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邻,“乐”在身边!音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编辑 / Cycas

校对 / Luna

弦乐四重奏(德语:Streichquartett)”这个体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流行了250余年的重要音乐体裁,无数作曲家倾尽心力,贡献了大批优秀的室内乐作品。自巴洛克时期起,便已有不少为小规模的“室内乐团”创作的曲目,如波西米亚裔德国作曲家扬·迪斯马斯·泽伦卡(Jan Dismas Zelenka)为两支双簧管、巴松和通奏低音而作的六首奏鸣曲。弦乐编制的室内乐作品自然也不少见,但大多由一把小提琴担任旋律部分的演奏,其余乐器则为小提琴旋律伴以和声

18世纪中后期,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尝试将严谨的对位法沿用到弦乐重奏作品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他创作的作品号20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这些作品不再有一枝独秀的“独奏”乐器,而是将旋律巧妙地安排在各个声部中。在一个声部演奏旋律的时候,其余声部或是配合,或是独自歌唱,共同组成了一幅绮丽的和声画卷。这是对作曲家功力十足的考验——仅由四把提琴组成的小编制“乐队”无论在音色、张力,又或者创作自由度上都远远不及大规模的管弦乐团。“弦乐四重奏”想要在当时盛行的乐团编制中获得一席之地,只能靠自身的音乐性来吸引听众。

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拦我们伟大的作曲家们,特别是“弦乐四重奏之父”——约瑟夫·海顿的创作热情。他一生创作了超过80首弦乐四重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作品号76之3(op.76 no.3)的《皇帝四重奏(Das Kaiserquartett)》。这一首C大调的四重奏作品隶属于由四首四重奏作品组成的《厄多迪四重奏(Erdődy quartets)op.76》,是海顿受约瑟夫·厄多迪(József Erdődy)伯爵的私人委托而创作的。厄多迪伯爵将这一套四重奏作品作为私人财产收藏了两年时间,在此期间,仅有伯爵的客人和亲朋好友们得以享受它。两年后,伯爵决定将这套作品公开出版。自此,人们才有幸能够聆听这部被誉为“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实至名归的皇帝”的经典四重奏作品。

十分有趣的是,海顿在创作《皇帝四重奏》时,除了用音乐传达皇帝的威严与不可一世外,在音符选择上也做了考量。四重奏的第一乐章主题由音符g-e-f-d-c构成,音乐学者们成功破译了海顿的巧思,发现其恰好由德语中“天佑吾皇(Gott erhalte Franz den C(K)aiser)”的首字母构成。1797年,“天佑吾皇”的出处——《奥地利帝国赞美歌》,与《皇帝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共同构成了一段神圣而庄严的赞美诗,并在之后成为了奥地利帝国及奥匈帝国的国歌

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赏析 乐赏析约瑟夫海顿皇帝四重奏(1)

第一乐章主题,由“Gott erhalte Franz den Caiser”的首字母构成

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赏析 乐赏析约瑟夫海顿皇帝四重奏(2)

《帝国赞美诗》,奥匈帝国国歌

在曲目公开约40年后,德国诗人奥古斯特·海因里希·霍夫曼(August Heinrich Hoffmann)伴随着《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的旋律写下了《德意志之歌(Deutschlandlied)》。1922年8月11日,时任魏玛共和国——我们所熟知的德国的前身——总统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赋予其国歌地位。《德意志之歌》由三段诗歌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三段完整的歌词配合海顿的《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共同构成德国的国歌。在1991年两德统一后,才将其中较为激进的第一、二段诗词略去,仅保留第三段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定国歌,直至今天。

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赏析 乐赏析约瑟夫海顿皇帝四重奏(3)

《德意志之歌》第三段歌词,现德国国歌

​附:完整版《德意志之歌》

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赏析 乐赏析约瑟夫海顿皇帝四重奏(4)

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赏析 乐赏析约瑟夫海顿皇帝四重奏(5)

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赏析 乐赏析约瑟夫海顿皇帝四重奏(6)

//文:墨噗


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想进一步了解“宝藏”乐邻?

下载乐邻APP!“解锁”更多互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