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熊孩子家长在影院踢伤一位女子的新闻上了热搜。

女子发帖称,自己在上海某影院观影时,遭后排小男孩踢她椅子20分钟,她多次制止无果。

最后一次制止时,男孩父亲突踹她的椅子,导致椅背磕在她的后脑上,致其头部脑震荡。

很多网友愤慨: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以身作则尤为重要……要法律追究,严惩不贷。

确实,孩子的未来,赚在父母的手里。

培养一个好孩子,既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更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想要孩子成长、成才,父母的教育方法必须正确。

8月份,我读了三本关于“成长教育”的主题书籍,每本都讲到,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家庭和学校教育,成就孩子的未来。

但想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精彩,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必不可少,而且态度要正确,否则,孩子的命运会事与愿违。

有没有真正的教育孩子的书籍(3本成长教育书籍)(1)

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育儿专家尹建莉培养女儿的手记。

她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教育女儿的经验,在书中分享了正确教育孩子的观点、理念和方法。

其中,她讲到对孩子要因材施教,孩子的志趣和资质各有不同。

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教育家,在儿童教育上都提出个别对待,差异化教学的思想。

孔子,是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界祖师爷。

他授课按学生的智力差异,教授与他们相符的知识内容,或者按照学生的个性来教育。

学生颜回和子贡,两人智力中等偏上,都是听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善于类推。他就讲得难、讲得深奥;中等偏下的学生,他就讲得简单便于接受。

学生冉有,生性胆小,做事畏首畏尾,孔子便鼓励他立刻、大胆去做;子路胆子大,做事鲁莽,他就让子路每次与家人商量后再干。

孔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出发,进行有差别地教学,让每个学生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让每个人的成长,得到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才能雕石成玉。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父母需要因人而异,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评判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都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所以,教育的理想状态是父母懂得因材施教。

2

《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特·拉鲁,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是一位社会学家。

有没有真正的教育孩子的书籍(3本成长教育书籍)(2)

作者和她的研究团队对12个家庭,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最后做了总结。

美国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父母们以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理所应当的需求,对于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都是特权。

像亚历山大和加勒特,出身中产阶级,父母学历高,注重教育,经济条件优渥,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长大后的加勒特是客户经理,亚历山大是医学院学生,他们的未来和父母一样有丰厚的回报。

贫困家庭出身的比利和泰雷,是低收入人群,父母整天为了生计奔波,自然没有多余的金钱来支持孩子的梦想。

因父母没有高学历,不注重教育,他们最终的命运,会陷入与父母一样的相似处境。

美国这种贫富差距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的确与孩子的未来有密切关系。

但也有人不认命,通过自身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

南非脱口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在美国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他成长于南非的种族隔离时期。

他的黑人母亲没有认命,而是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影响了他。特雷弗用勤奋和努力撑起了他出众的才华。

可见,一个人即便出生不平等,只要父母有主动学习力,对孩子的认知提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没有真正的教育孩子的书籍(3本成长教育书籍)(3)

3

《态度》这本书是前硅谷投资人、原谷歌和腾讯的高管吴军博士,写给自己女儿们的40封家书。

他认为,父母处事的态度不同,传递给孩子的认知会截然不同。孩子起点的差异化,是拉开孩子命运的关键节点。

我很喜欢他说的一段话:“态度决定想法,想法决定行动,行动决定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一切。”

一个人一生是快乐幸福,还是悲观厌世,全取决于人的态度。

态度是横在人生路上的双向门,有人把它转向一边走上成功,有人转到另一边走向失败。不可否认,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作为一名母亲,自己并不合格。

我曾把女儿当做“私有财产”,只能自己批评教育,不准他人发表意见;处理事情的态度强硬,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自以为是,不能与孩子和平相处。

后来,我通过读书,变得不再自我,和女儿成为朋友,不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女儿实现时,一切都朝好的方面发展,我与女儿的关系也出现逆转。

自我提升永远不晚,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修桥铺路,很有必要。

反思才能进步,思考才能前行。父母不断提升学习力,孩子自有好前程。

以上三本书,各自从不同程度告诉父母们,自身的成长速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有没有真正的教育孩子的书籍(3本成长教育书籍)(4)

写在最后: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当下的社会竞争拼的是父母的学习力和正确教育方式,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因材施教,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缺乏教养的父母,父母良好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平等的童年》《态度》三本书,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们自身成长的必读书籍。

#笑薇读书营#​#成长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