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1850年武禹襄先生的同乡杨露禅先生从河南温县的陈家沟习得太极拳技艺返乡之后,武家兄弟则开始首次从杨家接触到了太极拳这门拳术,并在一段时间的修习下得其拳术之大概。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1)

武禹襄

随后,武禹襄先生又于1852年亲自赶赴河南跟随温县赵堡镇的陈青萍先生学了1个多月的太极拳术。这1个多月的学拳过程中武禹襄先生不仅深得太极拳术之精妙,同时他还从陈青萍先生处得到了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谱》。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2)

《太极拳谱》

就这样武禹襄先生在研读了《太极拳谱》后顿感大悟,并在研习陈氏太极拳术新老架式之基础上将《太极拳谱》的精华融汇于其中,再加上其自身多年来的练拳体会终创出了内气潜转且以气成式的“武氏太极拳 ”。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3)

李亦畲

只不过武式太极拳术虽至今已有将近160余年的历史,可由于其最初的武、李2代宗师皆是书香门第出身从不以教拳授艺为业,所以武氏一门在择徒授艺方面可谓是十分严格。正因为如此武式太极拳门的发展确实也受到了一些限制,如今武氏一门虽演化发展出了数个不同的流派,但其规模却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尽人意。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4)

葛顺成

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葛顺成先生,他便是武式太极拳门中的第3代主要传人。那么关于葛顺成先生的拳术功夫究竟如何?换句话说他的拳术造诣到底有多高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葛顺成的学武履历来看。

葛顺成先生于1890年在河北清河县的葛家村出生,而清河县从1373年(也就是明朝洪武六年)开始便一直划归于广平府管辖,一直到到清朝末年仍是如此。因此清河县与广府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就比其他地方更为频繁一些,所以清河人能习得武式太极拳技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5)

《廉让堂太极拳谱》

根据《廉让堂太极拳谱》中的相关记载所述,葛顺成于1883年曾前往广府的李亦畲先生处求学,并正式拜入了武式太极拳宗师李启轩先生(也就是李亦畲先生的胞弟)门下。自此以后,葛顺成在李启轩先生门下苦学9年终得武式太极拳术之精髓,并成为了武氏一门第3代太极拳名家。

其次,从葛顺成的武术生涯来看。

1892年葛顺成先生奉师命返回清河县以后,他从1893年至1910年一直都在清河县教拳授徒。1911年时葛顺成先生教拳的范围已经扩大至清河县周边的临清、夏津、南宫和威县等多个县市地区,其门下弟子更是从一开始的数十人发展到了300多人。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6)

《武式太极拳》

而且,葛顺成先生门下的主要传人亦是十余人之多。其中除了葛绍贤、葛绍美和葛绍广等葛家弟子以外,还有郭景森、顾印珂、顾朋月、顾朋柱、霍梦魁、潘尚义、杜恩森、崔老耀、杨一桥、胡振江和尚老底等诸多外姓弟子亦得到了他老人家的真传。

值得一提的是,从葛顺成先生传拳开始算起,这一脉历经数代人传承至今仍旧保持着武式太极拳108式拳架的原貌。而且,该拳架在1991年广府古城第1届太极拳联谊会上还曾得到过姚继祖先生的认可。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7)

姚继祖

据说当时有拳师曾对清河县顾增朋先生所演示的太极拳架提出过异议,可姚继祖先生却表示顾增朋先生的拳架乃是武式太极拳的李架(也就是李亦畲架),而大会上大多数拳师习练的武式太极拳架实际上是郝为真先生改动过的武式太极拳的郝架。

武汉祁天臣形意拳(浅谈葛顺成拳术造诣)(8)

郝为真

最后,关于葛顺成先生一身武式太极拳功夫的相关话题,今天咱们就暂且先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武式太极拳是否能够经得起实战考验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独到的观点和意见。

(了解更多有料的历史传武话题,欢迎关注“南山论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