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

自在老蛙

2022.3.8

《兰亭序》中的“之”字,数量最多,笔法、结构均有所不同,这也是广为人们称赞的《兰亭序》的亮点之一。笔者一一临写,各有所得。有些笔法,可能稍有不同,这与个人的运笔习惯有关。

写这个系列文章,主要是就笔者临习中的分析所得,临习所悟,如实叙述,不一定对。但于笔者而言,这样写一写,对这个字的运笔特点,结构方法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熟悉的过程,以期能真正学习到王字的妙处,服务于自己的书法实践。

写出来,让大家评读,也只是供大家批评讨论而已。

先看原字:

兰亭序的笔法和结构赏析(5.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1)

再看笔者的临习作品:

兰亭序的笔法和结构赏析(5.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2)

这个字的笔法与结构相对简单。但要临到位,还是要分析清楚才行。

结构方面,有三点要注意:一是左侧横撇捺,横与捺起点要齐;二是右侧的捺变长点,且捺笔超过了上面横撇的转折处,超出部分约三分之一;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上面点所占空间是下面横撇捺所占空间的一半。这一点决定了这个字结构的均衡,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请看笔者临习作品右侧几个字与左侧几个字的比较:

兰亭序的笔法和结构赏析(5.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3)

上面是右侧临习的几个字。

兰亭序的笔法和结构赏析(5.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4)

这是左侧临习的几个字。

两相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左侧的这几个字,结构要比右侧临的几个字更接近原帖,也看得更舒服一些。

再谈这个“之”字的笔法。

这个字的笔法,相对要简单一点,,可以说是两笔完成。上面的点,从左上向右下顺锋轻入,然后向右顿笔,向左下回锋。

兰亭序的笔法和结构赏析(5.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5)

接下来,顺锋从右上向左下轻入,即向右下顿笔,向右上行笔。点与横这两笔,看似两笔,实际上是接连完成的。

向右行笔,轻顿向右下再转折向左下出撇,这是常规的一笔,不再细讲。

最关键的是由撇转捺这一笔,讲究就多一些了。

兰亭序的笔法和结构赏析(5.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6)

大家注意这个转折,撇画结束与捺画开始,并不是直接接上的,而是撇画结束于捺画之内。哪么,这里如何行笔呢?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个撇画完成后,即转换成捺画起笔的逆锋起笔,这没有疑问。

问题是逆锋起笔后,有两种运笔方法。一是顺锋向左下轻顿,然后向左上轻提,再转锋向右下行笔。二是顺锋向左上轻提,然后向左下轻顿,再转锋向右下行笔。

笔者两种运笔方法均试过,好像都可以。区别是写出来的这一笔,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现捺的起笔处,出现向下较粗的点状的笔画。

兰亭序的笔法和结构赏析(5.兰亭序之字笔法解读)(7)

请看笔者临写的这两个之字,捺画起笔处均出现向下的点状笔画,这是向左下顿笔较重的结果。

这个地方,到底如何运笔,只好仁者仁,智者智了。

一得之见,欢迎爱好者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点评交流。以后会陆续介绍,争取能讲个全本。您的赞赏与肯定,是俺坚持写下去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