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是窦性心律,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律。
但是今天我们不说窦性心律,要说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关注我的朋友都熟悉一句话:“室颤是闪电杀手”,可以瞬间收割人命。
那房颤呢?它和室颤仅一字之差,到底是差之毫厘,还是失之千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导入一点基础知识。
首先要知道正常心脏的血流顺序,是先进入心房再进入心室,然后由心室排入主动脉。
心房的主要作用是血液流经的通道。
与这种功能相应的结构是,心房肌薄,收缩力弱,仅为心房排血提供30%的动力。
心脏泵血的主要动力来自心室,特别是左心室。
它不仅在收缩期用力收缩,将心室内的血液推送到主动脉;还在舒张期全力舒张,把心房内的大部分血液吸入到心室中,给下一次心室射血储备好足够的血容量。
这种抽吸作用为心房排血提供了70%的动力。
与之相适应的是,左室心肌特别厚,分内、中、外三层。
接下来,咱们还要知道什么是纤颤(纤维颤动)。
顾名思义,心肌由原来节律性的搏动(比如60次/分),变成没有节律性、没有方向性、各自为阵的细碎蠕动。
请朋友们脑补一下把一堆毛毛虫放进一个圆瓶中的情形,想想都要崩溃。纤颤就是这样的蠕动。
心肌以这样的方式蠕动,肯定无法推动血液沿着一定的方向前行。
纤维颤动发生在不同部位其结果完全不同。
当纤颤发生在心房时叫“房颤”
此时心房不能形成节律收缩。
心房排血的动力损失了30%,这会减弱心功能,使心力衰竭加重。但不会造成心脏完全停止供血的致命结果。
这么看来,房颤应该不属于杀手级的问题。
您要是这么想就完全错误了。
其实房颤是隐形杀手!
此话怎讲?
因为,房颤时心房肌无节律、无方向的蠕动,会造成心房内血流淤滞。
于是在心房里一些犄角旮旯的部位,比如左心耳,就会形成血栓。
血栓就是咱们日常看到的血豆腐,松软酥脆,一碰就掉。甚至不碰它也会脱落。
这些掉下来的血栓去哪呢?
随血流进入心室,再进入主动脉这条血液循环的高速公路。
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第一个大的分叉口,也是血栓最容易进入的路口,就是供应咱们人体大脑的动脉。
血栓进入后堵塞大脑动脉,阻断血流,形成缺血性脑卒中,又叫脑栓塞,还有一个名字叫脑梗死。
脑梗死的结局非死即残,在此我就不详细描述了。
除此之外,血栓还可能进入主动脉高速公路上的其他分支,比如肾动脉、脾动脉、肠系膜动脉、下肢动脉,造成肾坏死、脾坏事、肠坏死、下肢和足坏死等结果。
由此可见,将房颤命名为“隐形杀手”确实是实至名归。
如果纤颤发生在心室,就叫“室颤”。
室颤发生时,心室的收缩舒张完全停止,心脏立即停止泵血,生命戛然而止。
室颤发生6秒钟后人立即失去意识,跌倒。这叫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Adams-stokes)。
此时,如果没有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在6分钟之内就产生不可逆的脑死亡。
所以室颤是闪电杀手。
综上所述,房颤和室颤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和机械原理相同。只是因为发生的部位不同,其危害级别不同。
因此,今后大家看到房颤时既不必惊慌失措,以为分分钟就要告别人世,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毕竟脑栓塞那种非死即残的后果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死磕自己,帮助大家!
我是尹力,下期见!
法律声明: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封面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dr_yli@163.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文中视频均出自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即作者所在科室,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