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伦称,两个人本可以选择看似更简单的假结婚方式逃避制度,可他们选择了挑战这个制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未婚妈妈的回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未婚妈妈的回归(被惩罚的相依为命)

未婚妈妈的回归

沈博伦称,两个人本可以选择看似更简单的假结婚方式逃避制度,可他们选择了挑战这个制度。

未婚生女 用众筹的方式“抗议”罚款

发起众筹的未婚妈妈叫吴霞。在2013年底,她遇到比自己小6岁的沈博伦,两个人开始恋爱并决定在不结婚的情况下要孩子。始料未及的是,吴霞怀孕不久后他们遭遇了感情变故。即便如此,二人仍坚持生下孩子。

但孩子的出生让他们意识到,不在契约内降生的孩子,面临的是4万元社会抚养费的罚款和繁冗的上户口流程。两个人本可以选择更简单的假结婚方式来逃避罚款,但他们选择了发出“抗议”。“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筹款,而更多是以‘每人限捐10元’的方式扩散出去,在公共空间引起人们对‘非婚生育’的讨论。”

昨天,女报记者关注了沈博伦发起众筹的公共平台,筹款仍在继续,他不时更新推送内容,阐述观点。此外,他和吴霞也以各自的视角发布着对宝宝的育儿心得。

社会抚养费原本叫“超生罚款”,是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没有结婚就没有生育子女的权利了吗?”一位济南的“未婚妈妈”说。

女报记者采访发现,社会抚养费是数额不小的罚款,通常与地方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挂钩,各地标准不一样。以济南为例,按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以2013年济南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7万元计算,非婚生育一个孩子需缴纳数万元社会抚养费。如果对方有配偶,那么数额要增至十几万元。

数万元罚款的背后,大多“未婚妈妈”有着不幸的故事:遭遇情感欺骗,男方得知女方怀孕就“消失”;涉世未深,遭遇感情变故却执意生下孩子;个性叛逆,缺乏基本生理常识,生下孩子时还未满法定结婚年龄……在公台中,她们相互慰藉,谈论最多的还是如何赚钱养活孩子。

隐秘增长 未婚妈妈们抱团取暖

在网络世界,未婚妈妈通过QQ群、贴吧、论坛等彼此连结,抱团取暖。百度贴吧的“未婚妈妈吧”关注量已超3万,总发帖量超100万。吧内既有未成年人、大学生,也有白领或是人们常说的“小三”,“群体在不断扩大。”群内一成员告诉女报记者。

在济南,未婚妈妈又面临怎样现状如何?为此,女报记者进行了调查。相关机构表示,官方目前没有专门对这一群体的统计,只是笼统地将她们算为超生人员。期间女报记者曾先后进入3个未婚妈妈QQ群,群内总人数加起来超过1000人。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产科主任季相兰介绍,“未婚生子”现象在济南虽不普遍,但也是有的,并呈低龄化的态势。她说,“未婚生子”在医院生产时不会遇到太多障碍,只是在开出生证明时必须提供父母双方身份资料,另外在提供准生证和备产医院建档时,需要孩子父亲的信息资料,但在监督确认上管理并不是很严格,因此有许多提供不了相关信息的“未婚妈妈”选择钻空子,找借口或干脆说谎来逃避。

从2014年2月起根据山东省公安厅发布的新政规定:新生儿落户与社会抚养费脱钩,也就是说超生的孩子,如能提供出生医学证明,无需提交社会

抚养费缴款证明便可落户。

即便解决了宝宝落户的问题,济南未婚妈妈小菲(化名)还是提心吊胆,果然不到一个月,计生工作人员就找到了她父亲。“会不会找到单位上?”她担心,孩子的父亲是已婚人士,根据规定社会抚养费需交10万元以上,“我交不起罚款,现在钱都不敢放在卡里,怕哪天就被冻结了。”为了孩子她决定请个长假,到德州去避避。“每天不管多不开心,看到宝宝整个人都心情好了。”

“‘拖’就一个字,比如计生人员来找你,在他们面前哭穷等等,只拿几百块打发!或者分期交罚款也行。”在未婚妈妈的互助群里,一颇有经验的群友“分享”着经验。政策困境

“非婚生子”遭遇差别对待

尽管《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实际上“非婚生子”依然被差别对待。

一济南相关机构的人士介绍,由于“非婚生子”不受法律支持,即使只生育一个孩子,也无法享受国家给独生子女的政策福利。如果“未婚妈妈”在职,本应由生育保险支付的检查费、手术费、住院费、接生费、药费等报销也很难,恐怕“休带薪产假”也由于需要提供准生证明而变得麻烦。

该人士也表示,“非婚生子”男女双方均需缴纳“社会抚养费”,但往往会存在男方身份信息难以确认、滞纳缴款等问题。有的男方存在超生问题,需要支付巨额“社会抚养费’,一旦男方无力支付,就会给孩子办理后续手续带来巨大的麻烦。

专家观点 “是时候好好审视这个群体了”

在这场众筹项目中,绝大多数人用普世道德来审判这位“始乱终弃”的父亲,而把同情的目光投向这位未婚妈妈。在女主角吴霞看来,这件事对她最大的伤害,源于社会意识对未婚妈妈的歧视。

济南大学人口经济学教授俞宪忠表示,“未婚妈妈”的困境确实存在,“社会抚养费”不只是经济惩罚,更是社会意识和法律制度对“非婚生子”本能的不认可。然而,更多时候“未婚妈妈”也是受害者,她们希望孩子能被平等对待,生育“解绑”婚姻看似突破伦理底线,但也希望社会能给“未婚妈妈”多些包容。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我国的生育关怀、服务,大多是针对婚后女性开展的。随着观念的解放,未婚妈妈的数量不断扩大,“是时候好好审视这个群体了”,王忠武说,目前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学术领域,对未婚生育现象的关注目前都不多。“人人生而平等,国家可以不提倡非婚生子,但应针对非婚子女这一群体制定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能确保他们可以正常接受教育,在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尊严。”

网友说法 孩子是无辜的

@张与史的故事:不想结婚,以后孩子怎么办?对孩子不公平!

@是小年糕是你个大头鬼:结婚和生孩子确实没有必然关系,支持。

@拯救世界的袁娜娜:人家众筹只是为了引起关注,生育权非要和婚姻绑在一起么?

@A妖哇啦搞723額Ayumi:知道不能生还生出来干嘛?付不了责任凭什么叫陌生人为你们的过错买单?

@鲜花MM:生下来就一定好吗?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影响,又何况是这种单亲的,考虑过孩子懂事以后面临其他人的目光吗?

@Manphy菲:婚姻自由,有些人就是无婚姻论者,这在国外太正常了。有好多人会以伴侣的身份过一辈子,但没有婚姻。孩子是无辜的。

@

摘 要:“未婚生女,为上不了户口的孩子筹集罚款”——这两个月,一对已分手的北京青年男女沈博伦和吴霞在“追梦网”上发起众筹帖,为刚降生的女儿筹集4万元社会抚养费。虽然该项目上线16小时后便被网站“下架”,众筹只在微信平台继续,但这种看似行为艺术的方式引起了社会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