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蔷薇满园

同样是淳朴的年代剧,却完全不同于《父母爱情》令人艳羡的人间美好,《我的父亲母亲》讲述的是充满了起伏跌宕、悲欢交织,令人唏嘘的婚姻历程,充满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为我们付出青春的父母(一个傻女人的徒劳付出)(1)

年代剧

翠花,出自农村,朴实善良,性格率真,任劳任怨,勤劳持家,坚韧勇敢……翠花几乎占全了中华女子之美德。她是个好女人。

为我们付出青春的父母(一个傻女人的徒劳付出)(2)

单纯善良的翠花(陈小艺 饰)

然而,翠花不个好妻子。她不懂陈志,他们从起初的相识到最后的分道扬镳一直处于两条平行线的状态。因为这个大前提,她在婚姻里的一昧付出,只不过是傻傻的徒劳了。

为我们付出青春的父母(一个傻女人的徒劳付出)(3)

温文尔雅的陈志(辛柏青 饰)

陈志喜好舞文弄墨、教书育人,以此为人生最大乐趣和价值体现。而翠花一心想着陈志从政当官,期望陈志的乌纱帽越戴越高。生活上没有感受到温柔的体恤,精神上缺乏心有灵犀般的交流,甚至他的业余爱好也被翠花所不齿,陈志活得只剩躯壳。这一切,翠花看在眼里,却没放心里、无动于衷。可是,这是她的错吗?不是,婚姻没有对错,只是她选择错了,强扭的瓜不甜。翠花不适合陈志,陈志也不适合翠花。这桩婚姻门不当户不对。

常言道,婚姻应门当户对,但讲究的不仅仅是家庭背景、身份地位、经济实力上的不分上下,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分仲伯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一致。

素养和志趣应相融。

剧中,陈志生长于城市里的书香门店家庭,父母相濡以沫,知书达理,注重礼仪规矩和言行举止。陈志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感染、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便成就了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谨言慎行、为人低调的陈志;而翠花,村干部老来得女,虽是出生于贫苦时代,但有父母和几位兄长的庇佑和爱护,也是幸福快乐的。翠花没有恃宠生娇,反倒心地善良、吃苦耐劳,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仗义。或许是因为成长中父母和兄长的处处无条件支持和帮助,翠花为人处世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甚至有点儿过度自信,且不计后果。二人的个人素养和习惯,大相径庭,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陈志的唯一爱好——观天文,也要被翠花耻笑,而翠花的刨地种菜也被陈志所不屑。二人没有把自己的志趣相融到对方,没有相同的话题,没有沟通的热情,久而久之把对方孤立在旁,虽名为夫妻,却像是形单影只的舍友。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心远了,距离才真的远了。

学识和见解须一致。

陈志是大学生,妥妥的知识分子,满屏四溢的书香墨汁气息,舞文弄墨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志向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翠花是个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村妇,满脑子想的都是当官和挣钱,她的人生目标是希望陈志步步高升,越高越好,其余在她眼里都是多余的话题、没有谈论的必要。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互相扯拽,要么一方妥协,要么分道扬镳。陈志以夫妻和睦为贵,违心地朝着妻子的目标努力,他认为只要勇敢前进,生活还是光明的,但事与愿违,正因为看人待物没有相似的见解,长期以来的日积月累,矛盾此起披伏。可以妥协但不能失去底线,陈志活得像是行尸走肉。

《简爱》有句名言:“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仲伯、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惜相依。”

我对势均力敌的理解,并非强调两人共同弛聘职场,你追我赶。在我看来,真正的不分仲伯,是两人在生活中,齐头并进,共同努力,哪怕一方在社会职场,一方在家庭厨房,只要两人能在各自领域不停止前进的步伐,不懈怠上进的决心,不丢失互相探讨的兴致,不忽视对方情感的表达,婚姻照样风生水起。

为我们付出青春的父母(一个傻女人的徒劳付出)(4)

家庭主妇也好,霸道总裁也罢,良好的婚配,不一定是最爱的人共眠,但一定是合适的人共勉,在岁月的风雨中并肩前行、携手共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