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全篇布局严谨劲健,章法上行间茂密,精妙高雅。整体书风上,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公权《玄秘塔碑》欣赏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5)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6)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7)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8)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9)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0)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1)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2)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3)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4)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5)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6)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7)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8)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19)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0)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1)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2)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3)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4)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5)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6)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7)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8)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29)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0)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1)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2)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3)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4)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5)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6)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7)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8)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39)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0)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1)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2)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3)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4)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5)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6)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7)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8)

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技法入门(柳体楷书旧拓柳公权玄秘塔碑铭残本)(49)

柳公权是唐朝的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耀县。官位做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29岁考中了进士后,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当朝皇帝唐穆宗看见他的诉书法笔迹,认为是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唐穆宗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言语之中隐讽皇帝,当时的唐穆宗荒纵,为之动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