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

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

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瞿独伊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1年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100岁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

而这些天

这位老人的一段珍贵视频

也让我们很多人感动不已

2021年7月2日

很多老朋友来到

刚刚获得“七一勋章”的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唯一的女儿瞿独伊的家中

100岁的瞿独伊

记忆已经大不如从前

身边的很多人、很多事

她都已经不太记得了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

当朋友们一起深情地

用俄语哼唱起《国际歌》时

熟悉的旋律像是一下子

唤醒了瞿独伊生命中

最重要的记忆

她双眸突然有了光

嘴唇开始慢慢蠕动

“英特纳雄耐尔…”

清晰的俄语伴着铿锵的旋律

100岁的瞿独伊

越唱越兴奋、越唱越激动

几乎是一字不差地唱完了

这首由父亲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3)

01

忘记全世界,唯独记得你

1923年6月15日

24岁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

将他翻译好的《国际歌》发表在

《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4)

整整98年过去了

我们又听到100岁的瞿独伊

为36岁就牺牲的父亲

唱起这首曾在中国大地上

激发起无数劳动人民

无数革命者斗志的

《国际歌》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5)

4岁时,瞿独伊才开始

与父亲瞿秋白生活在一起

6岁,父母参加中共六大

她随着一起远赴苏联

14岁,听到父亲牺牲的消息

她哭晕了过去

19岁,她与母亲在回国的路上

被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软禁并投入监狱

28岁, 她用俄语向全世界发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

29岁,她与丈夫李何成为

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

而当100岁的她

一字一句唱起《国际歌》

我们仿佛从这熟悉的、铿锵的

令人热血沸腾的旋律中

看到了她所经历的那100年

那尤为不平凡

尤为令人动容的岁月…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6)

02

他是她的“好爸爸”,她是他的“小独伊”

“他戴着眼镜,很清瘦

他说的话不多

但是每一句都让我感到很温暖…”

这是瞿独伊印象中的父亲瞿秋白

1925年,4岁的瞿独伊

从浙江萧山来到上海

与瞿秋白生活在一起

从那一天开始

她叫他“好爸爸”

他叫她“小独伊”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7)

瞿秋白对得起“好爸爸”的称号

不管工作多忙

只要有一点儿空

他就到幼儿园接送小独伊

在家时

他用他温暖的大手

手把手地教她写字、画画…

在瞿独伊的记忆里

她童年最幸福的时光

就是和父亲、母亲

在苏联的时光

而这一段极为短暂的团聚

却与中国革命命运息息相关...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国民党以“清党”为名

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8)

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

1928年6月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中共代表

冒着牺牲的危险

冲破重重险阻

远涉万里来到莫斯科召开了中共六大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9)

当时,瞿独伊跟随父母

来到莫斯科参会

每逢会间休息

她就给那些代表叔叔阿姨们

唱歌跳舞

尽管没有出现在会场里面

尽管那时的她还只是一个

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女孩

但瞿独伊

却成为中共六大最特殊的见证者

会后

瞿独伊随父母留在苏联

此后的两年多时间

成为她童年最幸福的时光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0)

1930年,瞿秋白夫妇

忍痛将瞿独伊

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

取道欧洲秘密回国

思念女儿的他们

从德国柏林寄出了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上美丽的“勿忘我”花束

代表着父亲对她最深的思念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

这一张饱含着父爱的明信片

竟成了父亲送给她

最后的礼物…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1)

03

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

1934年秋

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开始长征

瞿秋白、陈毅、何叔衡

贺昌、陈潭秋、毛泽覃等一批同志

继续留在苏区坚持斗争

1935年2月

瞿秋白在向闽西突围的途中

被敌人抓捕

6月18日,在福建长汀

36岁的瞿秋白

一路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

微笑着走向了刑场

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

敌人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2)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仍然挂念着

自己的女儿瞿独伊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3)

这一年的秋天

身在异国他乡的瞿独伊偶然从

《共青团真理报》上看到了

父亲的半身照片

当她仔细再看

竟是父亲已经牺牲的消息时

她哭得昏倒了过去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4)

那一年,她14岁

在最难熬、最悲痛的日子里

她一遍遍看着

父亲写给她的书信

“好独伊,亲独伊!小小的蓓蕾,含孕着几多生命,陈旧的死灰,几乎不掩没光明。看那沙场的血花灿烂,经过风暴之后的再生…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5)

在瞿独伊90多岁时

一次,提起父亲的牺牲

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她轻轻抚摸着照片中

父亲那么年轻

那么英俊的脸庞

静默了好一会儿

才喃喃地说

“我始终不明白

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

哪一个是我的父亲…”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6)

父亲的牺牲

是瞿独伊一生不能提及的伤痛

但父亲的牺牲

让只有14岁的她坚定了一个信念

成为父亲那样的革命者

04

生死不用考虑,死了也是光荣的

1941年

瞿独伊母女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日

在途经新疆迪化时

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投进监狱

一同被抓的还有

中共在疆人员及家属150余人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7)

在关进监狱的近4年的时间里

瞿独伊得知一同被关押的

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

三位革命烈士被敌人秘密杀害

她和大家一起

参加静坐绝食的斗争

参加悼念难友牺牲的

纪念和抗议活动…

20出头的她

在敌人的监牢里

与同志们团结起来

在一次次不屈的抗争中

愈发明白了父亲写下的那句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8)

敌人没有放过

年纪尚小的瞿独伊

他们威胁道

“你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生死两条路!”

瞿独伊学着父亲母亲的样子

学着身边一个个革命者的样子

毫不畏惧地回答

“不用考虑

我始终是信仰共产主义的

我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

民生幸福而奋斗

死了也是光荣的”

抗战胜利后

经过党的全力斡旋

在新疆的被捕人员重获自由

1946年7月10日

他们分乘10辆大卡车抵达延安

受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

中央领导的接见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19)

瞿独伊与丈夫李何在延安

在延安,25岁的瞿独伊

终于成为一名

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延安,她和妈妈还收到了

彭德怀送给她们的一份

“特殊的礼物”

一块已经斑驳了的怀表

1920年,21岁的瞿秋白

怀着“辟一条光明的路”的想法

到苏俄采访、考察

向当时经济困难的苏维埃政府

捐赠了一块他自己的金壳表

作为答谢

苏维埃政府将这块钢壳怀表送给了瞿秋白

后来,瞿秋白将他的怀表送给了他的好友

同是共产党员的沈泽民

沈泽民将怀表转送给徐海东后不久就牺牲了

1935年

时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的徐海东

将这块珍贵的怀表赠送给了彭德怀同志

紧紧握着父亲这块辗转多人

亲历过牺牲与无数战火

流转了20多年的怀表

她仿佛感受到了父亲的体温

她深深地屏着呼吸

仔细听着怀表发出的响声

像极了好爸爸温柔的叮咛…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0)

05

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

向全世界播出了毛主席的讲话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8岁的瞿独伊

极力按捺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了毛主席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于本日在首都就职

一致决议: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之后

在父亲瞿秋白

离开整整14年之后

她亲眼看到了父辈们

用血与肉的牺牲

换来的这一天!

“那种热烈的场面

我从未见过

当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

许多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瞿独伊与丈夫李何

前往苏联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在国外建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

他们也成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

李何的护照号码是001

瞿独伊的护照号码是002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2)

夫妻两人克服筹建初期

人员紧缺、资金困难等诸多艰辛

扛起重任,身兼数职

他们既是记者、通讯员

又是译电员、抄写员、打字员、翻译

甚至还是会计、大师傅、采买员

每天忙得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一天,他们乘公共汽车

到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取材料

路上突然下大雨

两人被淋成了“落汤鸡”

对方问

“你们怎么不派个通讯员来啊

怎么不坐车来啊?”

瞿独伊说

“我们国家刚开始经济建设

我们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3)

两人对一切开支降到最低

但对国家却是大方得毫不含糊

他们主动要求降薪

自费购置记者站所用的

收音机和照相机

还将稿费作为党费上交

新中国建立初期

由于国内缺少俄文翻译

有代表团访问苏联时

瞿独伊有时

会被“借去”担任翻译工作

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

也经常由她担任翻译

1920年,21岁的瞿秋白

曾以记者的身份赴苏俄采访

向中国报道了大量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实况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4)

瞿秋白

1950年,整整30年后

29岁的瞿独伊和父亲一样

以记者的身份再赴苏联

但与父亲不同的是

她是新中国派出的记者

是新中国面向世界的

最早亲历者和记录者之一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5)

瞿独伊

06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能实现!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瞿独伊默默无闻奉献了一辈子

始终初心不改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6)

瞿独伊更是一直严于律己

从不搞特殊化、从不向党伸手

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

职务和待遇上的要求

1982年

瞿独伊为党工作45年后正式离休

虽然离开了热爱的新闻岗位

但她一刻也不肯闲着

还参与了《瞿秋白文集》的

编辑出版工作

晚年的瞿独伊老人

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虽然年事已高

但她仍然关心国家发展

关心年轻人成长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7)

当有人问起

“父母留给她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瞿独伊的回答是

“爱祖国!”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80多年前

36岁的瞿秋白

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

80年多年后

2021年7月1日

《国际歌》的旋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奏响

天安门广场7万余人

高声合唱《国际歌》

全国9514.8万名共产党员

高声合唱《国际歌》

中国共产党100岁了

那个曾在六大会场外唱歌跳舞的

小独伊也100岁了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8)

小独伊替父亲看到了14亿中华儿女

正一起踏着这段

令人热血沸腾的旋律奋勇向前

小伊伊拐杖舞蹈 100岁的小独伊去找36岁的好爸爸了(29)

“…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

共产党是谁?

三十而立的瞿秋白在给妻子杨之华的信里

称之为“娘家的人”

期颐之年的瞿独伊

曾说“党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共产主义是什么?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

瞿秋白就义前的呼声言犹在耳

瞿独伊曾将这个问题提给年轻人

她也给出心中答案

“这是共同的理想”

今天,我们谨以此文

纪念刚刚离去的瞿独伊老人

更想对独伊奶奶说

世人都已确信:

您无愧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更无愧为

“瞿秋白烈士的好女儿”!

“好爸爸,小独伊来找您了,您还给我唱《国际歌》,好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八角楼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