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金立手机的宣传广告找的还是大导演冯小刚来代言的。虽然没有oppo与vivo这么高调的铺天盖地宣传,没有华为这么着力的进行产品布局,但还是感受到当初国产手机的一代霸主的荣耀与辛酸。

事情咱们还是从金立创始人——刘立荣说起。

一、千禧年之后的转折与早期辉煌

金立的创始人刘立荣早期在段永平创立的小霸王工作,后来进入了金正集团,也就是当初大家最熟悉的那个影碟机公司,25岁,就已任金正集团常务副总裁(COO),也就是集团经营层面的二把手。这在职业经理人史上,至今也是一个令大家仰望膜拜的记录。刘立荣人生如同开挂了一样,但是好景不长,金正出了问题,2002年刘立荣出走金正,创立了金立,正式进军手机市场。随后金正一把手万平因为零部件走私案在山西太原被捕。

那个时候,中国移动市场在摩托罗拉、诺基亚大行其道的同时,国产手机也逐步开始崛起,占据了市场20%的份额,可以说,刘立荣的时机刚刚好。

值得一提的是,刘立荣当初出走金正,本无意进入手机领域,但在共事的多个下游渠道商的“鼓动”下,刘立荣才最终下定决心,而早期在金正“代理体系”上的资源积累,也成了金立从2002年创立以来,最为强大的竞争砝码。

凭借稳固的代理商体系和超长待机王的实用概念,2003年,金立的销售额达到8亿元,2004年翻了一番。

2005年,做了三年贴牌生意的金立迎来重大发展转机,拿到了工信部颁发的手机制造牌照,这意味着金立可以生产经营自己的手机品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摆脱了挂牌销售的金立,砸重金聘请刘德华作为金立品牌形象大使。

目前为止金立哪款手机是最好的(曾经的国产手机霸主还会重回主流手机市场么)(1)

同年7月,由冯小刚亲自操刀的宣传广告在央视一套播出,画面上,流光溢彩的金立手机从刘德华手中缓缓托出,尽显高端大气,“金品质、立天下”的广告语随之风靡一时,金立手机月销量突破25万部,一匹黑马就此横空出世。

随后的三年金立一直都在国产手机中处于领先的势头,哪怕在“千机争霸”,在这场同质化竞争中,波导、夏新、科健等一众竞争对手被无情淘汰,金立发展形势依然一片大好,销量直逼诺基亚和三星,稳居前三位。

二、功能转型智能,痛失良机,逐步掉队

进入2010年以后,此时的刘立荣做梦也没有想到,金立已经走到了衰败的临界点。手机市场风云突变,2009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3GS,如同一场迟来的启蒙运动,揭开了智能机时代的序幕。

2010年前后,三星依靠着强大的硬件基础和研发依然处于亚洲领跑。伴随着诺基亚的逐步消亡,此后HTC、酷派、联想、中兴、OPPO、小米、vivo等如春笋般相继崛起。从金山离开的雷军在沉淀了一段时间后,抓住了时机剑走偏锋,成立了小米科技,抓紧研发和市场布局。自2011年发布第一款手机后,通过“未发烧而生”和高性价比,仅2年就进入了中国手机Top 5,2014、2015年更是蝉联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第一名,打得“老前辈”们措手不及;华为则以自身通信霸主所具有的雄厚基础,着重于产品体系布局,专注多层次、多类型用户体验,多渠道的逐步吞噬着市场。把握住市场脉搏的的OPPO和vivo,则专注于拍照和年轻化,杀出一条血路。双双杀入了Top5。

而此刻的金立,根本来不及反应,始终没有找到最有效的产品定位点来切入智能手机市场。直到2011年底,才匆忙推出智能手机,但最佳时机早已错过,手机市场格局正在巨变,慢了一步的金立,此后就再也没有赶上过。

三,红海搏杀,进入同质化陷阱,事倍功半

随后的2013—2014年,主打小清新的轻薄版金立品牌ELIFE问世,紧接着的品牌IUNI面世,欲走互联网模式未取的成功。

在未取得良好势头的现实下,2015年以后金立回归到了商务定位。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已成为老生常谈,但直到今天,金立依然没有明晰的品牌定位,产品始终徘徊不定,高端手机效仿华为,主打商务、安全,中端手机效仿OV。

2017年更是一口气推出了八款手机,大张旗鼓地宣布进入“全面屏”时代(没有多打字),然后一口气发布了八款新品,同质化严重,结果没有一款能拿得出手。主打时尚,两个都想学,两手都想抓,结果都没学到家,反而失去了从前的优势,变得不伦不类,一地鸡毛。

目前为止金立哪款手机是最好的(曾经的国产手机霸主还会重回主流手机市场么)(2)

宣传推广几乎照搬OPPO与vivo,最直观的的体现是,品牌代言人更替频繁,既有濮存昕、郎咸平、柯洁、冯小刚等一众名人,也有阮经天、薛之谦、余文乐、刘涛等。甚至冠名了一堆节目,比如:《笑傲江湖》《最强大脑》《今夜百乐门》《欢乐喜剧人》《我们战斗吧》等等。

我们都知道品牌营销必须要有一定的战略思维,不能完全依赖广告流量。即要求我们把握住市场脉搏,规划出清晰的产品定位,明确功能定位,否则根本无法体现产品特点。这一点做不好,后期再多的广告宣传都会显得后劲乏力。

四、短贷长投,进一步拖垮现金流

在产品势头不利的情况下,其他手机品牌在专注手机业务,刘立荣更热衷于布局金融、地产领域,来使金立活得更“安全”。

2014年下半年,金立以7.1亿元竞拍下前海深港服务合作区编号为7102-0248用地的使用权。一年后的11月,金立大厦动工,这座占地5776.77平方米,高23层的大厦,整体投入12.36亿元。

同年,刘立荣购入微众银行3%的股权,2017年,刘立荣又以12.18亿元购入南粤银行的9.30%股份,还宣布在重庆投入5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

当造血速度远远跟不上投资速度时,金立终于自尝苦果,此前十几年来辛苦建立的供应链和渠道体系岌岌可危。

五、资金链断裂,是否真的是营销过度惹的祸?

根据一份供应商整理的数据,截止2017年12月31日,金立总资产和总负债约人民币201.2亿和281.7亿,净负债80.5亿元,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金立所拥有的微众银行和南粤银行这种优质的金融股权资产,大多已经抵押给了银行。比如微众股份2.1429%股份,9000万购,已抵押给北京泰隆兴业房地产公司,价值4.8亿左右。南粤银行9.3%股份已抵押给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价值6.9亿左右。

债务危机爆发后,刘立荣归咎于营销的失败。他曾表示:“2016、2017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元,加上近三年对外投资的30多亿元,近100亿元的投入对金立的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这也导致了金立近来资金链危机的出现。”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金立副总裁俞雷的确认。他表示:60亿广告费用,我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广告只是其中一个小头。

但是细看这两年金立的财报,不难发现,哪怕市场势头不好,依然不至于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2016年,金立营收达到270多亿,净利润达到了13.3亿,现金余额为7.3亿。2017年上半年,金立营收则为150多亿,净利润则为7.6亿,现金余额更是达到了10.3亿。经营也还算正常,那倒是钱去了哪里?

网上有知情人爆料,刘立荣近两年染上了赌,在塞班前前后后输了近100亿,尽管金立官方辟谣过,也可能是金立官方的公关措施而已,至于真真假假,又怎能说得清呢?

六、债台高筑,四面楚歌,是否还有接盘者

2018年11月20日,近20家金立供应商的经过长达几个月的上门讨债后没有结果,向深圳中院提交对金立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

如果是破产重整,意味着有投资方和原股东都会参与进来,会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以及还能商讨如何弥补这一大笔财务窟窿。如果破产资产重组失败,就只能面临着资产清算。破产清算的话法院会成立一个清算组,如果发现挪用公款行为,会对金立和刘立荣提起诉讼,然后把所有资产进行抵押拍卖,优先清偿供应商、职工、税款和负债。而债权人也会向金立以及刘立荣个人提起诉讼。

如今,金立手机在国内市场早已不再有昔日荣光。曾经的一代手机霸主还会重回主流手机市场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