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营古代汉语中“之”的用法比较复杂,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浅谈古代汉语中)

汉语中的之字用法

刘振营

古代汉语中“之”的用法比较复杂。

做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自己”。

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巜《史记.廉顿蔺相如列传》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例:通说范阳令徐公曰:“……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他们”、“它们”。

例: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巜晏子使楚》

之,代燕婴。

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之,代酒。

例:燕子将使楚,楚王闻之。《晏子使楚》

之,代替燕子出使楚国这件事。

例:秦王闻之,大喜。《荆柯刺秦王》

之,代蒙嘉的话。

做动词。

例: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到的意思。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厌是宾语,理应在“有”的后面,加上“之”,和定语成分“何"一块儿放在了谓语的前面。

之,还有其他用法,不再一一介绍。

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