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刘存文)进入9月深秋,早晨的空气透着一丝清凉。在万年县的一家工地食堂,“厨娘”聂小红早已煮好了稀饭,下足了面条,包子、油条、小菜都全部准备就绪,就等着工人们过来就餐——这是她每天忙碌的开始。

万年工地食堂(工地食堂里的一碗)(1)

9月27日,在万年县一个集装箱式简易工地食堂厨房里,只见一位个头小巧的阿姨正忙碌着翻炒大口锅里的蔬菜。

进入厨房,第一感觉就是——热,因为箱式铁皮本身就属吸热体,从早上开始就对着太阳暴晒,再加上炒菜时的炉火温度,能在里面待上个半个小时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炒菜的时候,屋里的温度达到了50多度,没办法,做到了一行,就要认真做好这行。”聂小红一边娴熟地把刚出锅的菜盛到盘里,一边微笑道,从她的话里,感受到更多的是积极、乐观、心向阳的一面。

万年工地食堂(工地食堂里的一碗)(2)

工地工人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扮靓每一座漂亮的城市。“他们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体力活儿,只有吃饱了饭才有力气。”聂小红早在12年前就和工地食堂结下了缘,那时她才40岁出头,与丈夫常年在浙江杭州务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老乡得知她炒的菜干净、好吃,便请她帮了几回忙,每到中午饭点,一位位汗水淋漓的工人等着打菜吃饭,别的打菜师傅手总会哆嗦一下,生怕会打多了,而她总会打上一“深勺”,生怕工人不够吃,吃不饱。也就是这样,她开始转行干起了工地食堂。

万年工地食堂(工地食堂里的一碗)(3)

“干到这一行,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大家出门在外赚点钱都不容易。”只要是和聂小红接触过的工人,都会对她点赞。“虽然工地食堂比不上大饭店的环境和美味佳肴,但能在最忙、最累的时候吃上一碗‘热饭’,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线工人最想要的。”工人聂长文感慨道。还有不少工人也谈笑道:“小红大师傅虽然是个急性子,嗓门比较大,但她真的是个心肠特别好、热情十足的好人,她弄得菜干净、好吃、不贵,而且还时不时的给我们加餐,我们在这吃的饭比家里还多呢。”

万年工地食堂(工地食堂里的一碗)(4)

空闲之余,聂小红也会拿起手机拍拍短视频、唱唱歌,她的账号拥有的本地铁粉有近两千人,每条视频点赞、评论不下几百条。“人活着一辈子,再有烦恼也还是要过下去,与其愁眉苦脸,倒不如多笑笑,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差。”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