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的阴阳石(因境内柱石山得名)(1)

天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总面积 2201平方公里,总人口 42万。素有贵州高原黄金城、中国重晶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美誉。2018年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一、历史沿革

1、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户所。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县,属靖州。崇祯十年(1637年)徙县治于龙塘(今县东),后迁雷寨,又迁回天柱,复名天柱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由湖南靖州改隶贵州黎平府,十一年划入镇远府。乾隆元年(1736年)于远口设巡检司。

2、1913年改远口巡检司为远口分县,隶黔东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36年省远口分县入天柱县。1949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锦屏县,1961年析出复置。

二、地名来历

《清一统志·镇远府》:柱石山“在天柱县北十五里。上有石如柱,县以此名”。

三、风景名胜

贵州大山的阴阳石(因境内柱石山得名)(2)

1、家祠。天柱县家祠主要分布于清水江下游的天柱县境内。其中远口吴氏总祠、白市杨氏先祠、三门塘刘氏宗祠,建筑规模宏伟,墙上雕画艺术精湛。

贵州大山的阴阳石(因境内柱石山得名)(3)

2、石柱岩。石柱岩坐落在天柱县城北4公里的石坪村南侧。有多根大石柱,石柱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其中最高者达20余米,底粗近20米。石柱岩周围石笋林立,顶上石块状如椅子。石柱岩的顶部相对比较平坦,由三块石头堆叠而成,可容六七人在其上耍玩。

贵州大山的阴阳石(因境内柱石山得名)(4)

3、三门塘。三门塘村是清水江边一个古老的侗族村寨。5000多年前,从湖南迁入的严、谢、王三姓,各立门户,故称三门塘。又传是寨中东、西、南三面各立有寨门叫做三门塘。这个寨是当地著名的侗族四十八寨之一。

贵州大山的阴阳石(因境内柱石山得名)(5)

4、金凤山寺。位于贵州省天柱县城东北,距天柱县城10公里,金凤山寺为天柱县最高峰,海拔907.5米,从东、西、南三面上山,都凿有大道,千级石阶蜿蜒曲折,绕山而上。

贵州大山的阴阳石(因境内柱石山得名)(6)

5、鱼塘水库。位于天柱县城西南,距县城22公里,到此游览,既可观瞻巍峨高大的拦河大坝及几座高跨度的渡槽、公路桥,显示人工改造山河的雄伟气魄,又可在库区乘船漫游,观赏青山绿树碧水,让人体味到回归自然的恬静与舒适。

贵州大山的阴阳石(因境内柱石山得名)(7)

6、六十丈洞。在天柱县石洞镇冷水寨南3公里处,是一处颇有魅力的自然山水,是中国落差最高的河谷,是世界上飞流最高的瀑布之一,是贵州省的名山胜景之一,是"黎明海霞"时期遗留的佳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