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至大暑,一日三分热。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日的最后一个节气,于公历7月22—24日。“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1)

“赤日过几时,清风无处寻”,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时期,“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时节,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在此节气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2)

古代人们又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3)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4)

二候土润溽暑,此时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即闷热,大暑开始天气闷热,连脚下的泥土都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解释到:“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5)

三候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时常雷雨滂沱。大暑时节,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故古语有云:“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6)

正所谓“人在埂上跳,稻在田中笑”,随着气温一日高似一日,稻苗越蹿越高,绿油油的一片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愈发的耀眼。大暑,正是农作物以及瓜果蔬菜和阳光汗水如胶似膝的时节,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田边挥汗如雨的庄稼人擦拭着被汗水模糊的双眼载满了沉甸甸的希望。

大暑习俗

放河灯:大暑前后庆中元,别名“七月半”,其中关键一项就是放河灯,向海神祈求消灾,后来逐渐发展成对远去家人的哀悼,对还在人世者的祝愿。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7)

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茶由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8)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后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9)

夏日炎炎,何以觅一处清凉?

被大暑的热浪席卷着,人们想尽办法寻找凉意。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过多的欲望就会使人烦躁,我们不妨学学白居易的《销暑》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10)

面对烦人的暑热,你我虽无静谧小院,也可手执一盏清茶,摒弃欲望、杂念,享窗外缕缕清风,心怀安然,得一隅闲静,此般怡然自得,又有何炎热之烦扰呢?

小暑浅握清风觅一处清凉(节令之美大暑赤日过几时)(11)

心静,自然凉!只有心静,以静制欲,以静心看现实,才能进入一方静谧的世界。我们用心间的炙热,期待爱情,期待与梦想同行,期待这个夏天最美好的事情在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