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而我们最近一直在说的“原生家庭”,其实也和父母有很多的联系。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格局》这本书的作者黄静洁通过与中国年轻父母探讨育儿经验的独特体悟,告诉爸爸妈妈:构建育儿大视野的4种智慧4种行动;巧用一本书、一个榜样、一个错误这样的“第三种力量”而非打骂、责罚等方式,成就孩子;做好闲暇教育,让孩子“浸”在闲暇时光,“泡”出高情商、好品格;看懂孩子五大与生俱来的能力,缓解养育焦虑;巧妙化解亲子关系的“5根利刺”,正确应对孩子成长中的五大危机时刻……
或许,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曾经的教育误区和学习一些养育孩子的经验。
不管是律师还是投资顾问,是明星还是全职妈妈,在孩子面前都是平等的。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白手起家”。很多人在跌跌撞撞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渐渐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
可是,为什么我们曾经读过那么多育儿书,可是养出来的孩子不一样呢?其实,是因为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是不一样的。
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黄静洁的儿子Ian搬到一个新地区后,要去找幼儿园入学。本以为报个名就可以了,可谁知幼儿园和小学都需要面试孩子和家长。当时,黄静洁有点急了,忙去问,要去准备什么,可是得到的答案都是,不需要做什么准备。
第二天,当Ian去面试的时候,她被请到了校长室。校长对她说,孩子的观察力很好,不仅可以和朋友愉快的相处,还可以留意周围的事物。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面试,黄静洁才想到,原来自己从没有好好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即使平日里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但也并没有好好理解他。
很快,孩子又到了选择小学的时候了。这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焦急的作者去找幼儿园老师,问该去报什么学校,老师只是说:“Ian需要一个大学校,因为他心胸宽大,需要一个大环境来展示自己,从而得到更多的朋友。”接着,她还建议说,答案在孩子手里,带孩子去两所学校逛逛吧。
当Ian走进第一所学校的时候,这所学校环境不是特别好,但是特别的大,特别的宽,Ian在里面乐不思蜀。
但到了第二所学校,虽然环境很美丽,但是Ian并不喜欢,甚至没有参观学校,就表达了不喜欢的情绪。
作者终于明白了,选择学校,并不是家长的选择,更多的是孩子对自己的选择,甚至是天性的选择。
如同Ian的邻居,她更喜欢第二所学校,也喜欢里面的教学制度,所以虽然她和Ian是好朋友,但他们仍旧选择了不一样的学校。
其实,孩子在他们成长的年龄段都有属于他们自己和那个年龄的触角,他们可以完全依赖这种触角,去选择合适自己的东西。如果说,人与物之间会心有灵犀的话,那么在孩子身上,这种感应是依旧存在的。
我们所能做的,不是代替孩子做选择,甚至不是打着“为他们好”的名义去让他们上所谓的“名牌学校”。真正的好,不是“我们自以为”的好,是孩子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好。
我们都是爱孩子的,所以,在爱的本质上,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
,