面前塑造一个“学富五车,风流倜傥”的成功形象。

他喜欢小师妹却不敢表白,没想到小师妹倒大方,某天双眼直勾勾地看着他问:“师兄,我做你女朋友吧,怎么样?”他喜出望外,呆呆地点头。

时间长了,他发现小师妹周身名牌,出身富家,而他自己却是个来自县城的穷小子。为了跟小师妹谈恋爱时不显穷酸,他偷偷接了好几个家教的私活儿。假期,小师妹提议和同学们一起去湖南旅游,他想了想旅游的不菲花销,狠心谎称家里有亲戚要来,不能同往,其实不过是想趁假期多打点工。

好不容易等到开学,他却听到这样的传闻:你那小师妹在旅游途中跟她们班一个“富二代”好上了。他没勇气去问小师妹就选择了相信传言,自嘲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痛苦中决心远离小师妹,埋头苦读,最终获得学校外派出国深造的机会,从此和小师妹天各一方。

谁料故事在小师妹眼中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同样是迎新晚会,小师妹终于等到生命中的大师兄—他是学生会领袖,风度翩翩。送她回宿舍的途中,他口吐莲花,旁征博引,把她这小姑娘震得目瞪口呆,只恨自己平日读书太少。她爱慕大师兄,数度觍着脸约大师兄逛操场,逛着逛着操场,又觍着脸约大师兄当男朋友。虽然大师兄半情不愿地同意了,她还是被众人嘲笑为全校“追汉子厚脸皮第一名”。她觉得,一开始就是她主动倒追的他,在一起后事事还是她主动,成天约他这个约他那个,时间长了,心里渐渐觉得委屈。

更让她心寒的事在一个假期发生了。大师兄说家里来亲戚不能陪她去旅游,她旅游回来却听说大师兄已递交外派留学的申请—原来根本没有什么亲戚,而是他早就计划好了要甩掉她,早就嫌弃她不学无术,只知道吃喝玩乐……她决定给自己留点尊严,躲开大师兄的生活。开学后,她明明看到他也假装没看见,明明知道大家都风传自己和“富二代”的绯闻也不去解释、不去回应。后来她听说,大师兄看书看得越来越凶,终于通过考试获得外派留学的机会,她彻底绝望了。

大师兄和小师妹都深爱着对方,都在心里把对方当成神仙给供了起来,真相却是,他们都是爱情里卑微的傻瓜。

我们不该迷失自己,变成另一个人

李晓曦和张杨是在酒吧里认识的。那时李晓曦还是个学生,在张杨追求3个月后,李晓曦答应做他的女朋友。李晓曦崇拜张杨,她说张杨算不上帅哥,但有种说不出来的魅力,又博览群书,阅历丰富,事业有成。在张杨眼中,李晓曦也有不少优点:心地善良、性格温柔,身上散发着一种很传统的中国女性美,是个很特别的女孩。

只要李晓曦有假期,张杨就会带她去各地旅游。有次李晓曦要回老家办点事,顺口说了声自己哪天回北京。她知道张杨那段时间工作繁忙,飞机落地后,心想着自己从机场坐快轨回家就行,一抬头,却看见张杨笑容灿烂地对她挥手。原来张杨一大早便去了机场,在那里等了一整天。

男朋友的示好会让一般女孩高兴,但李晓曦是个自卑的女孩,张杨对她越好,她内心反而越恐惧。她怕自己爱得越来越深,万一哪天张杨弃她而去,她承受不了,便开始专注于讨好张杨。

确定关系之前,李晓曦会自然流露出20岁女孩该有的天真、幻想、幼稚和八卦,傻乎乎地说错话,问一些让人发笑的问题……确定关系后,她却像变了一个人,总怕自己不够懂事,表现得严肃而无趣。

李晓曦把自己放在低于张杨的位置,让张杨很不舒服。她在他面前总是紧绷的,不敢放松做自己,这导致他也不能放松,无法开心起来。慢慢地,张杨觉得很累,他不仅替自己觉得累,也替李晓曦觉得累。

一年后,张杨向李晓曦提出了分手:“我希望我的伴侣是个真实自然的人,她要能看到她自己的特别和独一无二之处,而不是把我放在高于她的位置,那样其实是对她自己的不尊重。我的伴侣当然要爱我、尊重我,但前提是她也必须能爱自己、尊重自己。”

不论张杨怎么说,李晓曦还是认定她“被甩”是因为她不够好、配不上张杨。其实她丢失爱情,是因为丢失了自己。

我们应该在爱里做更好的自己

露娅是典型的“易恋爱,难长久”型,每次都是轰轰烈烈坠入爱河,少则一礼拜,多则3个月,就分道扬镳。跟哈里的爱情也仅仅维持了3个月,却是她最无法忘怀的一段。

他们在北京某音乐节上一见钟情,其后的一个月,他们早上一起做早餐,中午他会打车来陪她吃午饭,下班就一起吃喝玩乐,烛光晚餐、西海散步、后海划船……最后是鸳鸯浴和美妙无比的性爱。

似乎一切都很完美,露娅心里却有个小疙瘩—哈里从来没直接说过“我爱你”。更可笑的是,让这个小疙瘩变成大疙瘩的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女人。那天,他们看完电影步行回家,聊到各自最喜欢的影星。哈里说最喜欢德鲁·巴里摩尔,露娅说:“比她演技好的女星多了去了。”哈里用一副“你是在搞笑吧”的神情说:“我才不在乎她的演技呢。”“所以你喜欢她,只是觉得她漂亮?”“是呀,你不觉得吗?”

露娅吃醋了,非常非常吃醋。如果哈里说他喜欢妮可·基德曼,甚至杨幂,或者任何一个消瘦型的女星,露娅可能都没那么生气,因为露娅是个瘦子,哈里却喜欢一个丰腴型的女明星。露娅不禁自问:这是否意味着,我并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由这类鸡毛蒜皮小事引发的不悦和争吵越来越多。比如露娅习惯了每次她离开哈里家的时候哈里下楼去送,如果某次哈里赖在床上没送,露娅便会质问:你爱不爱我?比如某天露娅心情不好,打电话叫哈里来陪,正巧哈里感到很累,不想出门,还保证说第二天会去陪她,露娅就不干,必须要与哈里大吵一架,然后质问:你到底爱不爱我?周末,他们跟一帮朋友一块去烧烤,有人讲冷笑话时,哈里刚巧和露娅的一个女朋友一起爆发出笑声,露娅便醋劲大发,质问哈里: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露娅闹得次数多了,哈里越来越招架不了,他觉得露娅就像一团火焰,随时都可能把他吞噬。一次大吵时,他们又说到分手,露娅以为会像以前无数次一样,大家只是说说气话而已,没想到,哈里真的打定主意和她分了。

分手后,哈里说,原本我很喜欢露娅,她是个非常有趣、性格大方的姑娘,在她身边我觉得很放松。可后来她变了,虽然还跟以前一样精力充沛,但这样说吧,以前我感觉她把身上的精力都花在热爱和享受生活上,我常常被她的活力所感染,觉得自己的生活也跟着灿烂了不少。但突然之间,她把精力都花在抱怨和折腾生活上了,我也饱受牵连,不得安宁。她说这是因为她真的爱上了我,这真让我难以理解!露娅的不可理喻让我很苦恼,有个好哥们儿劝我说:“面对喜欢发神经的女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甩了她,二是忍受她。”我忍受不了了,所以选择了前者。

分手后,有次露娅喝多了,给我发了条短信说:你为什么不爱我了?我当时很想说:不要问我为什么,你看看你自己,身上还剩哪点可爱之处?

在爱情里,追着人家要答案,把人家逼得无法喘息,不如卸掉给对方的压力,给对方他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以泪洗面地指责对方“为什么不能爱我多一点”,不如擦干眼泪,露出笑容,去改进自己,让自己更值得爱。

愚者,乞求爱;智者,吸引爱。爱情,本来是为了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

讲了这么多分手故事,我们不妨倒推一下恋爱秘笈吧:爱情这东西,开始或许是偶然的,但能延续,绝非偶然。在爱情里,你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但还不能过了,把它变成骄纵和任性;你要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但还不能过了,把它变成压抑和迁就;你要有足够的激情和热望,但还不能过了,把它变成控制和强加……爱情不是白日梦,如果珍惜它,就清醒点,好好经营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